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傻錢多?中國地產足球的深度分析

2019年,中超16家足球俱樂分析其股東背景,幾乎全部為房地產企業,分別是廣州恆大、北京國安、廣州富力、大連一方、山東魯能、綠地申花、上海上港、江蘇蘇寧、天津泰達、河南建業、華夏幸福、武漢卓爾、北京人和、深圳佳兆業。

2020年,深圳佳兆業、貴州人和降級,青島黃海和石家莊永昌兩傢俱樂部升入中超,這兩傢俱樂部股東企業也均屬於房地產企業。現階段中國足球仍然是房地產行業的天下。

人傻錢多?中國地產足球的深度分析

地產足球

房地產企業在中超的迅速壯大,有其歷史必然性。一是足球是個資本密集型行業,通俗講是個燒錢的地方,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而中國的房地產企業歷經十多年高速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有足夠的投資金支撐;二是投資足球非常有利於企業和目標對象的溝通,快速提高品牌的價值和公眾認知度。中國足球受眾很廣,上到國家領導、商業巨賈,下到文化精英、工薪百姓,這也意味著無論是頂級豪宅還是物美價廉的經濟適用房,房地產商都能找到足夠多的目標客群;三是對房地產企業銷售來說,廣告營銷是其主要手段,而投資足球,能獲得極高的媒體曝光度,像中超開幕式有25家電視臺現場直播,300多家媒體報道。關於恆大的報道遍佈媒體的體育、娛樂,甚至時政版面。體育營銷的廣告模式被房地產企業廣為接受並群起模仿;四是房地產企業通過投入足球,能跟政府拉近關係,獲得較低價位的土地。因此,足球行業成為房地產企業營銷的極佳平臺。

人傻錢多?中國地產足球的深度分析

恆大老闆許家印

房地產企業投入足球,短期內買來大量外援,提高了聯賽觀賞性,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足球的影響力,但隨之產生了大量泡沫和問題。

一是隨著房地產企業的進入,中超的總投入不斷衝高。1994年時的總投入才8000萬、1996年突破億元、2003年4億、2010年5億、2011年15億,而2019賽季16支中超球隊的預算加起來超過150億元。這些投入很大一塊都花在引進外援和外援工資方面,短時間過度的砸錢很容易造成一種後果,外援的轉會費和工資虛高,催生了泡沫。穆裡奇就是一個例子,2010年賽季,穆裡奇加盟還在中甲的廣州恆大。當時他的年薪並不高,僅72萬美元,只是後來的孔卡的十分之一,還不如鄭智等本土球員。隨著高薪球員加盟,穆裡奇工資水漲船高,拿到了250萬美元年薪的合同。這多出的178萬美元,最終是由買恆大地產房子的普通大眾買單。

人傻錢多?中國地產足球的深度分析

二是在中國,房地產本身就是畸形的、虛高的、被泡沫所包裹的一個產業,而中國足球的雞蛋全部都放在這一個籃子裡,今後存在巨大風險。從經濟規律來看,沒有一家產業是可以永遠輝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提出:要繼續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不動搖。中國足球依附著房地產企業,如果房地產行業危機到了,失去給足球輸血的能力,那整個足球行業面臨著衰退,結果重負之下難以為繼,必然引起聯賽倒退。日本J聯賽就曾經歷過這樣的階段。


人傻錢多?中國地產足球的深度分析

三是房地產足球影響了中國足球后備力量的培養。房地產企業最追求的是廣告效應,也就最追求短期成績。培養球員需要深厚的根基和時間週期,成材率很難達到很高。恆大的模式讓很多人看到與其培養球員,不如買球員來得效果更快。因此,房地產俱樂部梯隊的建設會成為一個薄弱的環節,長此以往,中國足球后備力量會進一步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