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醫院首批新冠病毒患者出院,看一看它有哪些“硬核”基因?

雷神山醫院首批新冠病毒患者出院,看一看它有哪些“硬核”基因?

近日,武漢雷神山醫院首批2名患者出院。據雷神山醫院副院長袁玉峰介紹,兩名患者入院治療10天。後續將在社區接受14天隔離觀察。

首批患者出院對於雷神山醫院來說有怎樣的意義?在2月19日,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接受了新華網記者採訪時,他這樣回覆:這個意義非常重要,因為雷神山醫院是邊建設、邊培訓、邊收治病人。如果病人從收治到治療再到康復出院,這個全過程完成了,那麼醫生的信心會增強,更重要的是病人的信心也會增強。

臨危受命的雷神山醫院能如此迅速開展業務,是因為背後有很多“硬核”基因。拿醫務人員來說,目前雷神山醫院的醫務人員超過2000人,還有一些醫療隊不斷在加入中,有來自武漢本地、遼寧、上海、廣東、吉林等地的醫務人員。該醫療隊由約兩百家單位組成,均是圍繞同一個目標,就是救助更多的患者。

另外,雷神山醫院在防護醫患交叉感染方面也做了很多措施,比如建設負壓病房;在提高醫務人員效率方面,也引進了CT+AI的診療技術。

負壓病房,減少醫患的交叉感染

負壓病房是指病房內的氣壓低於病房外的氣壓的病房。這樣的話,從空氣的流通來講,就只能是外面的新鮮空氣可以流進病房,病房內被患者汙染過的空氣就不會洩露出去,而是通過專門的通道及時排放到固定的地方。這樣病房外的地方就不會被汙染,從而減少了醫務人員被大量感染的機會,這種病房最適合搶救類似新型冠狀病毒及非典這樣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病人。


雷神山醫院首批新冠病毒患者出院,看一看它有哪些“硬核”基因?

負壓病房也是WHO在規定搶救非典病人時特別強調的一個重要條件,國內的很多家醫院都難以達到這個水平。其功能主要有兩點,一是利用負壓原理隔離病原微生物,同時將室內被患者汙染的空氣經特殊處理後排放,不會汙染環境;二是通過通風換氣及合理的氣流組織,稀釋病房內的病原微生物濃度,並使醫護人員處於有利的風向段,保護醫護人員工作安全。傳染病負壓隔離病房一般由病室、緩衝間、衛生間三部分組成。

普通的通風系統僅能起到製冷作用,病毒極易循環吸入而導致交叉感染。而專業病房的ESV通風系統對空氣品質要求非常高,對潔淨度、PM2.5、溼度、溫度等都有極高的要求,甚至相鄰的兩個病房對於空氣品質要求都完全不一樣,專業ESV通風系統具有殺菌、防菌、衡溫衡溼衡氧、熱回收高效節能等功能,有效保障病房空氣品質安全。

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各項措施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管理傳染源,避免醫患交叉感染。對於已確診感染的病患,必須及時採取隔離治療措施,那麼,負壓隔離病房就是救治傳染性較強的呼吸道傳染病人,隔離病原微生物及保護醫護人員的重要醫療設施。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全國各地主要醫院都在應急改造負壓病房,希望能降低疫情感染率。

人工智能,AI+CT提高醫生確診新冠病毒肺炎的工作效率

近期,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作為湖北省臨床診斷病例標準,這提示湖北地區新型冠狀病毒診斷不再依賴核酸檢測結果。

據動脈網消息,針對病毒傳染性強的問題,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為醫院主動提供瞭解決方案。一是具備人工智能技術的天眼CT,醫生無需進入掃描間,設備通過智能識別患者身體部位,就可以自動完成患者擺位和掃描等流程。二是搭載“可視化曝光”技術的X光設備,醫生在安全範圍內可實現隔室遙控曝光,在減輕醫生承受輻射劑量的同時,減少醫患接觸。

除了提高效率之外,人工智能也能幫助醫生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在實際之中,部分患者感染早期便查出存在流行病史,有明顯臨床指徵,但可能沒有足夠的核算試劑盒讓他做檢測,也可能初次核酸檢驗呈陰性。這種情況下,用CT手段進一步確定患者情況。但在實際診斷之中,早期新冠患者肺部CT影像中常常會出現小的磨玻璃影,這些容易被醫生所忽視的地方恰恰是AI所擅長的。

AI還可以幫助醫生評估病人的病程並優化醫療資源。當前在新冠肺炎高發地區,醫療資源(如核酸檢測設備、病床等)還很緊張,因此輔助醫生可將確診健康或已經治癒的人們儘快送出去,提高整個雷神山醫院的工作效率。

目前,武漢雷神山醫院經過多方合作努力,32個病區全部開放。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教授表示,醫院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邊建設、邊治病、邊培訓,創造了中國奇蹟。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和施工單位的勞動者們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日以繼夜地為雷神山工作。接下來,醫院將開足馬力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全力讓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治療早日康復出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