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民的名義》,看成人世界的腐敗對孩子的影響

說起貪汙腐敗,大家一下子就會想到各種腐敗分子。在成人眼中,可能只有大人才能出現腐敗問題,不會出現在孩子身上。殊不知,成人的某些思想觀念

往往會影響到孩子,往往會體現在某些細小的事情上。

大家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某中學班級要競選班幹部人員,已經選出了幾個候選人,如果有一個孩子,為了競選成功,巴結老師,收買同學,靠行賄給自己拉票,最終競選成功,那我們到底是該支持呢?還是該反對?

我在上大學期間,寢室就有一個同學,做什麼事情都特別積極,打掃衛生,整理房間他永遠都是最勤快的,晚上去買零食,幫我們跑腿的一定是他。可是時間久了,大家不僅沒有尊重這個同學,反而把指揮他做事當成了一種習慣。

當能力變成善良,我們很可能會吃虧,可當能力變成目的,又會產生腐敗。兩者之間,到底又該如何取捨?

從《人民的名義》,看成人世界的腐敗對孩子的影響


1.利益的交換促成了孩子的"腐敗"。

前幾年有部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可謂是人皆知曉,劇中牽涉到最多的話題就是官場腐敗,裡面有許多響噹噹的大人物,許多人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明爭暗鬥"。當然,劇中的 "小皮球"也不例外。在劇中某集,陳海的兒子"小皮球"在學校踢壞了玻璃被叫家長。重點不是踢碎玻璃,而是"小皮球"為了上場踢球,不惜花錢收買隊長和副隊長,還是沒能上場,不得已才在走廊踢球。"小皮球"的"行賄"行為還表現在給學習委員交錢就能免背課文,收取錢財就能幫人家寫作業。這些行為不正是成人眼中的"腐敗"?

從《人民的名義》,看成人世界的腐敗對孩子的影響

劇中"小皮球"在學校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少嗎?幫同學寫作業,得到一定的"報酬",幫同學跑腿,得到一個"禮品",這些現實中真實發生的故事更加令人深思。在成人眼中,我們總是希望孩子通過辛勤努力獲得成功是最正確的潞,但是他們卻從小被灌溉了"謀私"的思想,這種思維方式的形成,將會對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造成嚴重的扭曲。

從《人民的名義》,看成人世界的腐敗對孩子的影響

2. 社會風氣變化不可怕,影響孩子的是微環境。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之所以會變得如此"腐敗",說到底是社會大環境過於複雜,孩子沒有辨別是非能力。更有家長認為,不早些讓孩子明白"社會的錯綜複雜",將來到社會上一定會吃虧。

我們再說說陳為軍導演的《請投我一票》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可謂是學生版的"人民的名義"。影片記錄了武漢一所小學的三個候選班長民主選舉事件,從側面反映當下社會的腐敗,併成功引用到了孩子身上。下面分別說說這三個人物,在我看來,許曉菲是一個非常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競選中並沒有使用任何手段,也沒有表現出種種心機;她把自己最好的才藝展現給大家,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大家的認可。我們認為她是一個"正派"的人,會成長為一個模範。劇中的曉菲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雖然她的媽媽不能給女兒創作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但是我們從影片中看到了孩子的純真、努力和正派,更看到了她懂得讓女兒如何去自己面對。

劇中的成成為了競選班長,兩面三刀,拉幫結派,製造假象,甚至跟同學說出"如果選我當班長,我選你當學習委員"這樣的話來。他的行為甚至像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不像是一個只有一點心機的小孩。

從《人民的名義》,看成人世界的腐敗對孩子的影響

羅鵬在劇中表現有些"氣盛",他把權利看的很重,讓誰站著誰就站著,甚至對於那些不聽話的同學,還要毆打。在他看裡,認為班長就是權力的象徵。但是掌握大權的人能夠創造社會價值嗎,社會的發展不還是靠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換來的。如果一個社會什麼都靠著權力維護,那麼這個社會,只能走向衰退的邊緣。

從《人民的名義》,看成人世界的腐敗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再說說羅雷的父母,他們把成人的那種官場計策成功地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羅雷的父親利用職務便利,為了讓兒子競選成功,把服務百姓的娛樂項目免費開放給兒子同學。雖說羅雷最後獲勝,但是這種"受賄"的思想種子早已深深埋在了他的心裡。甚至父親在得知兒子在班級打同學,非但沒有批評教育,反而認為這樣做是有道理的!這樣的教育理念是否值得我們反思。

3.孩子"腐敗"並不可怕,關鍵是要培養孩子積極的思維方式。

我們都說孩子的思想行為往往來自大人。家長給孩子灌輸的思想觀念至關重要,這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社會風氣雖然可以影響一個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但是父母的教育觀念最為重要。如何讓孩子在一個如此錯綜複雜的社會中正視自己的行為,如何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損害他人利益,是每個家長應該反思的問題。舉個例子,中國的腐敗問題永遠都在打擊的道路上。雖然自黨中央領導換屆以來,對腐敗貪汙受賄現象作出重大打擊,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但是腐敗現象依然猖獗不止。難道家長要和孩子說,中國的社會就是這樣子的,你不腐敗,也會有人腐敗,你不勾心鬥角,就會被別人淘汰出局。這些消極的解釋,是對孩子的一種不負責,等孩子長大以後看什麼都不順眼。

比如,你的孩子在家裡因多次主動幫助父母洗碗、掃地等一系列行為想要獲取一定的"報酬"。作為家長,你是要鼓勵該行為,還是積極科學地解釋讓他意識自己行為的過錯。其實家長可以這樣去說,"孩子你的這種行為不是一個學生該有的行為,你是家裡的一份子,為家庭做出一點貢獻也是應該的啊,很多事情不是用金錢衡量的,家庭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你看媽媽每天為你洗衣做飯收拾房間,問你要過一分錢嗎?大人上班掙錢那是因為勞動僱傭關係的存在,爸爸媽媽和你之間是這樣的關係嗎?"我相信這樣的話孩子一定能夠聽得進去,也會更加重視自己行為的過失。

其實,成人向孩子進行積極解釋,不僅有助於孩子對社會形成積極的認識,關鍵是能夠形成一種積極的思維方式。我們不怕社會的錯綜複雜,怕的是那些受社會風氣影響的家長。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最純真無邪的,家長只要用積極科學的態度去面對任何問題,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聽聽孩子心中的想法,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夠積極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