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看江湖」淺談中國拜師儀式與傳承

眼下,我們對於許多老傳統的傳承已經不甚關注,更不用提許許多多形勢複雜多樣的老規矩與儀式了。還記得前些日子就有新聞,是常州某個培訓機構的老師直播收徒,還引起了一陣熱議呢。

「小眼看江湖」淺談中國拜師儀式與傳承

常州某培訓機構老師直播收徒

在那會兒,一時間議論紛紛,有些人認為這是封建殘留的荼毒,也有些人覺得這是傳統文化的傳承,各種發言一時之間也是熱鬧得很。

「小眼看江湖」淺談中國拜師儀式與傳承

今日,咱們暫且不說這封建還是開放的問題,咱們就在這聊聊關於拜師收徒的那些事兒。

現在,武術界拜師要開香堂,要磕頭,要奉上拜師費,還要請引人、保人、證人,拜祖師爺像,要上香,燒黃紙,拉長紅,說門規、甚至要舞龍舞獅。有的還要過刀山火海,還要發誓永不背叛師門!這看起來多正式啊,其實很讓人詫異。

武術界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辦拜師儀式的?

先說北方老一輩吧,以前的老師父收徒弟,田間地頭老百姓們農閒時打打把勢,摔摔跤,當做娛樂活動。老師父發現其中一個小孩不錯,叫過來問幾句喜不喜歡武術?喜歡!那你給我磕個頭吧,孩子田埂道邊磕個頭起來,就算拜師了。

「小眼看江湖」淺談中國拜師儀式與傳承

甚至有可能在村子裡面按親族排輩,這老師父都要稱呼這孩子遠房爺爺,可見傳承輩份和家族輩分關係不是很大。但要是直系血親就不行了,沒見過哪個當爸爸的稱呼自己兒子師父的,爺爺叫孫子師父更不可能。逢年過節誰給誰磕頭啊?

你看,這不一樣拜師?這難道就不是拜師了?難道非得有什麼引人保人嗎?其實這才是真正樸素主義的傳承,單純就是是為了傳承技藝。

為什麼現在中國武術拜師儀式變得這麼複雜?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融合了其他的元素如:儒家、幫派、教門。

我們先來看一看儒家的拜師儀式。在儒家體系裡,一個學子剛進學堂時就要拜師。拜師是要有儀式的,要拜孔子、要拿錢物給師父,這拜的是“業師”。考取了功名之後,主考官就是“本師”。其實業師在後來的日子裡,在學子的心目中地位並不高。除非這私塾先生本就是歸鄉的朝中大員,朝中關係根深蒂固。

「小眼看江湖」淺談中國拜師儀式與傳承

等這書生考取了功名,但還沒有放實缺,怎麼辦?找“本師”啊!備好了拜師帖,帶上大紅包就可以去“拜師”了。到了主考官門口,請門房把拜師帖交給主人,這位往裡遞帖的的門房就是後來武術拜師儀式中的“引人”。學生進來磕頭拜了本師,把紅包放在一邊茶几上,就該切入正題了。

老師說:“哦!我記得你你叫某某,是哪年考的第幾名,我親自點的,跟你同科的還有某某某。來幹嘛來了?”“是的。老師,您看眼瞅著這麼久了,也沒補個實缺!您給指點指點?”那老師就會說:“我主考了多少次,朝中的某某是我哪年的學生,我是某年的進士,我的老師是朝中某位大員,我的同年都有誰誰誰。你想放個實缺?好!你帶上我寫的條子讓他去吏部找誰誰誰,他是我同門。”同年、同鄉、,同門,同科這種相互間攀附就是“結黨”,這些同黨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營私”!而這套拜師的程序,和現在武術圈拜師,沒有任何區別。

「小眼看江湖」淺談中國拜師儀式與傳承

儒家的拜師儀式怎麼傳到武人這兒的?因為文人的加入。

大家都知道土匪這個詞,雖然土匪是一幫嘯聚山林的人,但是他們都要請一個有文化的人當白紙扇。在土匪團伙裡,一般來講除了把頭老大以外,就屬“戳朵”(寫字)的地位高,相當於軍師。

比如梁山泊裡,吳用就是個落弟的秀才。土匪們別看土,遭人不屑,但他們眼界還挺高,找個師爺最低也得是個秀才出身,而這個秀才為了管理土匪,還是按朝廷那一套來辦,土匪也覺得論管人,誰也比不上儒家的那一套。再比如,青幫也效仿封建皇朝設有六部!它們還設有按察使和監察司,甚至還有內閣。這都是文人集團中的另類人才加入黑社團後引進的先進管理模式。

「小眼看江湖」淺談中國拜師儀式與傳承

洪門

另外,傳統武術收徒儀式也有教門的一些影子。教門人和練武人也相互有影響。教門為了從精神和思想上控制教眾,必須要製造出一個偶像來拜,而且還要有嚴密的教規來約束。然後幫派開香堂,武術門派開香堂也開始設神像祭祀,定幫規門規。因為黑教門與幫會的人員很多是混雜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明清時的白蓮教,青幫,洪門,並稱為紅花綠葉白蓮藕,由此可見一斑。

