张九龄英气凌人,却迂腐十分,分数高的学子脱离社会,不会做事

开元二十一年(733)三月,中书令萧嵩按照惯例,推荐人才,萧嵩推荐的是韩休,虽然推荐韩休,但是萧嵩并不了解韩休,推荐韩休的原因是韩休这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不大,性格平和,比较好相处。

韩休到任后,唐玄宗要流放一个县尉,新宰相韩休却说:“这人非大奸大恶,陛下应该抓大放小,那看那金吾卫大将军谁谁谁贪赃枉法,民怨沸腾,问题十分严重,臣请陛下先处理那个将军,再管这个县尉。”

唐玄宗回答:“不行,我不同意”

韩休不卑不亢:“陛下只抓苍蝇,不打老虎,那我怎么听你的呢”

唐玄宗理亏只能同意,因为这件事,改变了众人对韩休的看法,平时一个柔柔弱弱的人怎么会如此和老板据理力争呢,都夸赞韩休是仁者之勇,或许是韩休因为位置的改变从而改变了处事风格,不管如何,唐玄宗是一个明君,对于韩休这种人,真正想治理好国家的人,唐玄宗一向都是尊敬的。


张九龄英气凌人,却迂腐十分,分数高的学子脱离社会,不会做事


据传说,唐玄宗刚一休息,就突然想起来韩休,问别人:“韩休知道我放纵吗?”

别人回答:“不知道,陛下请放心”

唐玄宗刚舒舒服服偷个懒,韩休的意见书就送到了御前,唐玄宗只能对着镜子,看着瘦了一圈的自己唉声叹气,如此让玄宗难受,为何唐玄宗不换人?

唐玄宗的回答是:“朕是瘦了,但是黎民百姓就胖了,萧嵩顺着我,但是晚上我失眠,韩休顶撞我,但是我晚上睡得香,韩休就是朕的定神药啊,朕之所以用韩休,就是因为江山社稷。”

此时的玄宗,可谓是无比清醒,他热爱着自己的天下,善待苍天百姓,唐玄宗能忍,但是萧嵩这个推荐人不能忍了,萧嵩原本以为韩休这个人性格柔弱,相处起来会很容易,这才推荐他,谁曾想这是个刺头,平时柔柔弱弱,一有事比谁都厉害,但是还赶不走韩休,现在唐玄宗正看好韩休呢,那怎么办,只能自己退休了,于是萧嵩找到唐玄宗:“老板,我不干了,我要退休”

唐玄宗问萧嵩:“你身体这么好,朕又没烦你,你走什么?”

萧嵩一下眼泪就飙出来了:“现在走人还来得及,什么时候等到陛下您烦了,我就走不了了”

唐玄宗有个惯例,宰相只要不和就同时罢免,眼看这两人搭班子是不行了,于是萧嵩和韩休都被罢免,萧嵩改任尚书省副长官,韩休则是改为工部尚书,新宰相一个是京兆尹裴耀卿,担任门下省的副长官,还有一个是张九龄,接任张说的职务任中书省副长官。


张九龄英气凌人,却迂腐十分,分数高的学子脱离社会,不会做事


张九龄正在家里居丧,就突然接到任命,这是莫大的信任和恩赐,张九龄让人传话给唐玄宗:“陛下以孝治天下,臣想等到服丧期满了再去任职”

唐玄宗当然拒绝,台子都搭好了,上一场的演员萧嵩和韩休都下班了,没人值班怎么能行呢,于是直接将张九龄提了过来,几个月后还给升官,张九龄感恩戴德,决心以忠诚报答唐玄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是个有名的才子,十三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科举考试一次通过,就连当时的文坛领袖张说都说这孩子非常棒,号称风度翩翩,玉树临风,气质不凡,谈吐优雅,这人直接就将唐玄宗的口味吊了起来,以后唐玄宗每次提拔官员,就问:“有我家九龄帅吗?”

裴耀卿这个人也不简单,那个时候国家一直都有粮食问题,裴耀卿担任转运使期间,三年存粮七百万石,节省运费三十万贯,手下人看到这个成绩,就对裴耀卿说:“经理,把这事告诉皇帝吧,肯定会大大的赏你的”

裴耀卿回答:“你可拉倒吧,这本来就是国家的钱,怎么能干这事呢”

这下两人搭班子应该很好吧,一个文采斐然,另外一个实干能力强,道德水平也高,可惜两人的搭配也并不长,三年后,裴耀卿和张九龄两人按照惯例同时被罢免,这个时候,一个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跳了出来,这个人就是李林甫,像什么口蜜腹剑,像什么奸相,脏水铺天盖地的向李林甫身上招呼,在张九龄和裴耀卿搭班子的时候,李林甫是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权力无法与宰相比较,论出身,他是皇族远亲,通过血脉进入官场,而并非大多数人通过科举,但李林甫就像是天生为官场所生一般,十分乖巧,给人没有丝毫威胁的感觉,在张九龄面前,他故意装作无知,烘托张九龄的才气,在唐玄宗面前,他又机灵的要紧,十分有眼力见,让人特别舒心,于是乎,没人会注意到他。


