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迦太基传奇将领汉尼拔,转战意大利15年,为何最后失败且自杀?

在西方的布匿战争期间,古迦太基王国诞生了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将领,他就是让罗马人闻风丧胆的著名统帅汉尼拔·巴卡。汉尼拔之父哈米卡尔曾率领迦太基军与精锐的罗马军团决战多年,而后牺牲在战场上。年轻的汉尼拔继承父亲遗志,誓与罗马人不共戴天。在父亲的指导下,汉尼拔从小参加十分严酷的军事训练和实战,习得极其丰富而完善的军事技能。罗马人建立的共和国的力量正日渐强大,他们企图控制地中海,成为这一地区的霸主。北非军事强国迦太基也希望在地中海区域获得最大的利益。于是,两个国家的战争不可避免。

古迦太基传奇将领汉尼拔,转战意大利15年,为何最后失败且自杀?

汉尼拔率兵远征意大利半岛,他通过地中海并登陆比利牛斯半岛,并以其为跳板,横贯欧洲大陆南部地区。然后翻越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险之地。历经千难万险,终于率大军挺进到意大利北部地区。汉尼拔采用收买人心和灵活的战略战术转战意大利半岛,多次大败不可一世的罗马军团,为迦太基人争得至高无上的军事胜利和荣誉,但最后却还是不得不从意大利地区退兵。在北非地区的战马战役中,汉尼拔最终被罗马人击败,迦太基政府只好向罗马投降。同时牺牲了一代名将汉尼拔。

那么,汉尼拔为何会最终败北呢?

北非地区古迦太基国国力有限

迦太基位于北非低纬度沙漠之地,无比炎热的气候和众多的干旱沙漠区域,让其经济发展很缓慢。尽管在公元前264年到前241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前,迦太基已经发展成为当时西方世界的军事强国。但之后,迦太基名将哈米尔卡(汉尼拔的父亲)在与罗马人争夺伊比利亚半岛霸权之时战亡。迦太基与罗马的20年左右的战争,让双方的国力都耗损严重。但罗马经济发达,财政富有,经得起如此消耗,且其能短期内迅速恢复。而迦太基则不同,本来就国小民贫,多年的战争让迦太基国力日渐衰败。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时候,虽然迦太基的国力有所恢复,军事实力也变得很强。但迦太基再也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损耗,汉尼拔除非能以速决战于意大利地区取胜,否则迦太基无法让汉尼拔继续长久地待在已转战15年之久的意大利战场,因此被迦太基紧急召回,这正是迦太基实力不济的铁证。

汉尼拔将战线拉得太长,无法获得充分的军事补给,同时罗马采用拖延消耗战术

迦太基与罗马的战斗在意大利半岛展开,将战线拉至跨越地中海,远离北非地区,本来迦太基的海军就相当的弱小,根本不是罗马海军的对手。当海路被罗马人封死之后,汉尼拔根本无法从迦太基本土获得有效的军事补给,只能以战养战,从被占领的意大利地区领土获取,但毕竟资源有限,而从被迦太基军队占领的伊比利亚地区运送补给因为需要翻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脉,所以也非常困难。另外由于战争的缘故,汉尼拔的军队和罗马军队双方之间占领的土地数次易主,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汉尼拔的数万大军无法获得充足的稳定的补给。而这一切正是汉尼拔将军事补给线拉得过于远而长所造成的。这可以说是汉尼拔的严重失误。

如果汉尼拔更加明智一点的话,应该把罗马军团吸引到北非地区,通过运动战、机动战大大消耗他们的力量。在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形作战,迦太基军队比罗马人更擅长。最后或许可以把强大的罗马军团拖垮在茫茫大沙漠之中。这便是兵法中以退为进的策略,但汉尼拔并没有这样做,他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略,导致了无法挽回的失败。

古迦太基传奇将领汉尼拔,转战意大利15年,为何最后失败且自杀?

