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成圣的三个原则——清净本心 无欲观人 无为治世

【本文共计1000字,阅读仅需1分钟】

以正①治国,以奇②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③。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④:天下多忌讳⑤,而民弥贫;人⑥多利器⑦,国家滋昏;人多伎巧⑧,奇物⑨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⑩;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阻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道德经:成圣的三个原则——清净本心 无欲观人 无为治世


圣人经历无为之事,因此在做无为的事情,众生就做有为的事情。

得道的人,践行的人,以天下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的人,叫做圣人。圣人为什么会无为,因为道是无为的。而道代表着天地万物运行的本源和极致道理。

当所有的人都在有为的去做事情的时候,如何定义一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那就是不去再从事当下有为的事情,而是静下心来,以无为,好静和无欲的身心状态去做好自己作为一个得道之人的事情。

圣人关于自己的事情,更多时候处于清静无为的状态,因为他自己知道,一旦自己去有所作为的事情去做的话,很容易和众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是违背圣人的准则。因此,为了避免竞争,因此要很简单和纯粹的做事情,这种简单和纯粹可以使得圣人,或者学习成圣的人,在维度上直接拉人自己的存在和层次,并且不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产生任何矛盾和争议。

道德经:成圣的三个原则——清净本心 无欲观人 无为治世


想做到这一点也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不融入和创新,仅仅凭借语言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做事情,做人。不断的践行圣人的准则。

准则一: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且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出发,从而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认知和适应周遭世界及环境,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情做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升和优化自我。做一个能够看清时代和环境的高手,契合道的本质特点。

准则二:能够充分的培养和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够举一反三,见微知著。不断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本章中老子通过治国的正和用兵的奇,引申和发散自己的思维,推导出天地万物的无为,清净和无欲的观察边际和端弥。与之相反的作为反而让众生变得更坏和混乱。

准则三:拥有大局观念,圣人能称为圣人,不仅是自身的功德和道义伦理功德的形象的树立,更是潜意识习惯下的行为逻辑。因为心怀天下,对苍生念念不忘,才能够明白和同理众生的苦乐,能够解决众生遇到的问题,并且提出一套逻辑自洽,确实可行的施行原则和标准,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

道德经:成圣的三个原则——清净本心 无欲观人 无为治世


圣人的准则,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所有美好品质的高度集合和形象的树立发展。因此这些准则,但凡能够是为天下苍生计,包含智慧和道义,都可以称之为圣人的准则。而这些准则,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即,天之道,人之道。

爱智慧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所有的宗教都是把绝对的全知全能,或者运用部分的全知全能,作为神明的专属,而我们人类把古往今来,所有对人类有帮助的人都封神以崇拜,虽然盲目,却也说明,也许在更高的维度,其实神明也是很纯粹,没有意识和形象的全知全能。而它后天的演化就是天地大道,以及在天地之间的人之道。

如果拆来看,主要讲的就是天之道和人之道。天地人的道,之前也有在其他的文字中有所体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看一下。

读道德经有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往期更多精彩,欢迎转发,关注,评论。

后台私信回复666有福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