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將危及中國?院士:威脅不大

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將危及中國?院士:威脅不大

在人類同新冠病毒作鬥爭的同時,全球蝗災預警已拉響警報。據報道,本次蝗災始於東非,目前已渡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國可謂僅一步之遙。

2月1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全球預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當前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蝗蟲過境只能用“慘烈”二字形容:1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極大地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存。

FAO表示,此次蝗災對農作物的破壞力是東非地區25年之最,是肯尼亞70年之最;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已宣佈農業生產完全停滯。

鄰國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國同樣壓力山大。

巴基斯坦遭遇了非洲蝗蟲與伊朗蝗蟲雙重入侵,創下該國27年未見的蝗災。巴官方表示:如任其發展,國家將會無糧可收。目前,該國已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將危及中國?院士:威脅不大

印度情況也不容樂觀。據報道,有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印度拉賈斯坦邦,導致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其它邦蔓延之勢。有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50%。這極大引發了印度政府的擔憂。

不妙的是,FAO判斷,蝗災的擴大趨勢可能會延續到今年6月,屆時,蝗群規模甚至可以增長到當下的500倍。

FAO副總幹事Maria Semedo發出最嚴厲警告:“各國必須立即聯合採取行動,蝗蟲不會等待,它將鋪天蓋地而來並製造毀滅性災難”。


4000億隻蝗蟲襲擊印度將危及中國?院士:威脅不大

印巴作為中國鄰邦,其境內的蝗災對中國是否存在威脅?中國治蝗技術儲備如何?在此次蝗災中可能發揮什麼作用?

對此,《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了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院士。

危及我國?影響不大!

很多人擔心此次蝗災會蔓延至國內,讓受疫情困擾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您如何看這次蝗災發展的趨向?

▲ 康樂:

現在,非洲、阿拉伯國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發生的蝗災是由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造成的,在中亞和西亞也可以形成災害。

中國不是沙漠蝗的分佈區。上世紀初,有科學家報道在我國雲南發現有沙漠蝗,但未被之後的科學家所證實。因此,沙漠蝗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

有報道稱,這次蝗災可能與氣候劇烈變化有關。是這樣嗎?

原因:與降雨密切相關

▲ 康樂:

沙漠蝗的發生和蝗卵孵化期與降雨密切相關,降雨會增加孵化率。因此,降雨量和頻次對沙漠蝗的預警和預測非常重要。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跟上一年蝗蟲種群密度較高,產卵量很高密切相關。如果具備上述原因,次年溫度比較高,回升比較快,就容易導致蝗災的爆發。

從中國歷史看,很多蝗災與乾旱聯繫在一起。在上述地區,為何暴雨反而有利於蝗蟲的繁殖?

▲ 康樂:

乾旱造成的蝗災主要是指飛蝗(Locusta migratoria)帶來的蝗災,它和造成這次東非蝗災的沙漠蝗是不同的種類。

另外乾旱也是一個相對概念,不能認為越是乾旱蝗災越嚴重。中國的飛蝗發生基地是與海邊、河邊和湖邊溼地密切聯繫的。

黃河、淮河故道曾是飛蝗的主要發生區。大旱之後往往造成河灘、湖灘的裸露,形成飛蝗非常喜歡的產卵場所,使蝗蟲越冬產卵量高,種群密度急劇上升。

如果具備上述條件,再遇上暖冬,次年春季雨水比較豐富,溫度回升比較快,就容易導致蝗災在蝗蟲繁殖區的爆發。

對於沙漠蝗來說,它們種群密度的高低主要受限於食物豐富度。一般年份,沙漠中植被稀疏,沙漠蝗難於獲取充足的食物而存活率低。

一旦降水量大,植被茂盛,將使得沙漠蝗種群密度急劇上升。

另外,在蝗區爆發後,蝗蟲可以向鄰近的農作物種植區遷移或遷飛,從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中國治蝗有啥經驗

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蝗災最嚴重的國家。

據《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

史書中的蝗災,為什麼現在國內很少見了?

▲ 康樂:

上世紀50-60年代,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我國科學家結合黃河、淮河、海河的治理,將我國大部分蝗區進行了改造,使蝗區面積大幅度縮小,種群密度長期控制著較低水平。

在過去的40多年來,雖然在局部地區蝗災時有發生,但是沒有形成遷飛危害和嚴重的經濟損失。

中國在治蝗方面還有哪些經驗?

▲ 康樂:

我國蝗災治理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是改治結合策略。

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並利用化學藥劑及時防治高密度的蝗蟲發生區。

有技術儲備,將施以援手

2014年,您和團隊破解了飛蝗基因組,我就此採訪了您。

當時您曾談到,發現飛蝗的致死基因和兩型轉變的奧秘可以啟發人們發展新型農藥。請問目前這些研究進展如何?

▲ 康樂:

近20年來,國際上蝗蟲研究的主要突破性進展都是出自我們研究組。最近,我們在中科院的支持下,完成了綠僵菌的基因改造,它的殺蟲毒力非常高,有國際專利,有望在控制飛蝗和沙漠蝗蝗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還完成了飛蝗基因編輯工作,讓突變體蝗蟲失去了聚集能力。根據飛蝗群聚氣味,我們可以釋放飛蝗群聚拮抗劑,阻止飛蝗聚集和遷飛。

中國的治蝗經驗是否可用於此次國際救援?

▲ 康樂:

因為沙漠蝗與飛蝗的發生特點和環境不同,直接將我國改造蝗區的經驗移植過去可能不太現實。

但是,我們開發的真菌生物農藥和群聚拮抗劑可以應用到非洲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

實際上,我們已經與非洲科學院和有關國家的科學家取得了聯繫,正在洽談合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