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天府煤礦故事——北川鐵路邊的凡人故事

北碚天府煤礦故事——北川鐵路邊的凡人故事

微信ID:北碚在線

北川鐵路的建成,改變了劉家槽一帶人們的生活習慣。

首先是挑出河煤炭(為煤廠挑運煤炭到黃桷樹、幹洞子河邊碼頭,掙點腳力錢)的大軍失了業,飯碗被火車“搶”了。但隨之興起的是“偷”煤炭和掃煤炭。

最有名的一支“鐵道游擊隊”是劉黑三兒,他經常帶著一夥“半截麼爸兒”,橫行在文星場一帶,偷煤塊,特別是偷焦炭,是他們的生財之道。萬家灣以下,長生橋至麻柳灣一帶,是他們“設伏”的最佳地段。那裡線路直,又是下坡,火車跑得飛快。他們一夥人見煤車駛來,立即從鐵路旁一躍而上,抓住紮車臺的把手,翻身爬上煤車,將焦炭揀大坨的往車下掀,掌剎車的工人管不了,三幾個押車的礦警也懾於黑三兒的惡名,知道他是鄉長鬍大爺的乾兒,估吃霸賒的流氓地頭蛇,不好惹,睜隻眼閉隻眼裝起沒看到。掀的差不多了,便跳下火車,收揀起沿路的焦炭,隱沒在夜色之中。這是典型的攔路打劫!

北碚天府煤礦故事——北川鐵路邊的凡人故事

沿鐵路旁住家的居民和農民,遵循勤勞節儉的傳統美德,也能找到一條生財之道:掃煤炭。原來天府的運煤車廂,是自卸式的,每車裝5噸煤。車廂底部呈人字形,兩側車板是懸掛在“羊角”上的,放下車板就可以裝煤炭,一扳機括,車板鬆開,煤炭便卸下,使用比較方便。但他有一個最大缺點,關不嚴縫。行車時,隨著車身抖動,細小的煤粉便漏出來,沿鐵軌外延的枕木、碎石上積著一層煤粉。掃煤的便是看準了這一現象,大人細娃,天天拿起撮箕掃把,待火車一過,便撲向鐵路扒開碎石,將煤粉掃出來,然後裝框挑走。本來碎石是墊在枕木下面,保持鐵軌平衡穩定的,這一扒開,就給鐵路帶來安全隱患。使養路工不得不經常巡路,將被扒開的碎石還原、築緊。無奈掃煤大軍遍及全線,才將這裡弄好,那裡又扒開了。白天弄好,晚上又扒開了,不勝其煩。

再就是有了火車,人們的出行方式發生了變化。以前是有錢人坐劃竿兒,沒錢人走路,有勞力的人擔、抬掙錢。現在是都想坐火車了。特別是手腳靈活的人,走在鐵路兩邊,見火車來了,便先緊跑幾步,待車廂擦身而過時,趁勢抓住剎車臺扶手,縱身一躍,一腳站上踏板。到了目的地,不管是不是車站,抓住扶手,腳向前一伸,腳尖剛一著地,便緊跑幾步,趁勢甩開扶手,衝向人行道。上下自如,又不買票,好不安逸。所以,在礦區行路,就要學會爬車。

爬車雖然方便,畢竟是違規操作,具有很大的風險。俗話說:久走夜路總要撞鬼。不知哪一天狀態不佳,一旦失手,輕則撻一撲扒,摔得鼻青臉腫。重則被車輪壓得骨斷筋折,甚至丟掉了性命。所以,在礦區稍一打聽,就能打聽到火車壓壞人的事。

