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廢話不多說,先來做一個名詞解釋,當然這個名詞解釋並非來源於新華字典裡面,而是我寫這麼多歐洲歷史所總結出來的一點心得。所謂皇帝,我給他定義為三句話:已知世界的最高統治者;不管是實際上的還是名義上的;後來習慣到無法割捨。

這三句話怎麼講呢?所謂已知世界,就是在交通嚴重受時代限制,世界各地區之間受巨大山脈、廣大沙漠等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而無法互通,自身所生活的這個區域就自認為是已知的全世界了。比如說我們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把自己的統治區域稱為天下,由於東邊是海、南邊是海、北邊是西伯利亞無人區、西邊是沙漠和高原,因此被地形框在了這一範圍內。西方也是一樣,在與東方沒有建立聯繫之前,冰天雪地的北歐以南、西邊是大西洋、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北非,環地中海的這塊區域就是他們的天下。因此統治這兩塊區域的最高統治者,分別就是東方的皇帝和西方的皇帝。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然後第二句為什麼說不管是實際上的統治者還是名義上的統治者呢?曹操、劉備、孫權是三國時期的天下實際統治者,但皇帝還是那個漢獻帝,雖然只是名義上的,但有他在法統上的合理性。西方也是一樣,英國、法國、西班牙都有各自的實際統治者,但是在名義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才是西方的最高統治者。

第三句話什麼叫後來習慣到無法割捨呢?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陸路還是海上都發現了原來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並不是全世界。中國古代通過張騫出使西域穿過狹窄的河西走廊,發現還有一個廣闊的西域,甚至再往西還有更多的未知世界,但是東方的皇帝明明知道自己只是統治其中一個區域而已,為什麼還稱自己是皇帝呢?這就是習慣的力量,首先剛開始知道周圍還有其他地方的時候,往往緊挨著一個大帝國的周邊地方,都是些勢力相對較弱的,要不然中間也成不了大帝國,因此雖然周邊剛發現的這些地區還沒有完全納入皇帝的統治範圍,但是他自認為這是早晚的事,“等朕有空的時候自然會把他們納入自己手中”,後來發現這些所謂的偏遠地區一般是遊牧民族的生活場所,戰鬥力十分彪悍,於是又就覺得不是那麼輕鬆就能拿的下的,但此時已經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就是明知外面還有其他世界,自己仍然稱為皇帝的這麼一個時間段,這也就養成了習慣。當最遙遠的東、西方之間都互相發現並瞭解之後,各自的皇帝也就由於習慣的力量對皇帝這個稱號無法割捨。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我們把皇帝的定義從橫向的統治範圍,到發現世界仍然留用的縱向時間軸上都解釋清楚了,那麼國王這個稱號就沒必要花太多的時間了。與皇帝相對應的國王這個稱謂的名詞解釋,我認為就是:已知世界的部分區域的最高統治者。比如漢高祖劉邦稱帝后,就分了很多同姓的王,安排在以前春秋戰國時期吳國所在地的那就叫吳王。西方也一樣,統治原先羅馬帝國高盧地區的就是法蘭西國王、統治大不列顛島的就是英格蘭國王和蘇格蘭國王,統治西西里的就是西西里國王。所以有時候國王要實際上受皇帝的管轄,有時候國王要名義上受皇帝的管轄。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名詞解釋完了以後,我們來了解一下歐洲的這些最高統治者。我們知道歐洲國家數量很多,對歷史產生最深遠影響的肯定還是那些國王們,畢竟歐洲歷史的主旋律是千百年來一直分裂,與東方的大一統思想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也出現過一些個皇帝,當然相較國王的數量真是少的可憐。歐洲人是怎麼稱呼這些地位上高於國王的最高統治者的呢?我給大家列舉一下,比如凱撒、奧古斯都、皇帝、沙皇等等,我所列舉的這個順序就是這些稱謂在歷史上所出現的先後順序。接下來我們從頭捋一下這幾個稱呼,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僅能夠知道這些稱呼是怎麼來的,同時也能知道歐洲歷史上少有的那些皇帝,分別是怎麼出現和消亡的。

