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标美食(5)

41、油酱毛蟹

经典的本帮菜肴之一。该菜品是将处理干净的毛蟹在蟹身上蘸上少许盐,顺便在面粉碗里按一下,以免蟹黄流失,再放入锅内,放一把碧绿生青的毛豆,加绍酒、酱油、糖及适量水烧至蟹熟,稠浓汤汁着芡,淋油出锅即成。面粉封住鲜美的蟹黄蟹膏,酒气升腾去腥,收汁勾芡出浓郁的酱汁,便将蟹天然的鲜与海派风情完美结合了起来。煮成的油酱毛蟹色泽橘红,被浓厚的酱汁包着,内里肉质嫩极了。此菜色泽鲜红,卤汁浓油赤酱,紧包毛蟹,肉质鲜嫩,味香浓郁。

上海地标美食(5)

上海地标美食(5)

42、红烧肉

红烧肉,毋庸置疑是本帮菜中的经典。每个上海人的记忆深处,都有那么一块令人垂涎欲滴的红烧肉,流着糖油儿,晶莹透亮,还在微微发着颤,不留神便颤到了扑通扑通的心间。来不及细细端详,便下筷。软糯,香甜,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能下好几碗饭。来上海,最不可错过的味道便是红烧肉。

上海地标美食(5)

上海地标美食(5)


43、咸肉菜饭

上海人对菜饭是情有独钟的,几乎每个传统上海家庭都会做。每年开春时,上海人腌制了一冬的咸肉闪亮登场,搭配春笋、莴苣、上海青等时令蔬菜,焖煮出一锅香气满满的咸肉菜饭,味香料足,一端上桌即刻被一扫而空。每家菜饭的版本或许都不相同,但对于那种味道的美好记忆却是无比相似。

上海地标美食(5)

44、猪油拌饭

劳作一天,一碗盛得满满的白饭一扫而光。那直冲头顶的香气和咀嚼之后的回甘,是对肠胃最好的犒赏。夹一筷子猪油,倒上点鲜酱油,配一把小葱,一碗酱油拌饭吃得有滋有味。

上海地标美食(5)

45、黄鱼面

要说魔都鲜到让人“打耳光”也不放过的面条,非“黄鱼面”莫属啦~一碗完美的黄鱼面,鱼肉雪白细腻,汤头清而不浊,味道鲜而不腥。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欢迎加入厨影美食高级吃货群(加微信 xiaotudou2002 申请入群)。或是将新鲜的黄鱼去掉头尾和大骨,或是将腌好的小黄鱼和雪菜过油煎一下,鱼骨熬制底汤,再浇在碗中幼滑韧道的细面上,热气腾腾的黄鱼面就应运而生啦!

一碗完美的黄鱼面,面细美白且精巧整齐浸润在汤中,黄鱼片浮在面上,裹杂着少许雪菜。尝口面条,口感爽滑,轻巧,有嚼劲;鱼片幼嫩,无腥气,与清香雪菜糅合出一种清润味道,层次感强,在舌尖跌宕。鱼、面、菜、汤、香五味一体,犹如春、江、花、月、夜,字字皆是美满相遇。

上海地标美食(5)

46、刀鱼汁面

在上海,老半斋的刀鱼面可谓是大名鼎鼎,每到刀鱼上市的时节,各路老饕都会闻风而至,把不大的店面挤得满满当当。老半斋的刀鱼汁面每年春天算得上“沪上一景”。许多人把它误称为“刀鱼面”,而其正式品名则很严谨,叫“刀鱼汁面”,因为其中没有鱼肉,有的是刀鱼熬出的汤汁。刀鱼汁面的汤汁浓郁稠厚,色白似乳,虽然不见鱼,但“长江第一鲜”的咸鲜味道已经融入面中了。将最佳搭配“肴肉”盖在热气腾腾的刀鱼汁面上,不一会儿肴肉也变得又热又香起来,红色的肉质酥润、白色的蹄皮软而不腻,咬在嘴里回味无穷。

刀鱼汁面之所以能成为老半斋的“镇店之宝”,是因为独具秘方。烹饪时先把刀鱼炒成鱼松,放到汤锅里,再加上各种汤底,文火细炖,直到熬出浓稠的刀鱼汁。不加一点味精,全凭食材吊出鲜味。由于熬制刀鱼汤汁工艺繁杂,这份老派的细致和考究,新来的学徒已经不愿意学了,技艺传人已经越来越少。

上海地标美食(5)

