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告訴我們4個人生道理,不愧是2019開年最火的劇。

近期最火的電視劇,當屬《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故事透露著非常成熟的生活觀,呈現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生活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問題,一個真正的成年人應該如何做選擇,應該如何妥當、得體地面對世界,面對他人。

這樣的故事,不僅有質感,還關照現實,能教給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我們很多東西。

《知否知否》最吸引我的就是這一點,它是一部成年人生活啟示錄。看完劇,我收穫很多,感悟最深的是以下4點,說它們是每個人成年後必須懂的道理,也不為過。

01

挑結婚對象,

要看一個人的品性最低處


《知否知否》的前半部分,很像中國古代版的《傲慢與偏見》:

一箇中等人家,有好幾個適齡待嫁女兒,她們和她們的家庭,需要挑選以及爭取更好的結婚對象,以保證婚後生活的利益最大化。這個過程同時摻雜理智和情感。

那麼應該如何挑選結婚對象呢?

在顧廷燁出手之前,盛明蘭最可能的結婚對象是行醫世家出身的經濟適用男賀弘文。

賀弘文家境殷實、人口簡單,品性又溫厚純良,唯一的缺點就是心軟,無法爽利地拒絕對生活破壞性和干擾性極大的麻煩親戚。所以明蘭和祖母對這門親事一度猶疑不決。

在和祖母討論這門親事的時候,明蘭說了一個觀點:

《知否知否》告訴我們4個人生道理,不愧是2019開年最火的劇。


“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那最低處。”

“是,品性的最低處。淑蘭姐姐嫁的孫秀才,品性最低是無恥,弘文哥哥的最低處,至多不過是那心軟。”

“與人相守幾十年,終究還要看看最低處的那兒,能不能忍得下去。”

這就是盛明蘭的挑選結婚對象的法門:看品性最低處。

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一個人能不能結婚,適不適合結婚,值不值得託付終生,你不能只看他在人生最高處的樣子,更要看他在人生最低處的樣子。

你不能只看他平時是什麼樣子,心情好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更要看他憤怒、氣急敗壞、情緒失控、行為失序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你不能只看他對你好,對你殷勤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更要看他和你有利益衝突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你不能只看他諸事順遂、春風得意時的樣子,更要看他遭遇挫折,身處低谷、落魄時的樣子,是從此一蹶不振、自暴自棄 ,還是能抗住事,收拾心情,重新上路?

看一個人值不值得長期相守,不能只看他最好的時候有多好,更要看他最壞最糟糕的時候有多壞多糟糕。要知道這世上,有的人是絕不虧待別人的性格,有的人是絕不虧待自己的性格。

可人總是很容易被好處迷惑,卻對那個最低處沒有警惕心。比如,多少家暴男,好的時候恨不得把你捧在手心,轉臉卻拳腳相加?

有人說,“結婚是人生最大的賭博,結果卻要在漫長的一生中慢慢展示。”挑結婚對象看品性最低處,就算輸,你也不會輸得太慘。

明蘭的擇偶觀對我們很有借鑑價值。

02

已入窮巷,當及時止損


《知否知否》有個重要的支線,講的是盛明蘭在宥陽老家的堂姐盛淑蘭的婚姻狀況。

盛淑蘭嫁給了一個秀才,沒想到遇人不淑,日日被婆婆和丈夫折磨。這對無恥的母子,還要逼淑蘭迎娼妓入門當妾。

很多人不理解有錢有貌的盛淑蘭,為什麼要嫁給窮酸猥瑣的孫秀才?

其實這是因為盛家在宥陽的這一支是從商的,而商人在古代社會地位是很低。孫秀才雖然窮困潦倒,但十二歲就中了秀才,在當時的人看來儼然神童,以後前途不可限量。

如果這孫家是有見識的,盛家提供經濟支持,為孫秀才前途鋪路,孫秀才努力科舉上進,鞏固盛家的社會地位,這其實是共贏的家族聯盟。

只可惜這孫秀才品性惡劣,生性無恥。不僅軟飯硬吃,吃盛家的用盛家的,拿盛家的店鋪,用盛家的奴僕,還看不起盛家,折辱傷害盛家女兒。而且,孫秀才童子中秀才之後,就泯然眾人,且吃喝嫖妓,在科舉之路上再無進展。

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此前盛淑蘭每次受了欺負和傷害,她父母此前的處置方式是:送孫家兩個鋪子,用錢財討好孫家,以期他們善待自家女兒。

可是這種辦法,只讓孫家母子變本加厲。

明蘭的觀點是:“淑蘭姐姐一步走錯。既如窮巷就應該及時掉頭才是。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啊。”

“已入窮巷,當及時掉頭”,在無關痛癢的旁觀者看來,似乎是顯而易見的簡單選擇,對於當局之人,卻是大智慧。


《知否知否》告訴我們4個人生道理,不愧是2019開年最火的劇。



為什麼許多人明明困於痛苦不幸的婚姻,困於痛苦煎熬、沒有前途的工作,卻無法下決心脫身呢?

