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比蜜甜,心比鸩毒,看李林甫是如何演绎口蜜腹剑的!

李林甫,“口蜜腹剑”这一成语的制造者,为相19年,害人无数,却最终获得一个“和平病死”的完美结局,令后代无数奸人顶礼膜拜。

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论辈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叔,开元初年,年轻有为的唐玄宗整顿吏治,任用贤相,社会一片祥和,历史进入了“开元盛世”。此时,李林甫正在太子府做五品官员。当然,对于胸怀大志的他来说,这个五品小官远远不能满足他的胃口。在他看来,埋头苦干,靠政绩升官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把眼光集中在了当时的三宰相源乾曜身上。

嘴比蜜甜,心比鸩毒,看李林甫是如何演绎口蜜腹剑的!

这个源乾曜是出了名的小心谨慎,直接给他送礼多半会换来一顿臭骂,不过这难不到李林甫。他果断地玩起了“曲线救国”,给源乾曜的儿子源絮送了许多厚礼,以求升官发财。可是,这次李林甫的算盘打空了。对于李林甫,源乾深知其人,认为这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所以当儿子说起李林甫寻求官职之事时,源乾物然大怒:“郎中之职需才德俱佳者为之,哥奴一无赖尔,如何能担当此任?”源絮当然也不敢说什么了。当李林甫得知司门郎中一职已经补缺,便彻底失望了。这对于野心勃勃的李林甫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李林甫虽然热脸碰到了冷屁股,却并没有气缓,仍然谨慎行事。

几年之后,被提拔为国子司业,官品从四品下。后来,在御史中丞字文融的提携之下,官至刑部侍郎,接着升迁至吏部侍郎。吏部侍郎官品为正四品上,专门掌管官吏的任免,很有实权,是一个肥差。当然,这些并没有使李林甫的野心得到满足,他的真正目标是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职位。从吏部侍郎到宰相,虽然仅有几步之遥, 但李林甫深知,这段路程是十分不易的,或许要花费毕生精力。要达到目的,没有跳板等于白费力气。李林甫很快想到了武惠妃,他知道 这是一个最有弹力的跳板,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跳到自己的目标上去。

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武则天的从侄孙女。自幼入宫,顽受唐玄宗的宠爱。武惠妃天生丽质,而且继承了武则天的一些血统,终于从容貌艳丽、能歌善舞的赵丽妃、王皇后身边拉走了唐玄 宗,取得了专房之宠。武惠妃一生之中,先后六次怀孕,前三个孩子为二男一女,均夭折;后三个孩子分别为寿王瑁、盛王琦、威宜公 主。这个生育纪录,在后宫的嫔妃身上是很少见的,足以说明唐玄宗 对其宠爱之程度。正因为如此,武惠妃的权势才炙手可热,朝中哪位 武惠妃所生的儿女当中,以寿王瑁最得玄宗的喜爱。

嘴比蜜甜,心比鸩毒,看李林甫是如何演绎口蜜腹剑的!

由于前三大臣若得到她的青眯,便会飞黄腾达。 个儿女的不幸天折,寿王瑁一出生,武惠妃便十分担心,唯恐重眉覆 辙。于是,便将寿王瑁寄养在唐玄宗的长兄宁王府中。宁王妃元氏用自己的乳汁亲自喂养寿王理,视如己出。 而武惠妃也并非一个只满足于帝王恩宠的女人,寿王瑁的出生使她产生了另一种野心,企图让唐玄宗立寿王为太子。但不幸的是赵丽妃的儿子李瑛已被立为太子,这就成了武惠妃的心病。武惠妃深知,废立太子之事需要朝中大臣的支持,自己单枪匹马绝对不行,极度狡猾的李林甫捕捉到了武惠妃的心思,他突然觉得自己眼前一片 光明,但武惠妃深居后宫,要表白自己的心思,只有通过惠妃身边的亲信太监。

嘴比蜜甜,心比鸩毒,看李林甫是如何演绎口蜜腹剑的!