47、大肠面

虽然“大肠”总被人冠上“下水货”的称号,但如若碰上厨房师傅工艺了得,能将大肠做到“酥、糯、香、有嚼头”,同样可以收获到大批饕客对它情有独钟。上海的浇头面中,大肠面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响当当牌子。尽管各家面馆都有大排面、咸菜肉丝面卖,但只有“大肠面”三个字,无论在写字楼林立的西区,还是在市井里弄曲里拐弯的东区,都有小小面馆以最醒目的大号字体挂在店门前招徕,甚至直接做了招牌。总体来说,大肠面浇头分两类,一类用的是猪大肠的肠尖,是最嫩最脆的精华部分,下单后厨房立刻浓油爆炒,然后上桌;另一类则是用了肥肥的直肠,重在粗壮豪迈的质感,特别肥硕柔韧,很有嚼头。

上海地标美食(5)

48、烂糊面

上海人对于“烂糊面”最深的记忆,是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日子里。为了让全家人吃饱,家庭主妇动足脑筋,想出来把面条煮烂后放置一段时间,用上海话来说就是让它“涨一涨”,把细面条涨成了粗面条,把面汤涨成了糊状,更容易填饱肚子,当然它的味道并不怎样好。

随着后来的形势好转,主妇们在煮烂糊面时,除了放蔬菜,还会放些肉丝、虾皮、香菇等等——这种“阔”起来的烂糊面,与当年解饥温寒的烂糊面的内涵,大不一样了!现在的烂糊面能放各种各样蔬菜,但是,吃来吃去,最相宜的还是青菜。烂糊面的面色,配上青菜衬托的碧绿,特别是冬天经过霜打过的青菜,绝对能为爽滑的烂糊面增香添色。考究点的烂糊面,里面还可以放肉丝、虾仁、火腿丝、鸭肫干碎粒、茭白碎粒等不少辅料,把面煮得烂烂的,带有一定的糊状,但却烂而不黏,糊而不焦,味道极其鲜美,有“鲜的眉毛掉下来”之称。

上海地标美食(5)

49、蝴蝶酥

蝴蝶酥是最早由法国人带入上海的甜点,因其外形似蝴蝶而得名。西式蝴蝶酥重油重糖,口感简单,而海派蝴蝶酥糖少了、油水轻了,口感更酥。最有名的是国际饭店的蝴蝶酥,两片“翅膀”蓬起来,弯弯卷卷的弧线还真像欲飞的蝴蝶。又酥又脆不必说,奶香浓郁又不腻,吃完后回味起来舌尖还有股子自然的清香。

上海地标美食(5)

50、真如羊肉

老上海人推崇的真如羊肉,已有200多年历史。早在乾隆年间,真如羊肉因技艺成熟、风味独特逐渐成名。据普陀区《真如镇志》记载,“旧时,每天凌晨三时许,农民上街泡茶馆,凌晨四时许,进羊肉馆要上一碟羊肉,酌一二两白干,嗣后一碗羊肉汤面,即下田头。”据传,乾隆年间,真如羊肉鼎盛时期,一条老街上竟有30多家羊肉馆。

上海地标美食(5)

从古到今,真如羊肉最经典的两种做法就是白切和红烧。白切羊肉要先选上乘的山羊,然后验羊,在经活宰、去毛、浸泡,带皮出白水,清晰、斩劈等十多道工序,切成大块,放入套有胶木圈的大铁锅内烹制,用陈年老汤卤煮,严格控制火候,焖煮大半夜,出锅后去骨切成薄片,成为色泽雪白的白切羊肉。

红烧羊肉的制法完全不同。把新鲜羊肉连皮带骨切成小块,用丝草扎紧,放入陈年的红汤内烧煮,配以冰糖、黄酒、葱姜等十多种配料焖烧。出锅后,羊肉色泽鲜艳,香气扑鼻,口感酥软。

然而“纸上谈兵”终究无法烹饪出一锅正宗真如羊肉。这门手艺几代单传,真正的秘诀“只可意会”,比如什么时候加冰糖、什么时候浇东西、什么时候在锅盖上放什么重物,都是门道、经验。最大的秘密全在一锅“老汤”里。煮完羊肉的汤不能倒掉,上面有一道油层,撇清后剩下的汤水就是宝贵的“老汤”,下次煮的时候只要加点水进去就行,越老的汤煮出来的羊肉味道越好。“为啥煮好的白切羊肉看起来雪雪白却味道很浓,就是因为千百次同锅共煮的羊汤啊。”


上海地标美食(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