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中后期的政局演变(二)

2.赵惠文王为政

2.1赵国崛起

赵主父身殒后,惠文王正式接过权柄。此时,赵国虽然攻灭中山,声威大震,但仍属于新兴之国。加之赵国位处中原偏北,居四站之地:西,有经商鞅变法之后稳步走向富强的秦国;东,有声威日盛的齐国,从来虎视眈眈。因此,惠文王面对的外部压力依然不容小觑。

而上述的秦齐两国中,又属田齐对赵的威胁最大。

几乎就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同时,作为传统超级大国的齐国,开始异军突起。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齐宣王趁机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上,三十日灭亡燕国。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楚国。前298年-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攻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前288年,齐湣王称东帝(两日)。前286年,齐灭宋。此后,田齐东靠大海,北亡燕代,南迫楚越,西侵三晋,盛极一时,成为中原诸国最大的威胁。

然而,在齐湣王无限制的扩张战争中,齐国的国力也被大量消耗。同时,齐湣王的四面出击也使其树敌无数,成为众矢之的。盛况之下,危机已现。

公元前285年,秦军出函谷关,越过魏、韩,击败了强弩之末的齐军,夺取河东九城。不久,赵惠文王也出兵攻陷灵丘。如此,齐国便直接暴露在了秦赵的兵锋之下。

公元前284年,也即是惠文王十五年,25岁的惠文王何任乐毅为相,与燕、秦、韩、魏,共计五国联合,起兵东伐不义之齐国,大败齐军。破齐后,秦、韩、魏等止兵,燕、赵仍将兵东向,名将廉颇便是在此战中闪耀登场。第二年,也即前283年,廉颇携大胜之势,引赵军驱入齐国腹地,破齐军,袭取阳晋,威震诸侯,赵国也因此跃居山东六国之首。不出半年,燕赵联军便克齐70余城。齐湣王战败入莒,为部下所杀。

廉颇凯旋后,惠文王拜其为上卿。

此一战,田齐为五国联军所败,大部领土沦丧,齐湣王身杀。齐所余者,仅莒、即墨二城耳。后,虽有田单挥戈返日,复国成功,但齐国已是元气大伤,就此一蹶不振,再无力与秦、赵等国抗衡。

齐国魔幻般地由盛极一时到几乎亡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是五国合力,乐毅、廉颇等名将指挥得当的结果,更是齐湣王的穷兵黩武、四面数敌的下场。齐国一蹶不振,使得秦国一家独强的局面逐渐形成。

五国伐秦时,各国虽合力用兵,但却各有心思。于燕赵而言,齐国越弱越好,最好干脆灭亡,燕赵好共分其地。然于秦国则不然,秦国出兵是为了削弱齐国,使其不能与秦争霸。但齐秦并不直接接壤,齐国如果灭亡则只会让三晋——尤其是赵国——做大,这不符合秦国的利益。因此,在破齐之后,秦国便撤回兵马,转而向三晋用兵。

秦昭襄王最希望看到的,便是三晋、燕、齐等国互相缠斗、削弱,他自好坐收渔利。

果然,在五国攻齐之战刚一开始,秦军便转部队攻伐三晋。三晋无防,多有败绩。其中,赵国的蔺、祁两城便为秦将白起所攻取。

而后,随着乐毅被罢和燕军大败,赵国对齐国的进攻也暂停了下来。田单复国之后,齐国已不复当年之势,无法对赵再产生威胁。加之白起东侵,赵国便把军事重心放在了西侧。

青史留名的“将相和”便发生于此间(前283年)。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被合成一篇文章,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早已妇孺皆知,这里便不再赘述。但蔺相如的表现和秦王的态度已经表明了秦国比不久前的齐国要更加强大,而秦王又不似齐湣王那般四处树敌,因此更难对付。正当赵国一筹莫展之际,南方,那一直以来被秦国又骗又坑又揍的楚国,蹦出来了。

公元前281年,楚国出现一位主张合纵的纵横家,他用楚国过去的辉煌历史和如今的耻辱行径激励楚王,把楚顷襄王忽悠地神魂颠倒。为雪前耻,并收复失地,楚顷襄王开始派使臣前往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以合纵伐秦。