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傻瓜,而是因為滿意度低的婚姻和工作,想要脫身離開需要考慮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可代替的選擇,一個是離開的代價。

拿故事裡的淑蘭來說,以後如果二婚總不是什麼名譽的事,而且不管和離還是被休,勢必要影響家中其他未嫁姐妹的婚事。所以她離開孫秀才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而是一件有代價的事,是一件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事。

經濟學上有個“鱷魚法則”,它的意思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從痛苦不幸的婚姻和關係中脫身,從痛苦煎熬、沒有前途的工作中脫身,當然是有代價的事,需要決斷,需要勇氣,需要犧牲,需要去面對不確定性。

這就是懦弱、不自信的人,為什麼更容易不幸的原因。因為他們一旦被不幸纏住,就很難脫身。

是讓人生繼續在痛苦中慢慢被消磨殆盡,還是釜底抽薪,博另一番天地?這是《知否知否》告訴我們的大智慧。

03

生活是過給自己的,

不是過給別人看的


盛家四姐妹華蘭、墨蘭、明蘭、如蘭,只有如蘭是低嫁。

在設定中,她是嫡出的女兒,母親又出生高門大戶,她在婚戀市場的議價能力是高於她庶出的兩個姐妹的。人人都爭著高嫁,她卻一意孤行地選擇了低嫁。

如蘭選定的夫君,是父親原本選來配墨蘭,卻被墨蘭母女嫌棄的寒門考生文炎敬,為此她不惜絕食拒絕出生顯赫侯府,又因從龍護駕之功而身居高位、炙手可熱的顧廷燁的求婚。

一邊是寒門小戶,一邊是潑天富貴。世人皆逐利,所以想當然地覺得在能高嫁的情況下,只有傻子才會選擇低嫁。

所以剛開始如蘭的選擇讓我非常意外。

可是我轉念一想,人人都爭著高嫁,人人都覺得高嫁尊貴體面、有無上榮光,可是難道只有高嫁才算嫁得好,只有高嫁才算好人生嗎?


《知否知否》告訴我們4個人生道理,不愧是2019開年最火的劇。



如蘭與文炎敬彼此鍾情,能與心愛的人相守一生,低嫁又怎麼樣呢?我開始佩服如蘭,從小到大,她以嫡女自居,處處和墨蘭爭高低,可是這一次卻不和墨蘭爭高低了,甚至看起來特別沒出息地撿了墨蘭不要的夫婿。

可是那又怎麼樣呢?生活是過給自己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

所謂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即使三個蘭回孃家,墨蘭是高頭大轎,明蘭是御賜的豪華車轎,如蘭乘坐的是最小最簡陋的小轎子,她也怡然自得,因為她有最心愛的是敬哥哥。

如蘭傻嗎?她不僅不傻,還是那個最聰明,最通透,最知道自己要什麼的姑娘。她只是個普通的姑娘,看到明蘭夫君送來的聘禮那麼大手筆,也會忍不住有點小嫉妒,可是讓她換,她依然堅決不肯換。

他人是地獄,不讓自己活在“比較”裡,不被主流的幸福標準、成功標準裹挾,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不遺餘力地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實是果敢非常,智慧非常。

其實根本就不存在正確的人生。

我們的人生也一樣,狂飆突進,銳意進取是好人生,安居小城,朝九晚五就不是好人生嗎?

結婚生子是好人生,不婚獨居就不是好人生嗎?

有錢有權有名成功是好人生,小富即安、大把時間花在愛好、花在陪伴家人上,就不是好人生嗎?

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這裡的多元化不止是觀點的多元化,商品的多元化,還包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不要輕易向別人兜售生活方式,也不要輕易被別人兜售。

04

相信讀書無用的人,

最後都過得很慘


《知否知否》的讀書論一度上了熱搜,明蘭的祖母是讀書有用論的忠實擁護者,她試探明蘭:自古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讀書,畢竟不是女子分內的事。

《知否知否》告訴我們4個人生道理,不愧是2019開年最火的劇。


明蘭答道:“依我看,讀書無用論這話,就是騙人的。如果讀書無用,為什麼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難道是閒得慌?我覺得這句話,不過是那些男人們,希望女子一輩子渾噩愚昧、乖巧聽話、好擺佈。”

祖母滿意地點頭說:“不願女子讀書,那是短見。歷朝歷代,世家大族的女子,哪一個不是從小讀書明理。”

不知道為什麼,無論什麼時候,讀書無用論總有它的市場。但你知道讀書無用論在什麼樣的土壤裡滋生得最厲害嗎?在貧困的土壤裡。

越貧窮就越短視。

中科院曾經做過一份調查,發現越貧窮的地方越認同“讀書無用”:

在村莊貧困層的認同度有62.32%;

農村中間層的認同度有37.24%;

