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格的前任,就应该像死了一样

在鸡汤届有一句很泼辣的名言,“一个合格的前任,就应该像死了一样。”

听起来很冲是吧,但仔细一琢磨,并非全无道理。

这句毒鸡汤,火力如此之猛,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合格”的前任。

确切而言,是前任们的“不合格行为”,比如——

分手了还去纠缠,无理撒泼,甚至干扰和威胁到对方的正常生活;

对方情已了,你这还念念不忘,视奸人家的社交动态;

以及,最要命的一种,明明人家都有了新生活,你还藕断丝连,妄想旧情复燃,撩拨对方本已放下的心

……

以上这些行径,都很容易用“痴情”二字当做挡箭牌,但在我看来,不好意思,这就是“渣”。


一个合格的前任,就应该像死了一样


渣,就是“不合格”。

如果真是“痴情”,那么最应该考虑的则是对方的处境,自问一句,这样做会不会对“ta”不好?

但渣渣前任不会这么去考虑,他只会觉得,我不能接受失去你,所以我要想办法把你弄回来——看清楚没,这不叫“为对方好”,这叫“对自己好”,这叫“自私”,这叫“私欲”,OK?

所谓“不合格”,所谓“渣”,就是指“一己私欲”冲破了应有的“分寸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别跟我扯什么深情款款,扯犊子,渣渣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很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么。

因此,“一个合格的前任,应该像死了一样”,这句鸡汤冲是冲了点,但现实可能是“不冲”的话没办法,否则,渣渣不会得到警醒,傻善良的另一半也不一定能看清渣渣本质。

要我说,感情中最重要的,就是“分寸感”了。

所谓“分手见人品”,实际上考验的也正是“分寸感”,作为前任,应有的“分寸感”。

那么问你一个问题,“分寸感”就是礼义廉耻道德戒律吗?

要我回答,并非如此,规矩只是规矩,最重要的,是理解规矩存在的必要性。

对于前任而言,需要保持“分寸感”,核心在于,你需要清楚地意识到并接受一个事实——你和ta已经不一样了,你们已经清晰地踏上了两条分叉路。

意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感情总是让人上头,失恋总是伴随着失智。

可能是你再见到对方时,某个瞬间,或某个场景,你才会骤然意识到,你们真的回不到过去了。

也只有当这么一个瞬间来临后,你才可能会接受你们从此各生欢喜的事实。

这是分手告别,应有的体面。


一个合格的前任,就应该像死了一样

至于,分手后,还要不要和前任见面,是不是从此前任就真的应该蒸发?

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

如果你们的分手是理性和谐的,这意味着你们都能接纳当初爱情的裂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你们二人是成熟的,成熟到爱情在你们之间,都显得太小了。

那么,成为前任后,自然不至于陌路,起码会有一个基础的“友情”托底。但必须承认,这种情景非常少,因为对双方的情感认知要求太高了,一方不达标都办不到。

所以,现实里,解决问题最普遍也是最具性价比的方式,就是“前任应该蒸发”。

以后不要再见了!

当你们的道行修炼得还不够时,就指不定会有人走火入魔,继而再次破坏彼此的新生活。

人性经不起检验,感情更是如此,前任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和失去判断的生物,也是一个行走的导火索。

如果你自知修行不够,不想毁掉你现有的家庭和生活,那么你就应该做到自觉——防火防盗防前任。

作为“前任”,也应该具备前任的自觉。不要再去介入她的新生活了,更不要出于寂寞空虚或试图彰显个人魅力等这种自私的目的,再去撩拨对方好不容易才平静的心,不要玩弄感情与真心,做个人吧。

史铁生写过一句话,虽然不是写感情,但我觉得放在这里分外适合——

“我什么都没忘,只是有些人,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没必要否定前任,否定你的过往,毕竟当初是真心经历,但也的确只适合收藏,这就叫分寸感,尊重自己的过往,也尊重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同样也尊重前任,更是对现任的尊重。

一个合格的前任,就应该像死了一样


成为前任,有很多主客观原因,我认为还是值得分析一下。

其中,有一种原因,是非常值得警惕的,那就是“成长不同步”。

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都很熟悉这样的案例——穷小子飞黄腾达之后,便抛弃了糟糠之妻,找更年轻的小妹妹去了。

自古以来,这种事例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女拳们不得不重拳出击——“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但我就纳闷了,你可以指责一个男人不是好东西,这没问题,但当类似的例子层出不穷,呈现出群体特征时,恐怕只凭“狗男人”的道德污点,是背不下这口锅的。

