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上海人遭受如此多的非议,看看易中天怎么说

有人问笔者,为何上海人如此受到大家的反感,

笔者不由得想到易中天先生在《读诚记》中的这段话:

上海人太精明,事事精打细算;他们爱扎堆,一群人用全国人民听不懂的上海话叽叽歪歪;他们崇洋媚外,总是外国月亮比中国圆;他们布尔乔亚,擦脂抹粉妖娆妩媚;他们排外,他们歧视乡下人…… 总而言之,他们很坏,很不合一些论者的口味。 但另一方面,论者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总归有些酸溜溜。因为上海姑娘俊美、楼房高大、器具精致典雅、人们彬彬有礼,总之他们生活得让批评者艳羡和妒忌。 其实,上海人远比那些抽象的概念要复杂。 有人说上海人精明,但上海人的精明,无非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去主动侵占他人的事情,上海人做得未必多。 有人说上海人抠门,但是上海不但是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源地,而且在建国后的灾难捐款中,上海人的人均捐款数肯定名列三甲。 有人说上海人猥琐,然而今天中国体育明星中,形象最健康的姚明、刘翔都是地地道道上海人,文艺界绯闻最少的孙俪,则是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小囡囡。 还有人说上海人崇洋媚外,却不想想,从英雄钢笔到江南造船,中国近代的民族品牌不但大多产生于上海,也是上海人心头的骄傲。 北方人经常笑话说,上海人如何叽叽歪歪,两个大男人在公交车上为屁大点事能吵一路。这种说法,让人觉得上海人很没有“素质”。但倘若在言说者本乡,如君子国的君子们,大家能彬彬有礼,谦恭礼让,那上海人倒也自甘是野人了——要命的是,您那里真是君子国? 事实总是相反,多数言说者总是和本乡人对比,“在俺们这,早拎着砖头脑袋开瓢了”。从血性上看,上海人当然很怂包,从理性上看,则是相对文明的。 还有外地人总归说上海人是如何爱钱、如何势利的。但批评者却忘记了,上海是中国最早提倡自由恋爱,取消婚姻彩礼的地方。那时,大多数地方的新人们,还在为彩礼闹红脸。 毫无疑问,对于上海人的描述和评判,大多数时间,尤其在北方的强大媒体话语权力面前,上海人是沉默的。 但另一方面,上海人又体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并没有人因为巩汉林的丑化去掌掴巩汉林,他们依旧过自己的市井小民的日子。 15年前,笔者在上海城隍庙文具批发市场买文具,结果把通讯录丢在一个文具摊上。一个星期后,我找到了这位摊主。他说很笨拙的普通话,那种学说普通话的 声调更像一个孩子。他从一个信封里拿出我的通讯录说,“我已经按照号码给你同学打过了,他们说你上课去了。我正准备给你邮寄过去”。我的同学说:“你又打电话又邮寄,不亏大了”。那个上海男人有点腼腆地说:“做生意是做生意,做人是做人嘛。” 这就是上海人。在他们身上,不断融合商业社会的精明、理性,又保留着中华文化的优雅、仁义。 这种内规则就是市民理性,它用一种平和淡定的态度来观察世界,判断是非标准,有时候会更自利一些,但这无疑是中国人现代性格中最为文明理性的地方。 ——易中天《读城记》


为何上海人遭受如此多的非议,看看易中天怎么说

他还说:

我认为,这些非议和闲话(对上海人的),其实至少有一半左右是出于一种文化上的偏见,而且未见得有多么准确和高明。说得难听一点,有的甚至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以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化观念去抨击上海人,或者对上海的先进与文明(比如上海人特有的“经济理性”、“个体意识”甚至“卫生习惯”等等)“看不惯”或“看不起”。比方说,看不惯上海人的衣冠整洁、处处讲究,就不一定有道理;看不起上海人喜欢把账算得很清,也大可不必。但是,无论外地人对上海人的抨击和批判有理也好(上海人确有毛病),无理也好(外地人观念相对落后),上海与全国其他社区之间差异极大,总归是一个事实。上海固然完全不同于农村(因此上海人特别看不起“乡下人”),也总体上基本上不同于国内其他城市(上海人所谓“外地人”,便主要指国内其他城市人)。这也是上海与北京、广州的最大区别之一。北京模式是“天下之通则”,省会、州府、县城,无非是缩小了和降格了的北京。它们当然很容易和北京认同,不会格格不入。广州则介乎北京与香港之间,既可以与北京认同,又可以与香港认同,更何况广州在岭南地区,还有那么多的“小兄弟”,何愁不能“呼朋引类”?上海却显得特别孤立。它甚至和它的临近城市、周边城市如南京、杭州、苏州、无锡也“不搭界”,尽管上海曾被称为“小苏州”,而无锡则被称为“小上海”。但上海固然早已不是苏州的缩影,无锡也决非上海的赝品。更何况,别的城市或许会仿效上海,上海却决不会追随他人。上海就是上海。

易中天的言论,很好的诠释了上海文化与其他地方的偏差,那种格格不入。面对文化上的偏差,立场先行的网民是不会对文化有任何的尊重,面对与自己无关的个性标签,只会在鄙视中,搜索存在感。


为何上海人遭受如此多的非议,看看易中天怎么说


正是因为上海先进,上海发达,上海繁荣,上海把现代文明很多东西由此地带到全国,使得他必须承受酸溜溜的态度,妒忌的心态,找自尊的卑暗,刷存在的言论。

如今有许多人,以怀旧的态度,黑上海的现代化与繁荣;

以人情的传统,曲解上海的自律与不给他人添麻烦的城市性格;

以互联网IT男创业的偶然成功概率为成功必然条件,唱衰上海数百年来金融,商业的积淀组成的经济地位。

另一方面,却又巴不得,把稍有起色的城、县、市、镇叫做一个“小上海”。

为何上海人遭受如此多的非议,看看易中天怎么说

面对满眼只有愤怒和嫉妒的网民,没有什么是他们所不能黑的。

而作为一个上海人,笔者也深刻的意识到。互联网上的煽动,让一些上海话都说不流利的年轻上海土著人,产生莫名的优越感。存在感可以有很多,户籍只是一方面,并不是绝对的,我并不认为,整天在老工房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自己的不成功说成是时代与国度的责任的人,能有什么值得优越的,当你的优越感只限于你那户籍时,除了户籍你就是个一无是处的上海人,你的一举一动,只会更丢我们上海人的脸。

对于上海人以及上海遭受的言论,你怎么看?

#上海# #上海人# #易中天# #上海工作# #沪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