结果,合纵的国家没有召集到,反而把秦国的怒火给召来了。

公元前280年,秦王使白起伐楚,楚败,割上庸、汉水以北等地予秦。前279年,秦复伐楚,白起将兵夺取楚国邓、鄢等五座城池,并分三路突进楚境,包围楚都城郢;前278年,秦军迂回至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破郢都,并占领楚国巫、黔中郡。郢都破后,楚顷襄王迁都至陈,四处聚兵,得卒仅10余万,虽发起过反击,但收效甚微,已远不能同秦国抗衡。秦国取郢后,改其名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名震天下。

秦楚交兵,给了赵国绝佳的发展机会,惠文王趁机令廉颇将兵略地。

公元前278年,廉颇攻齐,破其一军。前276年,廉颇伐魏,攻陷几邑。前275年,廉颇二次伐魏,取防陵,安阳。

在秦昭襄王使白起对楚用兵的期间,赵国不断地向周边扩地,东破齐,南略魏,北驱胡,迅速强大起来。及楚王东迁、楚国没落以后,赵国已成为东方六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

2.2秦赵争霸

楚王东迁之后,楚国再也无力威胁秦国,秦昭襄王便把矛头再次指向了三晋。公元前276年,秦伐魏,得两城。前275年,秦再伐魏,击败韩魏联军,斩首四万。前274年,秦三伐魏,得四城,复斩四万。魏国接连战败,国力大损。

至此,传统强国齐、楚、魏都被极大削弱,而韩、燕本弱,屹立于东方而能够与秦抗衡的国家,也惟有赵国了。

秦国,是经历过商鞅变法的国家,与赵国的胡服骑射相比,秦国的变法更根本,更彻底,可谓脱胎换骨:

首选,重农抑商使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使得新兴铁器更多地应用到农具、手工具上;

第二,实行土地私有制使得封建地主迅速崛起,以使国家更快地进入封建社会;

第三,郡县代替分封更是前所未有地强化了中央集权。

此三者,使秦国在生产力、国家形态、制度上,都对东方六国产生了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也是秦国国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因,更预示着秦赵争霸的结局。

公元前269年,秦攻赵,围阏与。赵惠文王先后召廉颇、乐乘二人询问,二人皆以“道远道狭”为由,认为难以救援。及召赵奢,赵奢言:“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这便是俗语“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出处。由此,又一位作风与廉颇迥异的赵国名将,赵奢,闪亮登场。

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曾有传言,一次,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赵胜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令杀了赵胜家中几个当权管事的人。赵胜大怒,要杀死赵奢以泄愤。赵奢回答道:“您是赵国贵公子,理应以身作则遵守法令,否则便会使法令削弱,法令弱则国家弱,国家弱则众诸侯兵向。若赵国亡于外祸,您还如何保有财富呢?还望您秉公守法,以使政权稳固,国家强盛。”平原君认为他言之有理,是个可塑之才,这才将他推荐给惠文王。惠文王任命他掌管全国赋税,方使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赵王知晓赵奢的性格和才能,认为他可以信任,便命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赵奢先以胆怯不进来麻痹秦军,再趁秦军松懈之际火速进军,只两日一夜便赶到阏与前线,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北侧山头。及秦兵至,与赵军争夺北山,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夹击,秦军不支,死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方解。战后,赵奢因功被进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等平起平坐。

阏与之战后不久,不甘失败的秦昭襄王再次发兵攻几邑,惠文王使廉颇将兵救援,再破秦军。此后数年,秦赵边境再无兵戈之声。

自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赵国东并中山,北破楼胡,国力大张。及惠文王继位后,赵国名将名相辈出,联四国而重创田齐,使山东传统强国一蹶不振。渑池之会后,秦赵两国暂时和解,赵惠文王趁秦兵攻楚之际出击关东,使名将廉颇遍击关东诸国,扩张领土,增强实力,随后又挥师西向,在阏与、几邑等地两败强秦,一时炙手可热,风头无两。故遂有秦赵争霸之说。

赵国中后期的政局演变(二)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