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蘭客專最長黃土隧道貫通

來源丨蘭州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10月7日上午10時18分,隨著挖掘機剷掉最後一塊黃土,一道亮光透進洞內,由蘭州鐵路局蘭州工程建設指揮部負責建設管理,中鐵二十二局集團公司承建、西南交大工程建設諮詢監理公司負責監理任務的國家重點工程、甘肅省第一條控股建設的鐵路客運專線、新建中(衛)蘭(州)客專最長黃土隧道——盤峴山隧道順利貫通,標誌著我國“八縱八橫”鐵路網京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建中蘭客專鐵路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蘭客專最長黃土隧道貫通

盤峴山隧道位於蘭州市蘭州新區中川鎮境內,隧址區地貌屬黃土梁峁區,期間分佈較多溝谷,地形起伏較大,沖溝發育,植被稀疏,主要為低矮的雜草及公益林,交通困難。隧道全長2829米,最大埋深約 111.83米。據悉,該條隧道是全線唯一一座黃土隧道,工點範圍內不良地質現象較多,主要為黃土陷穴、淺層溜塌和粉砂層,特殊岩土主要為黃土和鬆軟土,具有溼陷性、承載力低,物理力學性質差的顯著特點。特別是黃土與粉細砂地層在開挖時常常會引發坍塌、滑移、流土流砂災害;淺埋段開挖時,地表沉陷量大,容易產生直通地表的裂縫,形成滑移弱面和地表水滲透通道,威脅施工安全,是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重點控制性工程。

中蘭客專最長黃土隧道貫通

建設管理單位負責人、蘭州工程建設指揮部黨委書記閆治虎告訴記者:盤峴山隧道作為全線架樑通道咽喉和施工難度最大的重點控制性工程。為確保施工安全質量和工程進度,該部會同甘肅鐵投集團中蘭客專公司多次組織各方專家進行現場踏勘研究,按照“管超前、短進尺、強支護、快封閉、早成環、嚴注漿、勤量測”的施工原則,最終提出了“φ89大鎖腳錨固樁+超前水平旋噴樁(內設φ89鋼管)+三臺階臨時仰拱+豎向支撐”的施工工藝。並同步研究增加了1處斜井和1條支洞,工作面由2個增加至5個,為該條隧道建設的高效推進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蘭客專最長黃土隧道貫通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中蘭客專六標總工程師周廣義介紹說,施工過程中面對11處陷穴、4處淺層溜塌等挑戰和漏沙、湧砂及沉降量大、地表開裂下陷等安全風險,該項目部成立技術小組大力開展科技攻關,先後創新工藝工法4項,月進尺由最初的10米提高到20米,為我國在粉砂層黃土地質建造隧道的施工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可供複製的施工經驗技術成果。歷經692個日夜的艱苦努力,盤峴山隧道終於貫通,打通了運梁通道,為全線的早日建成通車創造了條件。

全長219.707公里的新建中蘭客專地處甘肅省、寧夏自治區兩省境內,該線北起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向南經白銀市、蘭州市,引入中川城際樹屏線路所,其中甘肅境內長173.458公里,寧夏境內長46.249公里,全線共設中衛南站、北灘站、平川站、靖遠北站、白銀南站、蘭州新區南站等6座車站,設計時速250公里,是我國“八縱八橫”鐵路網京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核心區域內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同時,也是甘肅省第一條控股建設的大型鐵路客運專線項目。全線開通運營後,中衛至蘭州的運行時間將大幅壓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