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体验是契机不是负担

改善体验是契机不是负担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长假,迎来了大众消费的集中爆发。有数据显示,国庆档电影票房达39.2亿元,国内旅游收入达4665.6亿元,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然而,消费中一些痛点堵点仍然存在。据报道,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12315系统共接到投诉举报32182件、解答咨询28915件。三省一市联动维权很有成效,也说明这样的维权行动可以进一步加强,更有力地维护良好的消费环境。

走到投诉举报这一步,说明消费者的心里是不满的。消费者选择投诉举报,或是因为产品质量差,或是因为售后服务不佳。比如,最近央视报道商家热衷售卖大闸蟹提货卡,然而消费者提货很麻烦,缺斤少两也不少。国庆期间,笔者去影院看电影,也遇到影院强制搭售3D眼镜。这些都影响了消费体验。

消费者所获得的满足感直观地反映在消费体验上。一个商品的技术含量到底如何,消费者可能难以说得头头是道,但谈到消费体验,每一个消费者都有话语权。从这个角度来说,想方设法提升消费体验不失为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的一个着力点。道理很浅显:消费体验好,人们自然乐于消费。

因此,对企业和商家而言,改善消费体验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实现更好发展的契机。近些年来,我们看到,移动支付的普及,让卖早餐的煎饼摊用上扫码支付;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把无人超市带到百姓身边;智慧物流的不断升级,让网购配送速度从次日达到当日达,再到定时达……消费体验不断被刷新。究其原因,是钱袋子鼓起来之后人们的品质需求提升了,逐渐追求品牌化、特色化、差异化。一些企业顺势而为拥抱创新,不断推出更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和服务,就会受到市场欢迎。因此,改善消费体验本身就是消费的催化剂。

比如,随着VR技术的推广,很多房产公司和中介公司都推出VR看房,这不仅提升了购房者的消费体验,也为企业自身节省了时间成本,提升了交易达成的效率。又比如有的人生活在城市,但向往田园生活,于是一些菜场一改在市场上售卖蔬菜瓜果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全程参与蔬菜瓜果的栽培种植,从而激发了其消费需求。可见,哪怕是围绕满足消费者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也大有文章可做。

当前,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企业和商家固然要在产品上推陈出新,要奋力开拓内需市场,但千万别忽视了改善消费体验。改善消费体验,不应靠督促,而要多一些主动,多为消费者着想,尊重消费者的感受,其实受益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企业乃至整个市场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