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为何成为历朝版图的极西?时代的局限?还是统治者的傲慢?

汉武帝、隋炀帝和唐太宗等皇帝无不为实现万国来朝这一盛况而努力,但对比各朝的疆域面积可以发现一个共性,版图都没有往中亚或者东南亚扩张。

中亚,为何成为历朝版图的极西?时代的局限?还是统治者的傲慢?

唐朝极盛时期疆域

古代能实现统一的王朝不多,但不管是强汉、巨唐,还是大明或大清。其巅峰时期的疆域面积也不超过2000万平方千米。往北止步于寒冷的西伯利亚,往西受阻于青藏高原,通过河西走廊也只是打到咸海,为什么没有想过进军西亚或者东南亚呢?从文明形态、地理环境和科技技术等方面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农业文明的根本——适宜耕种的土地

在过去的几千里,华夏大地是以农业为主发展起来的。在统治者眼里,土地就是国家的根本,历朝历代的改革派的主要改革内容都是围绕农民和土地。秦始皇率领的大军踏平六国后,东亚最适宜耕作的土地都被中华文明收入囊中。

中亚,为何成为历朝版图的极西?时代的局限?还是统治者的傲慢?

农民和土地是最廉价的,也是最不可稀缺的。

而匈奴、鲜卑和蒙古等游牧民族则不同,他们不重视耕地,只追逐水草。长城便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汉朝派大将卫青攻打漠南,派班超收复西域,不是看中匈奴的土地,开始化被动为主动,其目的只是为了以保证中原地区的安全。

地理环境的限制

站在十三朝古都——长安,就能发现,往北是寒冷的西伯利亚,往西是青藏高原,往东是黄海和东海。不是因为汉朝皇帝傲慢才喊出那句霸气无边的话:"凡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中亚,为何成为历朝版图的极西?时代的局限?还是统治者的傲慢?

占据一个好的地理位置,管理起国家来事半功倍。

受地理环境和时代科技的限制,当时的人们所能看到的任何有价值的土地都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

交通技术的限制

在汽车、火车和和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之前,人类活动范围十分狭窄。所能依靠的能源动力也只有人力和畜力。古代的统治集团为了传递文书和情报特意建立了当时最先进的物流体系-驿站。

中亚,为何成为历朝版图的极西?时代的局限?还是统治者的傲慢?

驿站就像是现在的车站、码头。

以唐朝为例,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就是采取换马换人的方式连续将公文传递下去,一天最多也就跑800里。当时一里相当于现在的0.454公里,换算过来就是一天363公里。这已经是当时所能达到的极限。当年安禄山在范阳起义,远在两千多里之外的唐玄宗6天后才收到消息。由此可见,落后的交通技术限制了统治者对广阔疆域的管理能力。

中亚,为何成为历朝版图的极西?时代的局限?还是统治者的傲慢?

如果没有了当代的通讯工具,如果是你,应该如何让信息流通?

结语

今天的我们看历史相当于开了上帝视角,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统治者的傲慢。但从上面这张图片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大航海时代之前,相信天圆地方的古人始终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

中亚,为何成为历朝版图的极西?时代的局限?还是统治者的傲慢?

从这个视角看中国版图,人或许真的很渺小。

秦始皇平定岭南百越、汉武帝控制西域与越南地区、隋炀帝攻打高句丽都是积极向外扩张的尝试。但在地理和科技技术限制的情况下,"治天下的难度远远大于"打天下"。

以蒙古帝国与大唐王朝为例,成吉思汗依靠所向披靡的铁骑建立了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最终还是分裂为四大汗国。而大唐王朝则更擅长治理天下,对于边缘地域还因地制宜,通过羁縻政策和藩属制度建立起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天下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