歐洲的歷史貌似無論說什麼話題都避不開古羅馬。其實這個古羅馬一開始只不過是亞平寧半島中部拉丁地區也就是羅馬城附近的一小片地方,後來擴展到整個半島,然後再地跨亞歐非,把地中海當內湖的這樣一個龐大帝國。在這一過程中古羅馬從小到大總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王政、共和、帝制。也就是說最早古羅馬是有國王的,後來他們拋棄了王政建立了古羅馬共和國,在共和制下古羅馬成長最為迅速,發展跨度也最大,因為從亞平寧到環抱地中海幾乎都是在這一時期實現的。古羅馬共和國最高權力機構是全體公民大會,然後他們的常常任管理機構就是元老院,具體的各部門官員是由養老院任命的。比如說執政官,他掌握行政權力,保民官,他代表中下層或者說古羅馬平民階層的利益,還有大祭司,掌管與神的溝通,還有監察官,就是類似中國古代御史的性質。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本來古羅馬共和國具備一個比較完備的制度,但是發展到末期開發出現了變化。凱撒本來只是高盧行省的總督,但他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不僅征服了高盧全境,還跨過英吉利海峽佔領了大不列顛島南部的英格蘭,可以說凱撒把古羅馬共和國推向了一個巔峰。這樣一時間他的威望就很高了,高到他可以無視元老院的存在。前面提到的這些官職他幾乎都歷任過,而且有時候身兼數職,最後元老院沒什麼好給他了,他的功勞太大了,於是就為他量身定製了一個職位叫做終身獨裁官。此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凱撒這個名字就成了天下最高統治者的一個代名詞,後來很多成為歐洲最高統治者的人都以凱撒二字來給自己命名,藉以形容自己無以復加的地位。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那奧古斯都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呢?現在很多人甚至會認為奧古斯都是個人名,其實音譯的這四個字在拉丁語裡是神聖的意思。當凱撒被元老院刺殺以後啊,凱撒的乾兒子屋大維聯合另外兩個人形成古羅馬後三頭,殺回羅馬並處決了這些參與刺殺凱撒的元老們。屋大維也藉此成為接替凱撒掌握實權的最高統治者。屋大維時代與凱撒本人只隔了一代人,我們剛才所提到的凱撒這個名稱成為整個西方用以稱呼最高統治者的習慣,在當時還沒有形成,因此元老院也得為他專門上一個封號,如果用我們漢語來說,就是給他封了一個"神聖的屋大維"或者"神聖者屋大維"。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隨著屋大維在國內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最終終結了共和體制,將古羅馬帶入帝制時代。但是那時候還沒有為他新生出一個詞來,於是奧古斯都這個稱號就成為了屋大維及其繼任者們的特有稱謂。就好像我們古代有三皇和五帝,秦始皇統一之後給自己編了一個稱號叫皇帝一樣,奧古斯都就是西方的皇帝,由於我們稱呼皇帝兩個字更加習慣,也更加明白這兩個字的含義,因此當把西方皇帝稱為奧古斯都時雖然會顯得"入鄉隨俗",也會顯得更加專業,但是畢竟不如直接稱呼皇帝來的更容易理解,也更有代入感。

