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大詩人瞧不起自己,才女寫首很牛的詩送給對方,詩人讚歎不已

千年文壇,才子的數量顯然遠超過才女。以致不少大男子主義者,常用一句“頭髮長,見識短”來說事。但事實上,史書上有記載的才女相對較少其實是有原因的。

首先,古代女子受教育的機會本來就少,除了一些如李清照這樣的大家閨秀外,很少有人能請得起先生到家裡教女子讀書,而同男子一樣進學堂顯然就更不可能了。其次,其實民間並不是沒有才女,只是她們很少有作品流傳下來,畢竟對她們來說,不需要通過寫詩詞來獲取功名、走上仕途。哪怕像李清照這樣水準的高手,一首所寫的詞作也不過只有50多首,不是詩興大發,人家根本不寫!

覺得大詩人瞧不起自己,才女寫首很牛的詩送給對方,詩人讚歎不已

平時不寫,不代表寫不來,更不代表作品沒水平,這一點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件事,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在其文藝理論專著《隨園詩話》中,記載了自己與一位才女的趣事:

當時袁枚正在杭州任職,春日裡的一天,天氣不錯,袁枚便想到遊一遊西湖。他將杭州城大大小小的才子才女們,都叫來了,擺下酒宴,準備與大家一起吟詩作賦。此時,有人提醒他,城中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才女沒來,她叫張瑤英,是個小吏之妻,在當地很有詩名,於是袁枚便派人去請。結果瑤英卻不願意,還命人帶了一首詩回絕他,詩是這樣寫的:

呼女窗前看刺鳳,課兒燈下學塗鴉。

韶光一刻難虛擲,那有閒看湖上花?

覺得大詩人瞧不起自己,才女寫首很牛的詩送給對方,詩人讚歎不已

這首詩的意思其實挺簡單,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我一天到晚忙得很,既要陪女兒看窗戶前的刺鳳花兒,又要陪著兒子在燈下學畫畫,每一刻都不曾虛度,哪有時間陪你西湖賞花?

這詩雖然水平一般,但卻讓人很佩服才女的膽量,要知道袁枚當時已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而且又有官職在身,她卻敢如此直接地拒絕,甚至認為陪兒女比赴他這個大詩人之邀重要得多!

覺得大詩人瞧不起自己,才女寫首很牛的詩送給對方,詩人讚歎不已

這話自然掃了袁枚的面子,不過也讓他對這位才女更加服氣。為了讓對方前來一見,他便用了招激將法,派人對她說:“娘子不來,怕作詩耶?”才女一聽,覺得這是大詩人瞧不起自己。於是寫了首更牛的詩回敬他,詩云:

釀花天氣雨新晴,一片清光兩岸平。

最好湖心亭上望,滿堤人似水中行。

袁枚讀完這首詩後,自然是讚歎不已,認為此女果然名不虛傳。沒多久後,瑤英安頓好孩子,也來到了湖心亭,與眾詩友們共賞西湖美景,袁枚的激將法也算是奏效了。

覺得大詩人瞧不起自己,才女寫首很牛的詩送給對方,詩人讚歎不已

我們仔細品賞一下瑤英這首七言詩,確實是很有水平的。首句“釀花天氣雨新晴”一開篇就下筆不凡,春天裡雨水充足,雨過天晴後,正是百花齊放時,所以詩人將這樣的天氣比作“釀花天氣”。花就像世間的一曲清酒一樣,在雨後初晴時,被造物主釀了出來,這樣的比喻前人沒有寫過,新穎而又令人回味無窮。

次句“一片清光兩岸平”,寫的是從岸邊遠遠看去,眼前的美景。“一片”和“兩岸”兩個數量詞,寫出了湖水的平靜。

覺得大詩人瞧不起自己,才女寫首很牛的詩送給對方,詩人讚歎不已

後兩句的視角,更是清奇。雨後湖水上漲,幾近與岸邊相平,站在湖心亭上看岸邊的人,都像是在水中行走一樣。這種視覺差,若是沒有親身體驗過,是很難想象出來的。詩人用14個字,不著痕跡地將它寫了出來。湖水、行人、堤岸、亭子、春花、一起構成了一副絕美的雨後春景圖,美不勝收!

仔細品讀這首詩,從遣詞上來看,字字精準,可圈可點。最重要的是,詩人對幾個意象的描繪十分新穎。千年文壇中,寫春景、湖景的作品不少,但這首詩從開篇的“釀花天氣”,到落筆處的“人似水中行”,都令人眼前一亮。這樣的筆力,大詩人袁枚自己都不一定有!

覺得大詩人瞧不起自己,才女寫首很牛的詩送給對方,詩人讚歎不已

遺憾的是,像瑤英這樣的才女,筆者卻並沒有找到她的詩集,史書上也幾乎沒有關於她的記載。若非袁枚把此事記錄在《隨園詩話》第十卷中,或許後人根本不知道文壇還有這樣一個才女。通過這件事,我們其實就能發現,古代並不是沒有才女,只是她們中的很多人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裡。她們無官無職,寫詩的數量也並不多,所以被正史忽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她們的才情,至少在當時曾令不少男子都自愧不如。大家還知道哪些民間才女?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