北碚天府煤礦故事——北川鐵路邊的凡人故事

大約是1947、8年,一次,我從文星場回后豐巖,剛下車,就見很多人往前跑。有的在喊:壓倒人了!我也跑了過去,就見煤車下面躺著一個女的,滿身是血,背篼倒在身邊,蔬菜散落在鐵軌上。一會,醫院的護士長杜素容趕了來(醫院當時在東山坡後來的文星糧站處),一陣忙碌,抱著一對嬰兒急匆匆走了。後來聽說,那女人的丈夫是個礦警,在張家灣住家,去文星場趕場回家。照說,張家灣的人趕文星場,都是走焦廠河溝對面蒙子堡、水打磨。但她買完菜,走到文星車站,可能剛好有一列到后豐巖的車,便爬上剎車臺搭個便車。火車進了后豐巖天府車站後,便減速慢慢停下,按慣例,車頭在列車滑行時便摘掉掛鉤,自行開去加水。這時,乘車的人往往迫不及待,不等車停穩便搶著下車。那女人也是如此,下了車後,她人已經到了安全地帶站了下來,卻忘了身上揹的揹簍。揹簍被煤車一掛,就將她掛倒,拖進了車輪下面,車輪緩緩地推著她的軀幹繼續前行,硬生生地將肚子裡的一對嬰兒擠壓了出來。現場真是慘不忍睹。聽說那嬰兒有一個不久就死了,另一個還活了一天多。母親嘛,不用說早已當場死亡。

1958年,我下放到一井,管俱樂部是個姓方的小夥子,一隻手和腳都殘廢了,據說小時候在鐵路上玩被壓壞了,長大了,礦上照顧他,讓他到井口作點輕便工作。

前幾天,群裡發文說,鄭家灣有個老人回憶說,解放前有個姓黃的小孩在鐵路上玩,被火車壓斷了雙腿,幸虧他有個親戚是醫院的,才把他搶救活了。我一看,就知道可能說的是王璧華的兒子(王、黃音近似,有些方言便是王、黃不分),火車輪子將其從臀部下面一點壓斷,幸虧他姑爺羅希憲是天府醫院的院長,盡力搶救,終於挽回了生命。這事當時在後豐巖傳得沸沸揚揚,有盛讚羅院長醫術高明的,有羨慕他家有個好親戚的,有說是娃兒福大命大的…過一陣子都把這事淡忘了。1966年,我遷至代家溝住家,偶然碰見有個兩手各拿著一個小木板凳走路的無腿青年,一打聽,他在自生橋住家,爸爸是王某,呵,十幾年過去,已長得體格強壯,以手代腳,行動自如了。後來,時不時又遇見他,見他滿面紅光,談笑風生,性格開朗,完全沒有自卑、自暴自棄,讓人同情可憐的感覺,反倒是他膀粗腰圓的身材,令人羨慕。俗話說:胳膊擰不過大腿,我看他的胳膊,就遠比一些苗條淑女和粉面小生的大腿粗壯有力得多。令我難忘的是有天下午下班,大家忙著到汽車站趕車,這時剛好礦上有一輛卡車開后豐巖,正停在糧站外的三岔路口,大家便一窩蜂地爬上去。這時就見幾十步開外的公路上,他飛快地翻動著小板凳,一面高喊:等倒一號(會)兒!像百米衝刺一樣,轉眼就到了卡車旁邊,我正想著大家如何將他拖上去,就見他將右手的小板凳向車上一拋,喊了聲:接倒!接著腰向下一弓,左手一撐,身體突然彈了起來,右手趁勢抓住車板,一個引體向上一甩,翻過車廂擋板,穩穩當當地坐在小板凳上。整個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簡直是在演雜技。轉眼車開走了,也沒有見有人喝彩讚揚,可能是見慣不驚了吧。可我站在那裡,好一陣沒回過神來。唉,要是在現在,絕對可以上殘疾人運動會一顯身手!

北碚天府煤礦故事——北川鐵路邊的凡人故事

鐵路為礦區人們的生活習慣帶來巨大的衝擊,人們也在不斷地適應這個變化。

運煤大軍被“消滅”了,而“運煤小軍”依然存在,他們將目光瞄準了後槽山上的小煤窯、石灰窯,樹林等資源,將煤炭、石灰挑下山來上車,將支護、建築用的木材運到山下收購點,將山下的建材、日用品挑上後槽,同樣可以掙到錢。人們也逐漸習慣了交通規則,火車壓死、壓傷人的事故越來越少。黑三兒這類人的“市場”被逐漸清除,頭目黑三兒在“鎮反運動”中因罪行累累、不思悔改而被公審槍決。

北川鐵路將分散的煤廠整合成了天府煤礦這個大企業,也孕育出了一支產業大軍,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


北碚天府煤礦故事——北川鐵路邊的凡人故事

出品人 | 劉懿鋒

作 者 | 未心十

排 版 | 微 瀾

策 劃 | 高晨露

講述人文故事 | 寫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鐫刻時代瞬間

新時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微信ID:北碚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