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執、偏見和偏袒,會矇蔽你看清利益的眼睛 | 談判因何而起

偏執、偏見和偏袒,會矇蔽你看清利益的眼睛 | 談判因何而起

偏執、偏見和偏袒,會矇蔽你看清利益的眼睛 | 談判因何而起 第五篇

這是桔梗在“談判思維”的第407篇推文。

全文共2435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偏執、偏見和偏袒,會矇蔽你看清利益的眼睛 | 談判因何而起

1 引言

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這樣的談判。

2003年,薩達姆政權結束之後,伊拉克的農民急於耕種土地,可是當時土地所有權在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手中。

這些流離失所的農民自發聯合起來,用所有的積蓄加上大量債務向伊拉克政府申請了土地租賃。

農民們在和石油公司簽署了租賃合同之後,就開始了耕種。

但沒過幾個月,石油公司突然發出通知,因為發現石油,要農民們撤離這塊土地。

因為根據合同條款,如果石油公司的勘探工作發現了石油,租賃合同將自動終止。

可憐的農民們當初根本沒注意合同上的這些細節,但他們卻不肯撤離,誓死保衛自己的土地。

石油公司威脅他們,

如果你們還不走,我們會讓政府派出警察、軍隊來!

農民們毫不畏懼,

我們也有槍,沒了土地我們一無所有,哪都不去!

眼看著軍隊開始聚集,農民們開始武裝。

政府派出了談判代表,希望雙方和平協商。

石油公司表示,

他們現在必須撤出這塊土地!撤出去再談!

農民們表示,

想要談可以,但我們就是不撤!

談判陷入僵局,這場流血衝突看來在所難免、一觸即發!

2 偏執、偏見和偏袒

我們仍在“談判因何而起”這個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維方式來自哈佛商學院的“三維談判系統”。

談判因何而起?

因為“利益”。

整個系列我都在討論,談判者該如何理解談判雙方正確、完備、真實的利益訴求。

然而要做到這樣很難。

為什麼會這麼難?

因為人的天性。

讓我們先回到文首的故事中,眼看著石油公司和農民們的衝突要演變成流血事件,該怎麼辦?

談判代表轉換思路,他問石油公司,

你們的石油開採計劃是多久?

石油公司回答,

大約三年。

談判代表繼續問,

那接下來幾個月的安排是什麼?會馬上開採嗎?

石油公司回答,

當然不會,接下來會有幾個月的準備工作,包括繪製地圖、地震帶勘測等。

談判代表轉向去問農民們,

如果你們現在就撤離,問題出在哪裡?

農民們回答,

眼瞅著還有一個半月莊稼就有收成了,這都是我們的命啊,怎麼能放棄呢?

談判代表把雙方叫到一起,跟他們說,

你們看這樣行不行,接下來的半年,農民們允許石油公司在這塊土地上開展前期測繪、勘探工作;石油公司也不影響農民們在收穫季節的農作;先把這一季的收成保住,半年後,大家再看能不能合作?

協議達成了。

接下來的半年,雙方各不影響地完成了各自的目標。

半年後,居然出現了兩個讓雙方都沒有想到的結果:

一,石油公司僱傭了大批農民從事新開採油田的工作;

二,石油井架之間的土地,根本不影響開採,農民們可以繼續耕種。

雙方不僅相安無事,居然還為對方創造出了新的“利益”價值。

那麼在這個故事的最初,到底是什麼阻礙了這個結果的產生?

