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老師:正確設計消費券對老百姓是有幫助的 最好不要直接發錢

經濟增長-6.8%表明經濟形勢相當嚴峻

上週統計局公佈了第一季度的GDP數據,GDP增長同比下降6.8%。這個數據大家可能並不意外。一季度在疫情的衝擊之下,經濟出現負增長大家都有思想準備,但是這個負增長的程度顯示出形勢相當嚴峻。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還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這次主要是因為一起突發的黑天鵝事件,整個事態不可抗力的特徵比較明顯。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這對於整個年度經濟增長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我們做個簡單的算術題,如果二季度經濟有所恢復,三四季度再繼續努力,全年之後的每個季度平均提升兩個點以上,才能把經濟增長拉到正值。但是即使經濟恢復得還不錯,衝抵第一季度的-6.8%以後,再有三個季度合在一起的正值,預測整個年度的增長速度如何就有複雜性了。

IMF公佈了最新的世界經濟預測,預計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的GDP增速都會陷入負增長,有聲音疑問這會不會加深市場的恐慌?實際上,市場的恐慌早就存在,現在各國都在採取非常之策,中國也有必要採取非常之策來穩定市場預期,讓市場不要那麼恐慌和悲觀。中國之後在宏觀調控方面的政策一定會出重拳,有非常之策的特徵。

傳統動力因素的支撐力在下滑,要尋找新的支撐力

中國控制疫情態勢向好,但一季度經濟已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二季度初始要由“前低”轉入“後高”,我們原來的動力比如形成工業化、城鎮化、高科技化、市場化等的動力因素還存在。但要注意到一些傳統動力因素的支撐力是在下滑的。比如原來廉價勞動力的相對優勢,中國目前的這一優勢已比不過越南、柬埔寨等國家;另外,中國的土地和自然資源開發綜合成本已越抬越高,這些問題都非常明顯。我們可用的資金和資本,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逐漸雄厚起來,包括民營企業都有比較可觀的發展,但是在實際運行中,投資邊際收益遞減、民營企業融資難普遍在發生。

新舊動力轉換勢在必行,升級發展的努力正在不斷持續。原來的經濟支撐力因素有些是在下滑,那麼新的支撐力到哪去找?要靠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關於新基建——中央非常明確提出的這一中央大政方針,我作為學者來說,是完全擁護的。

目前控制疫情正在向好發展,中國的企業正在有序復工。但很多企業雖然復工卻沒辦法相應復產,這是很糟糕的,復工的目的是要復產。每個企業的情況都不一樣,要根據每個企業自身問題考慮出路何在。一季度出口數據同比下降11.4%,這個數據雖然不太好,但之後三個季度還是有希望再努力爭取抬高一些的。中國在疫情得到控制以後,世界工廠的特點還是會顯現出來。之後要儘快把我們可調動潛力的地方都要調動好。

正確設計消費券對老百姓是實實在在的短期幫助

目前地方政府和企業在發放一些消費券,這是有必要的,但是刺激消費不能說只靠消費券。發放消費券來應對目前階段性的不利情況,激發老百姓的消費潛力,是有必要的。另外像武漢等地,發放消費券的方案更多帶有扶助的意義。消費券是階段性的應急的方案。有聲音問政府應不應該直接給居民發錢?我個人認為,最好不是直接發錢的方式。因為消費券是與特定的消費結合在一起的,政策目標扭曲的可能性比較小。要是以發錢的形式,居民有可能用來儲蓄、喝酒,甚至去賭博和被人騙走,並沒有達到改善他們生活境況的實際政策目的。發放消費券,可以在指定的時間段內引導居民用於消費,這對老百姓是實實在在的幫助。所以如我提建議,我是把按人頭普遍撒錢的方案排除掉的,還是政府以聚焦扶助低收入弱勢群體、掌握合理方式來花錢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