自此以後,歐洲後來的最高統治者就有了兩個選擇,凱撒和奧古斯都,這倆稱呼也被歐洲各地的"方言"所翻譯,比如英語裡管奧古斯都叫奧格斯特,俄語裡管凱撒叫沙。古羅馬帝國後來分裂為東、西羅馬,戴克裡先規定兩個帝國各有一個正皇帝和一個副皇帝,也就是說當時古羅馬有四個皇帝,分別是西羅馬奧古斯都和西羅馬凱撒,東羅馬奧古斯都和東羅馬凱撒。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帝國北方由於匈人的大舉入侵,日耳曼人不得不南下,在南下的過程中一不小心把西羅馬帝國給覆滅了,而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了千年之久,東羅馬帝國一直有它的皇帝,既然它那麼穩定,咱們就暫且放一邊不說,先來看西羅馬覆滅後的日耳曼人。日耳曼人並不是一個團結的整體,他們是好多部族分別佔領了西羅馬的不同區域,其中佔領高盧地區的日耳曼分支法蘭克人發展壯大起來,到查理大帝的時候發展為法蘭克帝國,並自認為是西羅馬的繼承者。由於查理大帝的父親矮子丕平曾經給教皇獻過土,幫助教皇建立了個教皇國,因此跟教皇搞的關係非常好,教皇出於禮尚往來,給他父子二人先後都加了冕。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但是法蘭克帝國持續時間很短暫,到查理大帝孫子的時候就分裂了,分裂之後就不能再稱帝國了,於是就有了東、中、西三個法蘭克王國,因為帝國的一部分只能叫王國。這也形成了後來德、意、法三個國家的雛形,也就是說在這一段時間裡面,除了東羅馬帝國皇帝以外,整個西歐是沒有皇帝的。不過東法蘭克王國慢慢發展壯大起來,到奧托一世的時候,疆域不僅向東又發展了不少,而且把中法蘭克王國的北部都吞併了,向南直接跟教皇國接壤。也就是說原先法蘭克帝國除西法蘭克以外,所有疆域都納入了奧托一世的統治範圍,於是奧托一世認為自己是法蘭克帝國的正統繼承者,同時也就是古羅馬的繼承者,甚至認為他所建立的帝國比古羅馬還要神聖,於是跑去教皇那裡討來了皇冠,從此誕生了神聖羅馬帝國,西歐又開始有皇帝了。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歐洲皇帝的統治範圍越來越小,本來是把地中海當內湖的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各縮一半,後來法蘭克的時候就不包括西羅馬的英格蘭和西班牙了,等到神聖羅馬帝國的時候連法蘭西也不包括在內了。那麼這些逐漸被歐洲“離心力”甩出去的這些地方,除了英、西以外還包括亞平寧半島南邊的那不勒斯王國和西西里王國,還有葡萄牙、法蘭西,以及大不列顛島上的蘇格蘭、愛爾蘭,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實際統治者——國王。但是由於他們全民信仰基督教,在整個基督教世界裡面,被教皇加冕的那個才是皇帝,因此為了不至於因教義跟教皇產生牴觸,影響到自己的實際統治,這些國王們名義上還是要受被加冕的那個皇帝管轄的,這裡說的也就是那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法理上神羅皇帝高於英、法、西這些國王,當然實際上他是不可能完全控制的,但他也可以控制一小部分,怎麼控制呢?總結起來可以說是始於基督教、終於基督教。就是基督教賦予你了皇帝的桂冠,你雖沒有實際控制法國的世俗權力,但你在法國能做的事,就是通過在教皇身邊吹耳旁風,然後讓教皇更換法國境內的大主教,通過大主教來影響法國國王的決策,這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真正能夠做到的事情。隨著後來神羅皇帝跟羅馬教皇矛盾越來越深,互相爭權,就連這一招也不太好使了。政教互懟到一定程度爆發了歐洲的宗教改革,之後歐洲大部分脫離了受教皇控制的局面,也就邁出了中世紀。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我們會發現歐洲而無論是從歷史上還是從現在來說,最挑頭、最扎眼、表現最突出的就這麼幾個國家:英、法、德、俄。那時候德國還處於神聖羅馬帝國階段,他是有皇帝的,那英、法、俄三個那麼厲害,當時就甘做國王嗎?當然不是,你比如說俄國,本來在歐洲人眼裡就是一個偏遠地區、天寒地凍、沒人願意去的蠻荒之地,但是它在地理上有一個優勢沒有被西方國家發現,那就是緊挨著東羅馬帝國,當時的伊凡三世取了東羅馬皇帝的侄女,當東羅馬滅亡時,由於是異教徒也就是奧斯曼土耳其給它覆滅的,因此原先寄生在東羅馬帝國皇帝身邊的那個東羅馬的教皇,也就是東正教的大牧首,他只能再找一個依附者,於是他就藉著這段聯姻選擇了羅斯公國的大公伊凡三世,並把羅斯公國抬舉為東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伊凡三世對此肯定非常樂意啊,他就開始自稱皇帝。俄國的皇帝是怎麼個叫法呢?他們用的是凱撒這個名稱,凱撒在俄語裡音譯過來就是“沙”,但是我們漢語裡面如果音譯成兩個字或以上還好理解,如果譯成一個字,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由於“沙”就是我們中國的“皇帝”的意思,所以翻譯的時候就在“沙”後面加上了一個“皇”字,這樣更直觀的體現了這一統治者的地位。於是就有了歐洲除了國王和皇帝之外,另一個耳熟能詳又比較特殊的名詞那就是——沙皇,沙皇統治期間的俄國也就被稱為沙俄。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法國也不甘落後啊,雖然藉助外力是不好辦了,但可以憑藉自身的能力和武力“出線”。拿破崙一開始只是奪得了法國的權利,最多他也就稱個國王,但是他又敢稱王,因為法王剛剛被法國大革命給幹掉。也正是由於法國大革命,歐洲各國的王室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組建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法聯盟向法國進兵,慢慢的本來是保皇派和革命派的鬥爭轉化為了民族仇恨,成了法國人抵抗外敵入侵的一場自衛戰。拿破崙也就理所當然的擔任起了法國人民族英雄的角色,不僅抵抗住了反法聯盟入侵,還成功反擊並向外擴張,佔領了幾乎整個歐洲大陸,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滅亡在了他的手裡。此時最有資格稱皇帝的就是拿破崙,教皇也同意為他加冕,只不過皇冠是他自己帶頭上的,因為他沒有神羅那種對羅馬教皇的依賴性,也沒有沙皇那種對東正教大牧首的互相寄生性,他完全是靠自己武力征服來的,自己帶也就是理所應當的了。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到這個時候,東羅馬沒了、神聖羅馬也沒了,歐洲東、西兩個皇帝替換成了一個沙皇、一個法皇,好像始終沒有英國什麼事。如此重要的一個歐洲國家它就是當不成皇帝,因為跟羅馬教皇太遠了,沾不上光,自己又征服不了歐洲大陸,只能在不斷的平衡歐陸各國的均勢,以求得自身有一個安全的海外生存環境。