李林甫终于把话传到了武惠妃那里,说自己愿为寿王瑁成 为太子效力,这正中惠妃心意。历史给了两位野心勃勃者以契机!他们走到了一起。 后来宰相裴光庭死去,朝廷出现了权力空缺,这恰好是李林甫的近身机会。武惠妃便不失时机地授意高力士:吏部侍郎李林甫能够担 任宰相之职。老谋深算的高力士在未知唐玄宗的心思之前,绝不轻易地自作主张。但面对惠妃,他又只好答应下来。结果,宰相出炉了,不是机关算尽的李林甫,而是尚书右丞韩休。李林甫的美梦如同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嘴比蜜甜,心比鸩毒,看李林甫是如何演绎口蜜腹剑的!

可是武惠妃并没有善罢甘休,她及时地调整策略,授意李林甫在中书省起草诏书之前,写一道推荐韩休为相的奏折,一来可以取悦韩休本人,以便日后得其提拔二来可以得到朝廷的赞誉,有荐贤之功。可说是一箭双雕。得到武惠妃点拨的李林甫,捞到了一根儿救命稻草,在失望中似乎又有了进身的契机。这一计策果然奏效韩休为官正直,这次却识人有误,推荐了李林甫。历史就这样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使得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 梦想。与李林甫同时上任的还有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三人并列为相。

不过,李林甫并不甘心大权旁落,总想找机会除掉二人,机会终于来了,范阳节度使张守跬,因讨伐突厥斩其可汗立下汗马功劳,捷报奏到朝廷,唐玄宗非常高兴,便对众臣说张守硅有功,朕欲以之为侍中,如何张九龄听罢,感到不合适便上奏说:“陛下,宰相乃治世之职,不可用来赏功。”唐玄宗突厥骑兵 见张九龄言之有理,但碍于面子又说:“授其宰相名号,如何? 张九龄答道:“宰相,国之名器,岂可以名号送之,假若再有边将下大功,陛下又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玄宗听罢,不再言语,然而心里已开始不满。这时,站在朝堂 之上的李林甫可没放过这个机会,他察觉到了玄宗的不悦,认为收拾张九龄的时候到了。于是,李林甫借牛仙客之事狠狠地戏弄了。

嘴比蜜甜,心比鸩毒,看李林甫是如何演绎口蜜腹剑的!

牛仙客当时为凉州都督,会搞舆论工作,使自己在这方面人气 次张九龄很高。唐玄宗知晓此事,大喜。便想提拔牛仙客的官职,还准备给 其封户。张九龄听说此事之后,与李林甫商议道:“封赏乃国之大 事,只能给予名臣大功者。牛仙客只是一边将,怎能委以如此重任 并给其封户呢?愿与李大人在朝廷争之!”李林甫说:“请张大人 第二天上朝,唐玄宗便说:“凉州都督牛仙客治边有功,朕欲 放心,愿助一臂之力。 授其尚书之职。如何?”正直的张九龄又一次启奏道:“陛下,尚书 为古之纳言,有唐以来,多以旧相居之。牛仙客乃一边将,封其尚书之职,天下人将如何说呢?”唐玄宗听罢,心头不悦,马上改口说“不受其尚书之职,给其封户怎样?”张九龄侧目看了看一旁的李林甫,见其面无表情,似乎对昨夜商谈之事一无所知,丝毫没有相助之意。只得又据理力争:“陛下,边将积聚谷帛,修缮兵器,是其本 分。陛下如要赏赐,予以金银财宝即可,万万不能裂地以封啊!”

唐玄宗听罢,大为生气:“张九龄,你是嫌牛仙客为一寒士吗?如果是这样,难道你是天生的高贵之人?”这一次,李林甫阴险地笑了,张九龄眼见唐玄宗大怒,连忙叩头谢罪。唐玄宗在大怒之下,罢朝而去,正直的朝臣都为张九龄捏着一把汗。而阴险的李林甫却趁机射出了支毒箭。第二天上朝,李林甫上奏说:“陛下,牛仙客有宰相之才,尚书之职乃大材小用,有什么不可以的?九龄乃一文吏,过于囿于古义有失大体,再者,陛下乃社稷之君用一官吏,何故问他人?”唐玄宗见有大臣支持自己,大喜,并且夸赞李林甫为相而不专权,从此唐玄宗更加张九龄像 宠信李林甫了李林甫在陷害张九龄的同时,用同样手段把裴耀卿也踢开了。