人有三種天性,會矇蔽我們看清利益的雙眼;

它們分別是,

一,對零和遊戲的偏執;

二,角色意識的偏見;

三,對自我立場的偏袒

3 零和偏執

從古至今,人們誤解談判就是一場“對弈”。

其實,“對弈”除了輸贏,還有平局;

人們心中的“談判”卻是“非輸即贏”。

西方世界喜歡稱之為“零和遊戲”。

就是說,談判桌上從來都是一塊固定大小的餅,談判的結果無外乎是這張餅最終的分配比例。

對方分的多,你就分的少。

然而這是一種偏執,我稱之為“零和偏執”。

在文首的例子裡,石油公司和農民都認為,這場談判的結果要麼是農民撤離,要麼是一場血拼。

他們“偏執”地認為,雙方的利益是絕對沖突的,毫無商量的餘地。

要讓一方達到目的,就意味著另一方需要妥協,並利益受損。

因為他們眼中的“餅”就這麼大。

不可否認,利益完全衝突的零和遊戲情況確實存在;

但擁有價值創造空間、合作共贏的情況更多。

我們後續的系列會展開討論這個觀點。

4 角色偏見

哈佛大學曾經在高管課程上做過一個實驗,參與者不是各大公司的執行官CEO,就是財務官CFO。

這個實驗假設存在一次商業併購,收購方和被收購方的信息都公開給所有學員。

實驗中,高管們被分配為兩組,一方扮演“買方”,另一方扮演“賣方”。

請注意,“買方”和“賣方”得到的信息是完全相同的。

在給足時間做出分析和思考後,所有人被要求給出自己對“收購”的估值。

神奇的結果出現了:

“賣方”對資產的估值,要遠遠大於“買方”的估值,差距接近兩倍!

這個實驗曾反覆在不同的班級嘗試,結果類似。

這類估值的“分歧”本身,就是一種“偏見”,我稱之為“角色”偏見。

“賣方”角色讓你在潛意識裡做了高估,而“買方”角色讓你在潛意識裡做了低估。

在文首的例子裡,同樣存在這種偏見。

石油公司的角色,關注“石油開採”,因此只關注“石油開採”相關的細節,比如,偵測、準備、開採;而完全忽略農墾工作是不是真的會和自己衝突。

農民們的角色,同樣只關注“農業收成”,而忽略“石油開採”是否和“土地耕種”完全不能並存。

甚至於,雙方連對方工作所需的“時間週期”細節都不聞不問。

石油公司同時還存在另一個“職業商人”的角色,他們認為合同至上,甚至鄙視不懂合同條款、沒有合同精神的“農民”;

因此,他們堅決不能接受對方不按照合同辦事。

但這些都是偏見,是他們各自所處角色在談判中產生的偏見。

5 立場偏袒

談判的外形,就是一個雙方對峙的桌子。

桌子對面的人,我們習慣叫“對手”。

一旦發現“對手”,對立的“立場”就會出現。

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人有一種潛意識在主導我們,在雙方的評價上總是偏袒自己。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比對方強一點,要麼更有天分、要麼更誠懇、要麼更正直。

我們不止一次在看到工作中的同事表現優異的時候,心中暗忖,

嗯,確實不錯,可是他性格沒我好/我其它方面更優秀/我懶得和他比......

別急著否認,這種心理效應非常正常,被稱為“立場偏袒”。

在談判中,“立場偏袒”總會讓我們去惡意揣測對方的意圖。

在文首的例子裡,石油公司就會“認定”,農民們是一群搶佔土地的流氓;農民們就會“認定”,石油公司就是剝削窮人的吸血鬼。

而一旦這樣的“認定”出現,其它可能創造價值的空間就都關閉了。

6 小結

電影《教父三》中有一句臺詞,

Don't hate your enemies, it only clouds your judgement.

別怨恨你的敵人,這隻會影響你的判斷。

在談判中,我們同樣要反思,是不是我們因為“對立”、“立場”和“恐懼”,而變得偏執,產生偏見,自我偏袒。

至此,“談判因何而起”系列告一段落。

談判到底因何而起?

請不停地問你自己。

-

我們難道還想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嗎?”

-

這裡是“談判思維”!

“談判因何而起 第五篇”

--- 桔梗[email protected]


偏執、偏見和偏袒,會矇蔽你看清利益的眼睛 | 談判因何而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