年收入1萬元以下的村莊貧困層認為讀書無用的比例最高。

我也來自農村,我太知道底層的讀書無用論有多麼頑固了。他們覺得讀書無非為了賺錢,可是大學生街上一抓一大把,工資甚至還沒他們送快遞、送外賣、上工地打工高。在他們看來,讀書不僅不賺錢,還賠錢。

可是後來他們過得怎麼樣呢?並不好。我有一個觀察,拼多多價格低廉,假冒偽劣產品多,面向的是價格敏感性消費者,也就是低收入人群,我的很多群,在拼多多瘋狂擴張的那段時間,唯獨初中群出現很多拼多多的鏈接。

為什麼要讀書呢?我就借《知否知否》的情節展開來說。

《知否知否》的故事發生在古代,男子可以參加科考,女子不可以參加科考。

男子讀書主要是為了提升階層,比如小公爺齊衡參加科舉是為了保住現有階層,挽回家族的頹勢,防止階層掉落;盛紘長柏父子參加科舉是為了階層躍升。這可以對應現代社會以取得學歷為主要目標的大學教育。

《知否知否》告訴我們4個人生道理,不愧是2019開年最火的劇。


科舉在古代社會起著階層流動,重塑社會階層的作用,在現代社會,大學教育起著同樣的作用。

我曾說過一個觀點:大學體系在強有力地建立社會等級,且處於壟斷地位。大學體系在扮演著劃分社會等級的角色,大學文憑就是一枚等級徽章。所謂的“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的本質就是這個。

大學體系劃分社會階層是如何完成的呢?

先說體制內,你想想中央部委要招公務員,他們要的是什麼學校畢業的人?普通大學畢業的,有入場機會嗎?

再說體制外,世界500強企業也許會告訴你學歷不重要,能力更重要,但他們根本不會去二三流大學招聘。如果你去投簡歷會發生什麼呢?一位大型企業人事直接爆出潛規則:招聘會現場會把985和非985的簡歷分開放,非985的不會帶走,會留在招聘會現場,直接扔到垃圾桶。

除了少部分意外,一流大學畢業生會進入第一流的公司獲得最高薪最高薪最一流的工作,二流大學畢業生會獲得二流工作,三流大學畢業生會獲得三流工作。

大學體系能夠扮演起劃分社會階層,是因為大學體系本身等級分明,社會的等級與大學體系本身的等級無縫接軌。

說得更淺顯一點,讀書當然有用,讀得越好越有用。那些看起來沒用的,是因為讀得不夠好,讀得越不好,回報越少。

女子不能參加科考,女子讀書純粹就是為了個人成長了,這種讀書對應的就是現代社會以個人成長為目標的讀書。

讀書除了可以讓你在社會上找到一個更好的位置,更重要的作用是讓你成為一個有主見、有遠見、有洞見、有格局的人。

明蘭在書塾讀書,當大家為皇位承繼應該立嫡長還是立賢能,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明蘭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框架,提出了別具一格的純臣論,她的見識在關鍵時刻還救了她老爹一命。

這就是讀書讓人有主見,對萬事萬物有自己的獨立判斷,不會人云亦云。為什麼讀書有這樣的作用呢?因為讀書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認知複雜度。只有認知複雜度低的人,遇事才容易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讀書還讓人有遠見,讀《戰國策》的明蘭知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勸顧廷燁為兒女打算,10歲時要想16歲的事。這句在《知否知否》中反覆出現的話,出自《戰國策》的名篇《觸龍說趙太后》。

讀書也讓人有洞見,在原著中顧廷燁看破繼母小秦氏對他好,是假惺惺,旨在捧殺他,就是讀了《春秋》名篇《 鄭伯克段於鄢》。小秦氏和鄭莊公一樣,表面上是對敵人好,有求必應,其實是為了把敵人縱得無法無天,最終自斃於失序的行為。

重點說格局,明蘭的父親盛紘從地方官升任京官,可是卻因為升職升的是一個閒職有點不高興。

明蘭的祖母馬上給兒子分析,這是好事,當前皇位繼承人不定,朝廷局勢不明朗,身居要職,首當其衝,就不得不站隊,政治風險太高,身處閒職,無人問津,正好可以觀望。

這就是格局,當別的老太太囿於方寸之地的內宅,和兒媳婦鬥法,盛家的老太太在指點兒子的仕途。

人始終是在時代和社會中發展的,讀書讓人有格局的原因在於,它讓你瞭解社會運行、時代發展的規律和趨勢,讓你得以看得更深更遠,不止看得見自己的小世界,還看得見大世界,懂得如何讓自己的小世界更好地去順應外部的大世界。

選擇城市,選擇專業,選擇行業,選擇崗位,想混得好,哪一樣不需要這種見識呢?

讀書不是萬能的,但在現代社會不讀書是萬萬不能的。讀書無法給你想要的一切,但是不讀書,大部分你想要的東西,會把你拒之門外。

讀書無用論是騙人的。相信讀書無用論的人,最後都過得很慘。

看了《知否知否》,我越來越覺得要做一個出色的、得體的、進退有度的成年人,還有很多東西要學,還有很多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