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見到抗戰勝利,從來就不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有一段對話曾經流傳甚廣:

抗戰期間,一位美國記者攔住一名正要奔赴前線的中國士兵。

記者:你多大?

士兵:16歲。

記者:你想你的家人嗎?

士兵:他們已經死了。

記者:你覺得中國能勝利嗎?

士兵:中國一定會勝利的!

記者:當中國勝利之後,你準備幹什麼?娶妻生子?

士兵:那個時候,我已經死了。

活著見到抗戰勝利,從來就不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這不是一個段子,而是一段被略加修改的真實對話。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第十三章“旭日上的陰影”中曾這樣描述:“去年(1937年)九月間,……我跟一個姓劉的北方佬相識……有一次我問劉,他在這場戰事結束後,預備幹什麼。他依舊露齒微笑著,十分泰然地望著我說道:那時我已經死了,我們大都將死在這場戰爭中。”

後來,這段無比震撼的對話在傳播中漸漸脫離原型,“姓劉的北方佬”變成了一個年僅16歲的戰士,只有“那個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句動人心魄的話,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這就是抗戰時期的中國軍人,他們中的幾乎所有人都不曾想過還能活到抗戰勝利,他們所思所想的,大抵不過是拿自己的命去換生活在他們背後這片山河裡的四萬萬同胞都好好活著!

直到勝利的那一天,真的到來,他們中的倖存者笑著跳著朝天打光自己所有的子彈,然後肆無忌憚的抱頭痛哭……

幾十年來,總在夢裡想起常德

活著見到抗戰勝利,從來就不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金乃忠,1920年出生於浙江諸暨,1936年,父親身亡,他便到杭州紡織廠當學徒,期間讀書閱報,學到了許多愛國道理。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之後,杭州工廠搬遷,他與兩位同鄉奔向錢江碼頭準備回諸暨老家,此時親眼看到日機轟炸掃射,百姓溺水身亡者很多,慘不忍睹。

1940年,金乃忠考入黃埔軍校18期,1943年夏,畢業時分到了湖南常德的74軍57師野戰工兵營。11月,常德保衛戰打響,金乃忠守在東門外雞婆湖,配合城郊德山的戰鬥。德山乃是常德制高點,中日雙方攻防激烈,傷亡慘重。德山失守後,師長餘程萬令副營長劉鶴銘組織敢死隊,奪回德山。七十多年後,金乃忠仍然清晰的記得劉副營長率部經過兩個晝夜的衝殺,多次肉搏戰後,犧牲在德山陣地,年僅26歲。

常德這一仗,金乃忠身邊的弟兄只有少數受傷,餘下的多數皆已陣亡!他的膝蓋中了兩槍,也只能簡單包紮而不能下火線,他告訴我們,手部腳部受傷哪怕是隻會爬也是要留在陣地上的!

苦戰一個月後,57師師長餘程萬向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孫連仲發出“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指揮官、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主任等固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並祝勝利

”的電文。

彼時的金乃忠並不知道師長後來不得不率部突圍,他們這些傷兵與一些伙伕文職人員躲在殘垣斷壁下,各自為戰,直至友軍來援。

好幾年前,金乃忠告訴我們,那次戰役後,他再也沒有去過常德,但卻總在夢裡想起,他永遠忘不了常德東門外雞婆湖,他排裡的戰士大部分都犧牲在那裡……

衡陽一戰,連裡只剩13人

活著見到抗戰勝利,從來就不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彭忠榮,1919年生於湖南長沙,1938年黃埔軍校十四期炮科畢業後,彭忠榮被分配至炮十團二營四連充當觀測聯絡員,後經十四期同學引薦,彭忠榮來到第10軍預10師29團,擔任該團迫擊炮連連長。1944年中,第10軍奉令進駐衡陽 “固守待援”,當時,日軍已攻陷長沙,下一個作戰目標直指向衡陽。

從1944年6月23日至8月8日,在衡陽保衛戰的47天裡,彭忠榮有20多天負責張家山“虎形巢”陣地的防禦。張家山是衡陽的制高點,交戰雙方在這裡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他的連隊有6門82迫擊炮,交戰期間共發射了4000多發炮彈,炮管打得通紅,“我們想盡一切辦法,用麻袋浸溼捆綁在炮管上降溫”。然而,數倍的日軍包圍衡陽,有山炮、野炮,數量是守軍的好幾倍,敵人一發炮,守軍就抬不起頭來,只好打一發躲一發,打完就往掩體內躲。

