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辦、國辦規定院士設立工作站限1家,這位李院士超標87家

中辦、國辦規定院士設立工作站限1家,這位李院士超標87家

中辦、國辦規定院士設立工作站限1家,這位李院士超標87家

撰文 | 劉虎

院士工作站本應是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地方,但卻屢屢出問題,引發高層關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6月11日印發實施《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對院士工作站的設立和運營提出了明確要求“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1個、退休院士不超過3個,院士在每個工作站全職工作時間每年不少於3個月。”

筆者7月17日登陸中國科學院官網和中國工程院官網,均未發現有相應的超標公開以及清理、整頓信息。筆者還聯絡中國工程院主要領導,詢問有關情況,但截止本文發佈時未獲回應。

目前正因數十篇論文涉嫌造假接受相應機構調查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恰好也是“院士工作站大躍進”方面的“典型”。李兆申1956年出生,消化病學專家,河北省寧晉縣人,博士,現任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內科學教研室主任,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消化內鏡質控中心主任,全軍消化內科研究所所長,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長,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會長、胰腺病學專委會主委。初步統計,這位2017年底才當選的新院士,以“跑馬圈地”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速度,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已在全國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設立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室88家,有時同一天掛牌兩個,可謂極不正常。

建立院士工作站,各地方政府均很重視,給予大量財政補貼支持。譬如,山西對批准設立的院士工作站給予100萬元建站補助,分三年補助到位;陝西分別給予每個院士工作站300萬元資助經費,對於具有重大影響和重要發展前景、預期效益特別顯著的工作站,還可以採取“一事一議、按需支持”的方式,給予特殊支持;雲南每年撥付院士工作站60萬元,運行週期為3年,即可獲得180萬元經費,工作站財政補助經費的直接費用、間接費用不受比例限制;湖南對新認定的工作站,擇優給予工作站引進的每個院士專家團隊50-100萬元經費……

中辦、國辦規定院士設立工作站限1家,這位李院士超標87家

有科技界人士指出,一些院士利用其名氣大量掛牌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室,精力根本無暇顧及,國家科研經費花出去了,卻極其低效,沒有多少令人欣喜的學術成果,這是高層對院士建立工作站“設限”的重要原因。而李兆申這樣的院士,更是令人咋舌,其幾十上百個院士工作站,可以獲得數千萬元至數億元的政府補貼。他即便是如“走馬燈”一般在這些地方出現,也不可能幹得了什麼,其目的更像是串通套取財政補貼“撈金”。

另有院士熱衷於為商業活動站臺。在這方面,李兆申院士仍然是一個樣本。有網友在李兆申涉嫌論文剽竊的新聞報道和自媒體文章後留言,稱李經常在公開場合為一家公司的磁控膠囊胃鏡產品展開誇大虛假宣傳,在掛牌成為其院士工作站和工作室的基層醫院,更是將該產品以不正常價格引入。

中辦、國辦規定院士設立工作站限1家,這位李院士超標87家

另一位網友總結:李兆申院士每掛一個牌(工作站或工作室),該廠家就推銷至少一套設備。基本上是“三部曲”:“院士掛牌”——“單一來源採購(或變相指定採購)”——“高價銷售設備”。把原本應該依法公開招投標的胃鏡設備違法變為單一來源採購(或變相指定採購)方式引入醫院,並將原本定價為每臺55萬元的產品以兩、三百萬元的價格售出,其中最高的賣到了三、四百萬元。“這中間形成的非法溢價達到了數億元之巨,讓醫院和老百姓承受更大的經濟負擔,違反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初衷,沒有以推動科技進步來服務國民。這巨大的利益黑洞,值得有權部門深入調查!”

筆者查詢發現,江蘇省崑山市中醫醫院、安徽省廬江縣中醫院、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等眾多醫療機構皆符合上述“三部曲”情形。

還有醫療界人士提出:李院士通過其院士和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向國家建議普及早癌篩查作為“國家戰略”,背後受益人是否為其單獨代言的企業,也值得有權部門調查。

筆者檢索發現,李院士在瘋狂地掛牌“院士工作站”的同時,其擔任會長的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還在同一時期掛牌了多達91家“高級內鏡技術培訓基地”、“基本消化內鏡醫師培訓基地”、“培訓學院”。

7月17日,筆者就頻繁掛牌的院士工作站如何處理以及設立初衷是否為了幫助廠家推銷產品聯絡李兆申院士,截至本文發佈時,未獲回應。

中辦、國辦規定院士設立工作站限1家,這位李院士超標87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