张九龄英气凌人,却迂腐十分,分数高的学子脱离社会,不会做事


历史没有偶然,在大方向上他从来没有变过,李林甫之所以是李林甫,就是因为他不是一个等闲之辈,当年张九龄提醒张说防范宇文融这个帝国理财大师,说张说看星星的人中就有李林甫这个监察部副部长,可以说,李林甫接过的是宇文融手里的那一摊子,张九龄作为张说的传人,李林甫作为宇文融的传人,将斗争继续持续下去。

相比之下,李林甫比宇文融更加狡猾,而张九龄虽然才气十足,但是和张说相比,他显得太迂腐了,张九龄刚刚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皇帝陛下,既然市井交易私钱猖獗,不如我们准许民间铸造铜钱”

这一提议立刻遭到裴耀卿众人的强烈反对,张九龄的这个建议实在是太不切合实际了,要是民间能够印钞,市场就会大乱,这就相当于把国家命脉掌握在民间手里。

还有一次,两个人谋杀了一位监察官员,那两个人理由充分,说他们俩觉得这个监察官员应该对自己父亲的冤死负责任,对于血亲复仇,民间认为是正当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非报不可,不然就算不上男人,何况唐玄宗一直以孝治天下,孝子又怎么能够处死呢?

所以,张九龄说:“这事儿就算了吧,大孝子怎能被处死呢”

裴耀卿和李林甫说:“家有家法,国有国法,王法无情,必须处死!”

唐玄宗也表示很赞同,玄宗的想法和大多数人一样:“国家制定法律就是要禁止谋杀,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私下复仇,天下就没有不孝子了,仇怨相报,何时能了?”

于是那两个罪犯就被杀了,结果一顿哗然,民间人士合资安葬了那两位孝子,表示哀痛的诗文也是传遍朝野。


张九龄英气凌人,却迂腐十分,分数高的学子脱离社会,不会做事


由此可看出,张九龄的理念和唐玄宗有冲突,而这冲突可以通过一件事来说明,说有一位将领打败了契丹,将契丹王的头颅送到了京城,唐玄宗看到这个人头,心中顿时大喜,是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按照惯例,唐玄宗打算让这人担任宰相。

张九龄就说:“不行”

唐玄宗就问:“为什么?”

张九龄说:“宰相这个职位不是奖品”

唐玄宗说:“给个荣誉职位,不管事行不行?”

张九龄说:“那也不行,现在打败了契丹要给宰相,要是以后消灭了突厥又该给什么?”

唐玄宗真是一口雪碧吐了出来,半天没回过味。

还有一次,唐玄宗又要奖励河西节度使牛仙客,牛仙客节约开支,勤于政事,是个人才,所以要给牛仙客加封尚书,张九龄又站出来说不行,这次唐玄宗有准备,提前把雪碧放下再和张九龄说话。

张九龄说:“在我看来,宰相尚书应该是我这样的士大夫,而不是长期在地方工作的基层干部,更不应该是军人,牛仙客要是当了尚书,朝廷会因此蒙羞”

还是老样子,唐玄宗退一步说封爵,张九龄耿直说不可,说爵位是用来奖励功臣的,牛仙客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哪有功劳?如果一定要奖励,这个月工资多发一些就好了,这下唐玄宗怒了:“这天下难不成是你的?什么事都要由你说了算才行?”

张九龄一下清醒起来,傲慢顿时消失,赶紧跪在地上:“臣愚钝,不敢不实话实说”

唐玄宗冷笑:“你口口声声说牛仙客身份卑微上不了台面,那你呢?你又是什么出身?”

张九龄辩解:“牛仙客乃中原华夏正宗,确实不是臣这等岭南边野人可比,但臣在朝中任职多年,牛仙客只是边境小官,胸无点墨,又岂能担当重任”


张九龄英气凌人,却迂腐十分,分数高的学子脱离社会,不会做事


这次唐玄宗忍无可忍了,上次从洛阳迁都到长安,唐玄宗希望尽快,张九龄非要等到冬天,理由是正值秋收,张九龄管的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说他迂腐,不知变通,最后解决人员就是我们一向认为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李林甫告诉唐玄宗:“长安和洛阳就是陛下的西宫和东宫,想住就住,挑什么日子?封赏官员只要有才干,何必一定要会写文章?用人乃天子的权力,天子想用谁就用谁,用谁不一样吗?”

毫无疑问,李林甫是站在唐玄宗这一边的,无论再如何聪明的一个人,是不会排斥和自己一队的人的,这次李林甫说的唐玄宗太舒服了。唐玄宗很高兴,离开洛阳那天,刚好长安地震,唐玄宗免去了长安城两年的赋税,一路上提拔奖励官员,赦免罪犯,一路上对唐玄宗都是歌功颂德,听的唐玄宗痒痒的不得了,简直不要太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