李适之是恒山愍王之孙。唐玄宗开元年间,任通州刺史,由于为官清廉,很得民心,被提升为秦州都督,深得唐玄宗喜爱。以后又 历任陕州刺史、河南尹以及刑部侍郎。天宝元年,李适之代牛仙客为 相。这一年,恰好诗仙李白来到长安。李适之久慕其名,加之二人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喜结宾客,所以常常夜饮达旦,白天处理政务不 遗余力。李适之、李白、贺知章、汝阳王李义、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常在一起饮酒唱和,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李适之自任宰相以后,在朝堂之上经常与李林前针锋相对,因而遭到忌恨,

嘴比蜜甜,心比鸩毒,看李林甫是如何演绎口蜜腹剑的!

周归,李适之认为所争之事,都是国家大事,并无个人私怨,所以并没有提防李林甫。而李林甫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恨李适之专门跟自己做对,所以不动声色地等待着机会,必置李适之于死地而后快。可是唐 玄宗对李适之十分信任,这使李林甫一时无计可施。李林甫并没有闲着,脑子里时刻都在谋划如何才能除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而李适之与李白等人的饮酒唱和便成了李林甫的攻击借 口。李林甫向唐玄宗密奏,说李适之虽办事干练,但性格粗疏,好饮酒。身为左相,常常与市井之人通宵欢饮,京师之人多有议论,这样下去会误大事,而且有失朝廷的颜面。

唐玄宗听完李林甫的话,面 露不悦之色,李林甫见唐玄宗心动,暗自欢喜。从此以后,唐玄宗逐 渐疏远李适之,把一切政务都交由李林甫处理。李林甫为了彻底将李 适之赶出朝廷。又想出一计陷害李适之,一日罢朝之后,李林甫对李适之说:“李相公,我近来闻听一事,想上奏朝廷。”李适之迷惑不解,便问:“何事能富殷国库,朝廷尚不知此事 近来有人告诉我,华山之下有金矿,采之定

李适之听后,见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便说:“此乃利国之大 事,李相公何不上奏,更待何时?”李林甫见李适之上钧,便手捻胡 须,慢条斯理地说道:“相公有所不知!此事一旦上奏朝廷,圣上定会重赏上奏之人,近来圣上对大人有所不悦,你如把此事奏报朝廷,圣上定会高兴,如何?”李林甫说完自己的想法,便迫不及待地观察李适之的表情。李适之一听,先是一愣,继而点头,满怀感激之情地说道:“承蒙提携,真是感激不尽。”“哪里!哪里!你我同为皇上的重臣,为朝廷出力,何必言谢!”李林甫听了李适之的话,喜不自胜,不觉溢于言表。

嘴比蜜甜,心比鸩毒,看李林甫是如何演绎口蜜腹剑的!

第二天上朝,李适之兴致盎然地出列,一五一十地将“华山生金”之事上奏。唐玄宗听后,龙颜大悦,夸赞了李适之便转讨问李林甫可知此事?李林甫不屑一顾地说道:“启奏陛下,臣早就听说此事,之所以未敢上奏陛下,是因为华山乃皇家龙脉,王气所在,一旦采掘,虽可充实国库之用,但却断了龙脉,所以臣始终未敢把此事上奏陛下。”一旁的李适之,听到李林甫如此回答,不由得血气翻腾,脑中霎时一片空白,冷汗直淌,面如死灰。还没等回过神来,玄宗厉声喝道:“大胆李适之,如此口出狂言,你可知罪?”李适之大为惶恐,不住叩头请罪。此时的李林甫,看着李适之的狼狈相,不觉暗自得意。由于李林甫陷害,李适之被罢相,当了个太子少保,后又被赶出了朝廷,贬至袁州。不堪屈辱的李适之在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下,服毒药自杀。

从上面几件事就可以看出李林甫何其嘴甜心毒。

李林甫做了19年宰相,后杨国忠接替了相位。让李林甫没有想到的是,杨国忠做了宰相以后,抓住李林甫所做的奸邪事不放,对李林甫的儿孙更不放过,看来真是应了那句话,恶人自有恶人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