後來拿破崙下臺了,原先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也就是哈布斯堡家族又跳出來恢復帝制,只不過它已經沒有能力再重新聚攏這幫諸侯國了,只能在自己實際統治的奧地利範圍內稱皇帝。當然奧地利不像現在,在當時也是一個相當強盛的國家,像匈牙利和巴爾幹半島上的一些國家均臣服於它。那神聖羅馬帝國散了架之後除奧地利以外的那些所有邦國呢?在俾斯麥的鐵血手腕兒下成立了一個這個叫做北德意志聯邦政治實體,也就是今天德國的雛形了。法國那邊拿破崙的侄子拿破崙三世又加冕為皇帝,也就是說當時歐洲東、中、西分別有三個皇帝:沙皇、奧地利皇帝和法皇,好像還是沒有英國什麼事。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再後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打贏了普法戰爭,拿破崙三世下臺,法國又成了共和國,北德意志聯邦成為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原先普魯士國王加冕為皇帝。它這個皇帝的意思就是繼承神聖羅馬帝國,所以才叫第二帝國。這時候歐洲的三皇其中一個由法國換到了德國手裡,那英國這麼長時間到底在忙什麼呢?其實英國真沒閒著,它一方面忙著平衡歐洲大陸的均勢,哪一個成為歐洲大陸最強,馬上就會被別的國家在英國的支持下壓下去;另一方面它在忙著海外擴張。

歐洲大陸國家也不傻,他們也不是不知道英國的心思,只不過每當歐洲大陸老二想打老大的時候,明知英國的小心思的情況下依然會聯合英國,只是為了反過來利用英國的平衡政策而已,一旦戰爭打完了,就開始時刻防止英國向歐陸的滲透。也就是說你平衡歸平衡,但別想著在歐洲大陸能夠得到多少領土,在這種歐陸國家的共識下英國是進不來的。英國自身也深知這一點,進不去那我去別的地方,打著打著就建立了一個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大英帝國。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但即便你建立了大英帝國,羅馬教皇也不會給你加冕為皇帝,你法理上仍然是英國國王,這怎麼辦呢?沒關係,要知道你羅馬教皇只能在西方世界實行思想統治,而英國早就把手伸到東方了,英國擁有一個廣大的印度,當不了歐洲的皇帝可以當印度的皇帝,印度皇帝“職稱”總不需要你羅馬教皇來“評定”吧。於是此時歐洲就到了皇帝數量最多的時刻,同時有四個,分別是沙皇、奧地利皇帝、德意志皇帝和印度皇帝。當然印度皇帝在歐洲會顯得有些彆扭,但沒辦法,事實擺在那裡。

既然到了數量最多的時候,也就到了物極必反的時候了。四帝場面終結於一戰,一戰打完把歐洲大陸上的三個皇帝全部拖下馬,沙皇沒了,被國內的二月革命給推翻了;奧地利皇帝沒了,因為奧匈帝國被協約國給肢解了;德意志皇帝跑到荷蘭去避難了,因為國內爆發了兵變,後來成立了魏瑪共和國。也就是說一戰後整個歐洲還剩下一個統治區域不在歐洲的印度皇帝,到此時基本上可以宣告歐洲的皇帝時代終結了。

之所以還要往後面說,是因為還有個印度皇帝和拿破崙家族在。一戰後隨著歐洲各國勢力的紛紛衰落,對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力也就大幅度下降,印度開始慢慢脫離大英帝國的統治,最後一任印度皇帝就是今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也就是《國王的演講》裡面那個喬治六世。


歐洲皇帝大覽,看完你會對歐洲通史和皇帝概念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那麼歐洲現在還有皇帝嗎?有的,就看有多少人承認了,反正波拿巴島上的島民是承認的,他們認拿破崙的後代克里斯多夫波拿巴為皇帝,只不過他們這個皇帝正在摩根銀行做銀行分析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