在公元前216年的坎尼战役之中,汉尼拔大胜罗马军队,这导致罗马军损失极为惨重。罗马杰出的军事统帅费边吸取了多次与汉尼拔交战失败之教训,采用拖延消耗战略与汉尼拔周旋。当汉尼拔的大军转战在意大利半岛南部和中部之时,费边率罗马军主力主动避开迦太基军的锋芒。与此同时,罗马人始终派出小股部队袭扰迦太基军,这让迦太基军身心俱疲。坎尼战役之后的几年,汉尼拔始终无法找到与罗马军主力决战的机会,使得他一直不能消灭掉罗马军的有生力量。汉尼拔的大军只能依靠在意大利占领的小城镇的补给,这种补给根本无法满足数万大军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尼拔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少,最终不得不撤出意大利半岛。费边聪明的拖延消耗策略,让汉尼拔军团付出了很大代价。汉尼拔一直不能得到与罗马人一样多的军事物质补给,罗马人的本土资源优势极大地展现出来!历史上数次战争已经多次证明,在本土作战的好处远大于国外作战。

汉尼拔身边缺少能独立指挥大军团的优秀将领

汉尼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军事统帅,他凭借非凡的军事才能所向披靡于意大利。但他身边却缺少能单独指挥大军团的杰出将领。汉尼拔之弟哈斯德鲁巴是个能够胜任大军团指挥的杰出将领,但早已战败被杀。迦太基之国没能为汉尼拔提供更多的优秀将领,单凭汉尼拔一人之力,还是难以在意大利半岛力挽狂澜。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汉尼拔统兵占领的很多土地,又被罗马人重新夺回去了。汉尼拔一个人指挥着大军团,身心疲惫不堪。罗马人的最终目的是消耗完汉尼拔和其大军的精力,最后逼走汉尼拔。

迦太基援军无法赶到意大利

其实,在汉尼拔征战在意大利之时,迦太基国内还是有数量可观的军队。这些军队除去保卫迦太基本土的数量之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派到意大利战场,以有力的支援汉尼拔鏖战多年的军团。但由于海路已经完全被罗马海军控制住了,迦太基援军没有可能去到意大利。汉尼拔在意大利苦等援军不到,只能望地中海兴叹!在意大利长达十几年的战争,已经极大地消耗了迦太基军的实力。物质上指望不上的同时,汉尼拔也无法从人力上指望上。他已经把在意大利本土招降和收复的土著民族军队也消耗了。而罗马政府依然有着充足的人力资源,可以随时补充到军队中。

古迦太基传奇将领汉尼拔,转战意大利15年,为何最后失败且自杀?

罗马人掏心策略的成功

在汉尼拔与罗马军队周旋在意大利之时,罗马人派遣另外一支大军已经远征到了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政府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随时面临被罗马军灭国的危险。因为在迦太基本土的军队根本无法战胜罗马人。迦太基本国驻守军队缺少训练和实战,力量不足,也没有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而指挥罗马军团远征迦太基的将领,却是罗马的优秀军事家大西庇阿。胆战心惊的迦太基政府只得紧急召回汉尼拔,面对政府的命令,汉尼拔只能放弃持续15年之久的与罗马军团的战争。这正是罗马人的掏心策略所取得的成功,也是兵法中的围点打援。围住迦太基政府这个点,打击汉尼拔的援军。在扎马战役,汉尼拔被大西庇阿击败。迦太基对于汉尼拔的失利很是失望,逐渐的对其失去了昔日的信心。迦太基政府就与罗马人媾和了,汉尼拔对罗马人本土的威胁,也被解除了!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使得汉尼拔根本无法在意大利地区长久的待下去,在迦太基和罗马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汉尼拔在迦太基政府从政一段时间,成绩依然出色。几年后,罗马人还是担心迦太基经济恢复之后,会卷土重来,从而威胁到罗马本土的安全。为了彻底消除隐患,罗马人要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汉尼拔被逼无奈,只能开始了自己的逃亡生涯。在罗马人的紧追不舍之下,汉尼拔最终被迫自杀身亡,结束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命!曾经在布匿战争中兴起的一代名将,从此不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