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偏见和偏袒,会蒙蔽你看清利益的眼睛 | 谈判因何而起

偏执、偏见和偏袒,会蒙蔽你看清利益的眼睛 | 谈判因何而起

偏执、偏见和偏袒,会蒙蔽你看清利益的眼睛 | 谈判因何而起 第五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407篇推文。

全文共2435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偏执、偏见和偏袒,会蒙蔽你看清利益的眼睛 | 谈判因何而起

1 引言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这样的谈判。

2003年,萨达姆政权结束之后,伊拉克的农民急于耕种土地,可是当时土地所有权在伊拉克国家石油公司手中。

这些流离失所的农民自发联合起来,用所有的积蓄加上大量债务向伊拉克政府申请了土地租赁。

农民们在和石油公司签署了租赁合同之后,就开始了耕种。

但没过几个月,石油公司突然发出通知,因为发现石油,要农民们撤离这块土地。

因为根据合同条款,如果石油公司的勘探工作发现了石油,租赁合同将自动终止。

可怜的农民们当初根本没注意合同上的这些细节,但他们却不肯撤离,誓死保卫自己的土地。

石油公司威胁他们,

如果你们还不走,我们会让政府派出警察、军队来!

农民们毫不畏惧,

我们也有枪,没了土地我们一无所有,哪都不去!

眼看着军队开始聚集,农民们开始武装。

政府派出了谈判代表,希望双方和平协商。

石油公司表示,

他们现在必须撤出这块土地!撤出去再谈!

农民们表示,

想要谈可以,但我们就是不撤!

谈判陷入僵局,这场流血冲突看来在所难免、一触即发!

2 偏执、偏见和偏袒

我们仍在“谈判因何而起”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来自哈佛商学院的“三维谈判系统”。

谈判因何而起?

因为“利益”。

整个系列我都在讨论,谈判者该如何理解谈判双方正确、完备、真实的利益诉求。

然而要做到这样很难。

为什么会这么难?

因为人的天性。

让我们先回到文首的故事中,眼看着石油公司和农民们的冲突要演变成流血事件,该怎么办?

谈判代表转换思路,他问石油公司,

你们的石油开采计划是多久?

石油公司回答,

大约三年。

谈判代表继续问,

那接下来几个月的安排是什么?会马上开采吗?

石油公司回答,

当然不会,接下来会有几个月的准备工作,包括绘制地图、地震带勘测等。

谈判代表转向去问农民们,

如果你们现在就撤离,问题出在哪里?

农民们回答,

眼瞅着还有一个半月庄稼就有收成了,这都是我们的命啊,怎么能放弃呢?

谈判代表把双方叫到一起,跟他们说,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接下来的半年,农民们允许石油公司在这块土地上开展前期测绘、勘探工作;石油公司也不影响农民们在收获季节的农作;先把这一季的收成保住,半年后,大家再看能不能合作?

协议达成了。

接下来的半年,双方各不影响地完成了各自的目标。

半年后,居然出现了两个让双方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一,石油公司雇佣了大批农民从事新开采油田的工作;

二,石油井架之间的土地,根本不影响开采,农民们可以继续耕种。

双方不仅相安无事,居然还为对方创造出了新的“利益”价值。

那么在这个故事的最初,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这个结果的产生?

人有三种天性,会蒙蔽我们看清利益的双眼;

它们分别是,

一,对零和游戏的偏执;

二,角色意识的偏见;

三,对自我立场的偏袒

3 零和偏执

从古至今,人们误解谈判就是一场“对弈”。

其实,“对弈”除了输赢,还有平局;

人们心中的“谈判”却是“非输即赢”。

西方世界喜欢称之为“零和游戏”。

就是说,谈判桌上从来都是一块固定大小的饼,谈判的结果无外乎是这张饼最终的分配比例。

对方分的多,你就分的少。

然而这是一种偏执,我称之为“零和偏执”。

在文首的例子里,石油公司和农民都认为,这场谈判的结果要么是农民撤离,要么是一场血拼。

他们“偏执”地认为,双方的利益是绝对冲突的,毫无商量的余地。

要让一方达到目的,就意味着另一方需要妥协,并利益受损。

因为他们眼中的“饼”就这么大。

不可否认,利益完全冲突的零和游戏情况确实存在;

但拥有价值创造空间、合作共赢的情况更多。

我们后续的系列会展开讨论这个观点。

4 角色偏见

哈佛大学曾经在高管课程上做过一个实验,参与者不是各大公司的执行官CEO,就是财务官CFO。

这个实验假设存在一次商业并购,收购方和被收购方的信息都公开给所有学员。

实验中,高管们被分配为两组,一方扮演“买方”,另一方扮演“卖方”。

请注意,“买方”和“卖方”得到的信息是完全相同的。

在给足时间做出分析和思考后,所有人被要求给出自己对“收购”的估值。

神奇的结果出现了:

“卖方”对资产的估值,要远远大于“买方”的估值,差距接近两倍!

这个实验曾反复在不同的班级尝试,结果类似。

这类估值的“分歧”本身,就是一种“偏见”,我称之为“角色”偏见。

“卖方”角色让你在潜意识里做了高估,而“买方”角色让你在潜意识里做了低估。

在文首的例子里,同样存在这种偏见。

石油公司的角色,关注“石油开采”,因此只关注“石油开采”相关的细节,比如,侦测、准备、开采;而完全忽略农垦工作是不是真的会和自己冲突。

农民们的角色,同样只关注“农业收成”,而忽略“石油开采”是否和“土地耕种”完全不能并存。

甚至于,双方连对方工作所需的“时间周期”细节都不闻不问。

石油公司同时还存在另一个“职业商人”的角色,他们认为合同至上,甚至鄙视不懂合同条款、没有合同精神的“农民”;

因此,他们坚决不能接受对方不按照合同办事。

但这些都是偏见,是他们各自所处角色在谈判中产生的偏见。

5 立场偏袒

谈判的外形,就是一个双方对峙的桌子。

桌子对面的人,我们习惯叫“对手”。

一旦发现“对手”,对立的“立场”就会出现。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有一种潜意识在主导我们,在双方的评价上总是偏袒自己。

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对方强一点,要么更有天分、要么更诚恳、要么更正直。

我们不止一次在看到工作中的同事表现优异的时候,心中暗忖,

嗯,确实不错,可是他性格没我好/我其它方面更优秀/我懒得和他比......

别急着否认,这种心理效应非常正常,被称为“立场偏袒”。

在谈判中,“立场偏袒”总会让我们去恶意揣测对方的意图。

在文首的例子里,石油公司就会“认定”,农民们是一群抢占土地的流氓;农民们就会“认定”,石油公司就是剥削穷人的吸血鬼。

而一旦这样的“认定”出现,其它可能创造价值的空间就都关闭了。

6 小结

电影《教父三》中有一句台词,

Don't hate your enemies, it only clouds your judgement.

别怨恨你的敌人,这只会影响你的判断。

在谈判中,我们同样要反思,是不是我们因为“对立”、“立场”和“恐惧”,而变得偏执,产生偏见,自我偏袒。

至此,“谈判因何而起”系列告一段落。

谈判到底因何而起?

请不停地问你自己。

-

我们难道还想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吗?”

-

这里是“谈判思维”!

“谈判因何而起 第五篇”

--- 桔梗[email protected]


偏执、偏见和偏袒,会蒙蔽你看清利益的眼睛 | 谈判因何而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