教門的祭祀儀式很自然的就被幫會吸收。比如,開香堂,燒符咒,拉長紅,上香等等,都是為了更好的控制幫眾。

在教門和幫會中,又是絕對離不開練武人的。甚至練武人成為了教門和幫會的主體。

講到這裡,說句題外話,“拜把子”這個詞並不是現在所說的拜幹兄弟。“把子”就是幫派裡的“把頭”,大家一起拜了把頭,當了人家的徒弟,大家就是生死兄弟。這才是拜把子的來源。

「小眼看江湖」淺談中國拜師儀式與傳承

目前中國武術複雜的拜師儀式是從哪裡開始興盛的呢?是洪門!

洪門之下其實產生了很多拳種,比如洪拳(洪家拳),洪家鐵線拳,蔡李佛,虎鶴雙形拳,等等等等。他們的收徒儀式,就完全繼承了洪門組織的開香堂儀式。且這些拳種都相對集中在南方。改革開放以後,這些儀式才慢慢影響到北方武林。改革開放之後,武術家們收徒,傳承目的變的不再單純。很多人收徒,完全是為了名利雙收。這收徒儀式,讓他既掙錢又特別的有面子,何樂而不為呢?

「小眼看江湖」淺談中國拜師儀式與傳承

《一代宗師》中宮老先生正是帶動南北武術交融的關鍵人物

由於歷史原因,武術傳承儀式的內涵、規矩和文化底蘊本源認識的缺失,(好聽點叫融合,難聽點叫篡改)好多人在拜師儀式上鬧了很多的笑話。

不久前就發生了一件特別可笑的事情。山西形意某支的一位師父,高調宣揚要收徒,號稱不坑人,不騙人,明碼標價:普通弟子三千,入門弟子五千,關門弟子八千。大家看看,發現什麼問題沒有?(交了八千不就不能再收了?)對啊!可不是嗎,按規矩應該是這樣。可人家關門弟子敢收一百個!這要有人趕在第一個交個八千,您這後半生就別在收徒了。什麼叫關門弟子?師傅生前最後一個徒弟啊。

什麼叫關門弟子?關門弟子這個詞裡面的門,原指“山門”。舊時匪盜猖獗,匪幫幾乎都紮根于山上,與官府對抗。進山門、拜山頭是入幫會的第一個環節,主要內容是內幫會成員的引見,因此成了入幫會的俗稱。這“關門”指的是關了山門不再接受“門徒”了。

「小眼看江湖」淺談中國拜師儀式與傳承

師傅徒弟的那些事兒,在電影《師父》中也多多少少可見一斑

目前,中國武術的傳承別說傳承技術藝了,就連傳承的規矩都丟了。關門弟子是師父活著的時候評的嗎?除非師父病的或老的動不了。看到有適合學的好苗子,豁出命也得教啊。只有師父去世以後,最後教的這一位徒弟才會被稱為關門弟子。關門弟子不會收這麼多,更不可能明碼標價。在座的都是學界的精英,肯定有過見才起意,定要收歸門下的想法,這種心情肯定都能理解,明師難遇,好徒弟更難求啊!

這種明碼標價的收“關門弟子”並非一人一家之事,文化和技藝傳承上的缺失由此可見一斑。

再說說這磕頭,同樣是有規矩的,“三個頭拜神,四個頭拜鬼”,拜師是磕一個頭。而且師父是坐在祖師神像的右側,學生磕頭是對著像磕頭,是表明在敬祖師爺,拜入師門。再給師父磕一個頭,是感謝師父授藝之恩。

「小眼看江湖」淺談中國拜師儀式與傳承

以前規矩大,有祖師的拜祖師,開宗立派的為了不破壞規矩也要立個名人當遠祖以示拳貴。目前看很多拜師儀式,很多師父大刺刺坐在正中間,擋在祖師像前邊,讓學生們對著自己磕,還讓磕三個頭。你以為你誰呢?這叫什麼?恬不知恥!試問!師父教徒弟是為了什麼?這是祖師爺留給你傳承的任務,是你必須完成的使命。往中間一坐,祖師爺傳下的這手藝成你自個的不說,還要享受神仙的待遇?

在武俠小說裡有華山派、泰山派等門派,還各有掌門人。這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拳種都沒有掌門,只有創始人。創始人以後的人都是稱為第幾代弟子,沒有任何一人被稱為掌門的。每一個傳人在不斷往下傳承的過程當中,流傳越來越廣,地域越來越分散。技術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但同時也有發展變化,每一分支練的都不太一樣,但都認為自己本支的傳承是正宗,都覺得別人的不對。並且一支之內,平輩的人也很多,誰敢說自己是掌門?說了誰承認你?所以沒有人敢自稱某某拳掌門。

以上內容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形意講武堂,已獲得授權(話說就是我老師和我們嘮著講的東西但是怕自己講有所疏漏所以轉載了一下……),內容略有增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