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参加了那么多付费课程,还是在原地踏步?

小方是个好学的人,参加工作后一直不忘充电提升自己,现在网络很发达,各种直播课和付费培训也听了不少,但是一两年下来,感觉好多都听说过,但是自己水平一点也没有提升?小方不禁感到疑惑,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这种情况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只是现在的说法叫“为什么懂得了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过不好自己的一生”,而古时候的说法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什么你参加了那么多付费课程,还是在原地踏步?

其实答案也就在这种古诗里——要躬行。

这里先需要区分下2个词语和内涵:

一个叫知识,指的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简单的说就是知道。

一个叫技能,指的是对专门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这做到。

技能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你才会掌握,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比如同样是三步上篮,你的动作可能不仅慢还是幅度小,人家可以轻松盖帽?而有些人三大步不仅飘逸,而且幅度大,跳得高,就可以把人过的干干净净。刨除天赋不讲,没有练习并转换为技能,即使有天赋,也不能完全兑现。


为什么你参加了那么多付费课程,还是在原地踏步?

CBA运动员胡金秋在比赛中上篮

我们不少人看书后觉得人家讲得很有道理,做笔记也很认真。但是就是不去练习不去使用。这就好像一个人看了不少打球的技巧,比如上篮、如何投篮和调整呼吸,如何保护自己不摔伤等,可是即使这些记得的都滚瓜烂熟,你依然上不了篮球场。为什么,你没有练习,这些没有用过,没有内化为你的技能包。

回到案例上来,我们举个对比的例子,小方学会了100个知识点和技巧,用上了5个;另一个同事小米,只学会10个知识点和技巧,但是他有意识的用上了8个。你说做起事来,最后谁的结果会好一点?肯定是小米。小方会的再多,没有展现出来,没有用起来,都等于零。

然而可笑的是,有些人一看结果不好,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学习的知识不够,于是又干净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又学会了100个知识点,但是还是只用了5个。小方如果不明白运用知识使之成为技能的话,学的再多也是纸上谈兵。

最后用毛主席在《实践论》的文字结尾:“要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知是为了行,行才是是知的归宿。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