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期蔬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第十期)

目前,京郊春季蔬菜生產已全面展開,為做好近期蔬菜生產的技術服務工作,保障疫情期間蔬菜優質穩產和供應,在對昌平、順義、密雲、房山、延慶和通州等區蔬菜基地生產情況調研和現場技術指導的基礎上形成如下技術指導意見,供生產單位參考。

北京市近期蔬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第十期)

圖片來自網絡

一、生產動態

目前正值光溫較為適宜季節,京郊各類蔬菜作物及茬口平行生產,整體表現良好。

1.日光溫室蔬菜生產

冬春茬果類蔬菜已進入生長後期,調查示範點番茄平均採收5穗果、目前掛果4.5穗、開花1穗;黃瓜植株平均節位45.5節、掛瓜3.3條。

春茬果類蔬菜已進入開花坐果期,其中番茄第1穗果開始膨大、第2穗果已坐齊、第3穗開花;黃瓜平均葉片數15.2片、單株平均採瓜1.8條、掛瓜2.3條;辣椒和茄子的門椒/門茄已進入開花坐果期,對椒/對茄現蕾或開花。

葉類蔬菜種植品類較多,以油菜、快菜、生菜、菠菜等速生葉類菜為主,生育期不等。

北京市近期蔬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第十期)

圖片來自網絡

2.塑料大棚蔬菜生產

調查示範點番茄第一花序和黃瓜第一雌花已開花,但茄子和辣椒尚未現蕾,較去年同期生育期有所延遲,一方面是由於前期工人返崗率不足延遲了定植時間,另一方面是3月下旬冷空氣的影響;據監測,3月27日和28日凌晨,棚內均出現了0℃以下的低溫,時長分別達到了3小時和5小時,最低溫度-2.93℃,5℃以下的臨界低溫分別持續了8.5小時和9.5小時,已定植田間的幼苗遭受一定冷害和凍害,據調查,死苗率5%左右。

塑料大棚葉類蔬菜播種期較為寬泛,不同基地不同地塊葉類蔬菜生產處於出苗期至採收前期,整體長勢良好。

3.露地蔬菜生產

北京春季露地蔬菜生產面積不大,所調研基地以生菜為主,已於4月初完成定植,目前處於發棵期。

二、存在問題

1.疫情防控方面

隨著全市“復工復產”的持續推進,各生產基地工作人員陸續返崗。但由於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個別基地的疫情防控意識有所鬆懈,對進入基地人員的排查流於形式、工人扎堆幹活且不佩戴口罩或佩戴不規範等現象有所抬頭,為全市疫情防控帶來一定隱患。

2.蔬菜生產方面

(1)環境調控問題

根據不同作物不同生長髮育階段生物學特性調控適宜的設施環境是提升設施生產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調研中發現,多數基地存在設施環境調控技術落實不到位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設施風口的管理方面:部分棚室內未懸掛溫度計,且不能根據棚室內溫度和空氣相對溼度情況及時開閉放風口,據監測,塑料大棚上午開風口時溫度尚不足20℃,而晴日中午溫度高達35℃以上又未加大通風量。

(2)群體調控問題

調控適宜的作物群體是獲取高產優質的關鍵,而有的基地春茬果類蔬菜吊蔓不及時、冬春茬果類蔬菜疏於整枝打杈和及時採收,同時缺苗斷壠現象也少量存在、疏於補苗。

(3)水肥管理問題

蔬菜生產的膜下微灌技術既可節水節肥、又可有效避免棚室空氣相對溼度過高,在低溫時期還可減緩灌溉引起的地溫下降問題。但調研中發現,水肥的科學管理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如有的基地在葉菜生產中仍採用畦灌方式、有的壟作葉菜(如生菜、甘藍)未覆蓋地膜、有的棚室雖安裝了滴灌設備但存在跑冒滴漏現象、有的地塊灌溉量過大。

(4)病蟲害防控問題

目前已進入設施蔬菜病蟲害易發期,調查發現的害蟲主要有薊馬、粉蝨、跳甲等,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角斑病、霜黴病等,部分基地在上述病蟲害防控方面做得不到位,主要表現為:棚室風口未加設防蟲網、門口紗簾形同虛設、未懸掛誘蟲色板或懸掛不規範。

三、現階段生產管理建議

1.強化疫情防控意識、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據北京市衛健委消息,4月11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全市已連續19天無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但境外輸入和國內反彈的風險不可掉以輕心,各生產單位要牢固樹立疫情防控的

常態化意識,嚴格落實國家和北京市有關要求,做好人員防護和環境消毒,確保人身和產品安全,如嚴格出入管理、合理安排工人作息及用餐、規範佩戴口罩等。

2.加強在田蔬菜管理、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安全

(1)溫室冬春茬果類蔬菜

①環境管理:白天保持25-30℃(生長點位置最高氣溫不超過33℃),結合中午高溫時段加大放風量以降低棚室空氣相對溼度。

②水肥管理:採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畝單次灌溉量8-12立方米,7-10天灌溉1次,要選擇晴天中午進行灌溉。每次灌溉隨水追肥6-8公斤/畝,建議採用全水溶、高濃度的微灌專用肥,肥料養分含量50%-60%,含有適量中微量元素,肥料氮磷鉀比例N:P2O5:K2O約為1.0:0.3:1.7。

