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小微企業的財務應對之策

根據郵儲銀行小微企業運行指數課題組日前的調查,疫情導致近八成小微企業業績下滑,若僅依靠自有資金,則大部分小微企業難以維持超過三個月的運營。因此,解決小微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已迫在眉睫。

一、大力壓縮開支。企業在沒有現金流入的情況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精減和調整預算,除努力保證員工薪資等剛性支出外,砍掉企業一切不必要的成本費用開支和投資性支出,以維持企業的生存。

二、強化內部挖潛。 即努力盤活企業各類存量資產。首先是盤活流動資產,包括應收賬款等各項應收款項的催收、存貨變現及短期投資的收回等;其次是盤活非流動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長期股權投資等,如在開展資產清查的基礎上,對閒置的固定資產進行及時處置等。

三、積極引入資金。 如果內部資金不足,就需要積極引入外部資金。一是申請相關補助。自疫情發生以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並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因此,小微企業應關注瞭解和充分利用各項優惠政策,如申請稅收優惠及財政補助等;二是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由於小微企業缺少抵押物等原因,一直面臨"融資難"與"融資貴"的問題,但近年來政府下大力氣改善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融資困難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如很多銀行推出了與企業納稅掛勾的"稅務貸"等信用貸款等。疫情發生後政府也出臺了相關的信貸紓困政策,如可申請延期還款、分期還款、無還本續貸等金融支持。當然,還可以通過企業之間借貸等方式暫時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四、加強經營管理。 企業自身的現金流主要來源於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這是企業維持生存和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一是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儘快申請恢復生產經營,並以此次疫情為契機,全面梳理企業的現有經營策略,化"危"為"機",保證企業的穩定經營,並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使經營現金流不斷增加;二是充分發揮財務的作用,使財務人員參與日常的經營活動。由於很多小微企業老闆是業務出身,對財務不瞭解,因此形成只有業務賺錢,而財務只是花錢的認識。其實,在日常經營中,財務工作極其重要,它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始終,如進行日常的成本核算、稅務籌劃及投資理財等,財務人員不但可以為企業經營"保駕護航",同時也可在自身的專業領域"衝鋒陷陣",共同提升企業的價值。

五、做好資金儲備。疫情之後,當企業經營步入穩定,併產生了增量現金流時,小微企業應未雨綢繆,保證企業3-6個月的營運備用金,以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