戰鬥異常慘烈,彭忠榮記得他親眼看到兩個擔架兵用竹床抬一個傷員送往城內時被機槍擊中,三個人死在一堆。“有個士兵叫楊子琴,是江蘇人。他被機槍擊中,肚子、腸子都落在地上,滿身鮮血直流,他喊‘彭連長救命呀’,但這個時候,日軍又打槍又丟炸彈,我在戰壕裡抬不起頭來,實在沒法救他……”,哪怕六七十年後說起這件事,彭忠榮依然心如刀絞。

後來,敵人終於還是衝了上來。彭忠榮大喊一聲“衝啊”,與敢死隊的戰士躍出戰壕迎敵。不過,衝出戰壕不久,他被日軍三八式步槍擊中,子彈由左胸上方貫穿前後,負重傷。同在部隊的弟弟彭忠志發現哥哥倒下,發瘋般往陣地上衝,從死屍堆裡找出彭忠榮,送進了野戰醫院。手術後,彭忠榮脫離了危險。

不過,醒來後聽到的第一個消息讓他失聲痛哭:“我的兩個排長都死了,我這個連118人,就剩了13人,其中還有7人負傷……”

前線的35位同學,無一歸來

活著見到抗戰勝利,從來就不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區輅,1924年出生於廣東羅定,1940年考到黃埔軍校二分校18期步科就讀,1942年底畢業後,二分校七總隊總共36個同學一起分配到位於雲南楚雄的遠征軍第六軍,區輅留在了軍部,負責徵兵工作,其他35個同學則分到前線作戰部隊擔任排長和參謀。9個月後,一心想到前線殺敵的區輅分到了軍部搜索營二連三排擔任排長,然而等到他踏上前線殺敵已經是差不多兩年以後了。

1944年,滇西大反攻終於拉開帷幕,第六軍突破龍陵之後,向芒市進發,日軍在一個叫尖山的高地構築防禦工事,阻止我軍進攻。日軍在尖山上固守,坡度接近50度,我軍傷亡極大,軍部命令搜索營配合攻打尖山主峰陣地。

接到命令的當晚,區輅就帶著他的弟兄們開始向尖山主峰行動。尖山地勢險要,雜草叢生,戰士們只好揹著槍,騰出雙手抓緊身旁雜草,一步一步往上攀爬,避免發出響聲。天已經快亮的時候,區輅和他的弟兄們剛進入散兵壕,突然射來三發機槍子彈,打在他身邊小樹前沿的掩土上,他意識到這棵小樹剛好是明顯的目標,馬上貓腰轉移位置,跟著一枚手榴彈就落在那個位置炸開了。這時搜索營全線衝向各自的目標,殺聲震天。經過幾陣槍戰後,終於把尖山陣地全部佔領。敵人戰壕裡每隔七八米就有一具敵人的骸骨,空氣中還殘著屍腐氣味。

此時的日軍,已是強弩之末,我軍陸續攻下了芒市、遮放,不久後,滇緬公路就已經全線貫通,遠征軍勝利會師了。

會師之後,部隊調到到保山駐防,迎來了抗戰的最後勝利。然而此時,第六軍軍官集中聚會,和他一起分到第六軍的35個同學無一歸來……


活著見到抗戰勝利,從來就不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今天,我們紀念勝利。

75年後的世界一片祥和,彩旗飄飛、車水馬龍,

可這世界在我眼中卻好像依舊帶著些血紅的顏色。

十年來,我跟很多抗戰老兵談起過這原本不在他們意料之中的勝利,

有不少人的眼角都曾泛著淚光:

有些老兵的父親陣亡在了戰場上;

有些老兵的兄弟犧牲在了戰鬥中;

還有更多的老兵在一次次惡戰中失去了整連整營的弟兄……

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不曾想過抗戰勝利,也不會想到勝利之時自己會痛哭流涕。

直到看見他們眼中的淚水,我才明白,這勝利有多狂喜,過程就有多慘烈。

而我們所要做的,不只是慶祝這勝利,更要記得有多少中國軍人曾為了這最後的勝利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請記住那段平靜得驚心動魄的對話:

當中國勝利之後,你準備幹什麼?

那個時候,我已經死了!


活著見到抗戰勝利,從來就不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點擊擴展鏈接或掃描二維碼,致敬僅剩的不到4000的抗戰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