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夫妻二人“成长不同步”。

很多人可以一起共患难,因为处境的逼仄,反而容易团结,但却不能一起享富贵,因为外界压力稀释,生活中的不同越发显现。

自古以来,男权社会体制下,夫妻二人的路径规划也是差异明显,男主外,穷小子扑事业,与社会共生共长,女主内,更多承担贤内助,以后是家庭主妇,与社会渐渐隔绝脱离,在时间的伟力下,当穷小子成为成功男人,当美少女成为被柴米油盐酱醋茶包围的主妇,比起收入和家庭地位的差异,可能思想上的渐行渐远更悲凉——如果夫妻二人没有非常有效的沟通体制和觉悟,那么感情只会渐渐让步于身份,共同话题会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主外的男人,还是主内的女人,实际上都处于危险边缘,因为二人情感都处于空虚,事业有成的男人很容易被职场上的青春小妹撩拨,但与此同时,情感空虚的家庭主妇其实也很容易出轨。

“家庭主妇”所代表的困境,核心矛盾便是“成长不同步”。而这种困境,实际上并不局限于“家庭主妇”。

我很喜欢的一本小说,包括同名电影——路遥的《人生》,便清晰而残忍地展现了这种矛盾。

当高加林成为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时,不识字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可以成为高加林的温柔乡,在黄土地的山沟里,巧珍游刃有余。

但当高加林去了县城成为记者,成为干部时,刘巧珍走进县委大院去看望他的加林哥时,只能说出“谁家的老母猪又生了几个仔”这样的农村话题,这份悲剧就不可避免——尽管,巧珍试图挽救,已经成年的她,为了爱情,愣是哀求读高中的三妹教自己读书写字,而她本子上写的最多的还是“加林哥”三个字。

这太让人心碎了。


一个合格的前任,就应该像死了一样


在小说里,在那个年代,“读书识字”只是一个象征符号,意味着思想世界的截然不同。

在爱情里,这至关重要,一份美好的爱情,对方首先应该是你的知己。

价值观和人生观一致,才能走到一起,性情相合,才能走下去。

而很多年轻情侣常常走不到最后,其实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在影响——

那便是,女性要比男性心理成熟得早。

男人“三十而立”,并非没有道理,即便是现代社会,对于绝大多数男性而言,差不多只有到了30岁,才可能会找到自己真正的事业,才可能会想明白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在此之前,都还只是骚年。

甚至还有不少男人,过了30岁还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成为谁。

因此,千万不要高估男性普遍的成熟度。有的人的确少年老成,有的人也的确年少有为,也有人的确长得比较着急,比如我,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他还不够成熟这个基本事实。

但女性则不然,“同龄女孩总是比同龄男生成熟那么一点点”,不止发生在青春期。

因为婚配年龄的巨大压力,以及来自远古基因深处的呼唤,导致年轻女性依然要比男性考虑得更多。

因此有时会出现这么个情况,年轻时的你遇到的是一个青涩毛小子,好不容易把他捋顺了,但他的发展和心境也变了,就不适合现在的你了。也许过些年,他才会回过头看到你的好,但事实就是现在你们走不下去了。

没有天生的好男人,好男人都是前任培养出来的。

情感届对此又有一句鸡汤奉上,“人这一生啊,出场顺序很重要。”

诸上所述,莫不都是男女成长不同步,继而分歧产生裂痕,感情才劈裂。

的确很难,这人哪,谁都不是谁的影子,哪能时刻保持亦步亦趋呢。

因此,你还真就得瞪大眼睛,瞅瞅那些青梅竹马,瞅瞅那些从校服到婚纱,瞅瞅那些走过几十年奔向金婚的伴侣,不吹嘘的讲,能把一份感情操盘这么久,必须得是老司机,这是真正的高手,双方都是高手!

人生在世,能守护一份数十载的感情,我谨认为,这可能才是真正的高科技。

简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不到5年,可以研制出原子弹。

不到20年,可以缔造阿里腾讯这样的巨无霸企业;

只要花够1万小时,你就有机会成为很多领域的顶尖高手;

但在感情面前,1万小时定律是失效的。

君不见,很多人花了1万小时,到头来,还不是个渣男,还不是个绿茶,还不是欲望的奴隶,外加好几屁股的情感债。

所以这事嘛,还是得分人,不可一概而论。

这是一个浮华的年代,我谨认为,太多人对待感情,缺乏最基本的尊重。

建议每一对准情侣,当你决意牵起对方的手之前,不妨都去认真听一听《牵手》这首歌,比你花里胡哨表什么白强太多了。

不用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