③植株整理:及時疏除老葉/病葉、畸形果和側枝,番茄保留功能葉片16片左右,已達到白熟期果穗下面的葉片可全部摘除;黃瓜維持功能葉片12-15片;茄子保持35-40片葉;辣椒保證在40片以上。

(2)溫室春茬果類蔬菜

春茬果類蔬菜已進入開花坐果期,現階段的管理除了做好設施環境調控外,重點加強植株管理和水肥管理。

北京市近期蔬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第十期)

圖片來自網絡

①植株管理:及時吊蔓繞秧以免植株倒伏或生長點下垂,及時疏除黃瓜和番茄側枝及畸形果,辣椒門椒和茄子門茄以下側枝和葉片及早打掉、並根據生產計劃合理進行雙稈和三稈整枝;提倡應用熊蜂授粉技術促進番茄和茄子坐果。

②水肥管理:黃瓜和番茄參照上述溫室冬春茬進行水肥管理,對於辣椒和茄子,在首果坐住後結合澆水進行養分補給,畝單次灌溉量10-12立方米、採用水肥一體化方式追施微灌專用肥4-8公斤,肥料氮磷鉀比例N:P2O5:K2O約為1.1:0.5:1.4。

(3)塑料大棚果類蔬菜

①加強溫度管理:目前制約塑料大棚果類蔬菜生長的因素仍然是溫度,田間管理中要適時開閉和調整風口以保持適宜的溫度環境,白天棚內溫度達到33℃以上時開風口、下午棚內溫度降到25℃時關閉風口,既保證了白天適宜的光合溫度、又可避免夜間溫度過低。要每天關注天氣預報,遇有降溫要採取覆蓋、圍擋、燻煙等措施做好夜間防寒。

②及時植株整理:前期勞動力緊張疊加3月下旬的降溫,導致定植期延後,果類蔬菜尤其是番茄和黃瓜幼苗明顯徒長,秧苗有倒伏現象,所以近期要儘快吊蔓繞秧,對於“花打頂”的黃瓜秧苗要及時疏除雌花。

③注重中耕鬆土:於大行間進行鬆土,以促進秧苗生根、保墒並提高地溫。

(4)設施葉類蔬菜

在溫度管理方面,保持白天20-22℃、夜間不低於10℃,棚室空氣相對溼度不宜過低,應保持在85%左右,以免空氣過於乾燥加速老化、降低品質;在水肥管理方面,應用滴灌或微噴進行灌溉,保持土壤溼潤,生育期較短的油菜、快菜等可不用追肥,生育期較長的生菜、芹菜等追肥1-2次、採用水肥一體化方式追施微灌專用肥 6-10公斤/畝,肥料氮磷鉀比例N:P2O5:K2O約為1.5:0.4:1.1;同時要加強間苗和補苗工作,避免有的地方密度過大、而有的地方又缺苗斷壠。

(5)露地蔬菜

新近定植的露地葉菜,目前的管理重點是促進緩苗和保全苗,應用膜下微灌技術灌足定植水、及時查苗補苗,並做好預防再次低溫的準備;對於已經緩苗並進入營養生長期的葉菜(如發棵期的生菜)可於晴日上午結合澆水採用水肥一體化方式追施微灌專用肥4-10公斤,肥料氮磷鉀比例N:P2O5:K2O約為1.5:0.4:1.1。

3.加強病蟲害防控

現階段重點防控霜黴病、角斑病、白粉病及粉蝨、薊馬、害蟎和蚜蟲等病蟲害;在加強田間栽培管理實行農業防治的基礎上,優先採用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如懸掛黃藍板、檢修風口處防蟲網及施放小花蝽、草蛉、七星瓢蟲等天敵等。

4.加強採收和商品化處理

綜合考慮品種耐貯性、生產季節、貯運條件、流通半徑、貨架期和市場供需等因素,及時採收銷售。當前,氣溫漸高,蔬菜預冷後再進行貯藏或保鮮包裝,有利於減少流通損耗,一般果類蔬菜預冷降溫至12℃左右,葉類蔬菜預冷降溫至5℃左右。

5.加強農業機械和智能裝備的應用

本次疫情對北京郊區蔬菜生產和供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工人返崗受限所致的勞動力暫時性短缺問題和標準化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也為了進一步推進北京農業現代化,廣大生產單位要積極引進各類農業機械裝備,在蔬菜育苗、生產及採後供應環節中應用並不斷革新。

6.加強生產監管、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各生產單位要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生產中要選擇合格的投入品並規範使用,禁止使用高毒和禁限用農藥,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做好相關出入庫和生產記錄,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可追溯。

四、下一階段生產提示

1.落實極端天氣防範措施,特別是做好大風、倒春寒等不利天氣的預防。

2.北部地區及時做好塑料大棚果類蔬菜及露地蔬菜定植相關工作。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2020年4月1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