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一、走访微缩竹编艺人

徐茂盛

武义竹编被列入金华市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编是用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是家用器皿编织的主要材料。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塑料、不锈钢、铝合金等替代品进入人们的生活,逐渐取代了竹编制品。但是,在所有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态的职业就是手工艺人。民艺总是由人来表现和传承的,因此手工艺品也是带着生命温度的器物。

在金华武义璟园的一个竹编工艺品工作室里,我们看到了一些小型的竹编农用器具,这些器具看起来小巧玲珑,最小的甚至手可盈握,如箩筐、畚箕、火笼等,让越来越远离农耕文明的现代人爱不释手、发出赞叹。这个工作室的主人是一位70多岁的竹编手艺人,名叫徐茂盛。我们去拜访那天,他不在工作室里,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竹编民艺,于是我们专程跑到他家去。徐师傅家住武义县开发区(白洋街道)西村,去他家的时候,碰巧他和老伴都在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走进房间,吸引我们眼睛的就是摆在箩筐里的一个个精巧的微缩竹编工艺品。他还给我们看了一些简单的传统竹编工具,如砍竹刀、手锯、大刀、小刀、刮短挖勺、圆凿和方凿、篾刀、竹雕刻刀等。同时,还给我们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刮篾刀将竹篾刮薄、刮光滑,用匀篾刀削匀篾片竹丝,使之达到宽度均匀,而这些全凭手感与经验。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他说无论产品如何变化,手工技艺的基础还是一样的,做竹编首先要准备材料,即备料,光备料就有20多道工序,全是手工。第一步是选择适当的竹子,一般一年生的,不能用老竹子,也不能用太嫩的。现在竹子不用他们自己到山上去砍了,都是去买来的。砍竹子也是有讲究的,要两面砍,不能把竹子表层的筋伤了。他说,用来编竹器的竹篾就是竹子最外面那一部分,伤了就不能用了。接下来剔除掉枝叶,锯成一截一截的,再把口子削平,然后是刮青,用刀把竹子表面的青色刮去,再把竹节纵向剖成1厘米宽的竹片。这个时候就可以取篾了。篾匠篾匠,最关键的是会取篾。取篾就是把竹片最外面的一层剥下来,把它分成四层,取的篾很薄,透明的,是靠近筋的表皮,很软。竹篾做好后,根据产品不同,把竹篾分成不同的竹丝,精细程度从10丝直到24丝。他还介绍了竹编的基本工艺流程,即起底、编织和锁口。

闲不住的他顺手拿起未完成的活计,坐在竹椅上干起活来。边干活边聊起自己的故事,他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对手艺的看法朴实而简单,刚开始就是一种谋生技能。十二三岁时,徐茂盛和竹编结缘。有一天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永康师傅在村子里帮一户人家编竹席。看到师傅用精致的手法,慢慢地把一张竹席编织成形,徐茂盛看得十分入迷。就在这一年,他决定辍学,跟着这位师傅学习竹编的手艺。在16岁的时候,徐茂盛出师回家,竹编就成了他一辈子的事业。那时候,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徐茂盛还记得,家里有4亩田,都是自己的妻子在打理。早年间,有手艺的师傅是很受人尊敬的,被尊称为老师,谁家要做竹席、箩筐,都亲自上门来请徐茂盛,吃饭的时候,手艺师傅没有上桌,其他人甚至都不能坐下。那时候,来找徐茂盛学艺的人也不在少数,徐茂盛曾带过七八个徒弟,都是永康人,他把从师父那里学到的手艺都教给了自己的几个徒弟。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他说:“现在竹编手艺人这个行当也变得不再抢手,人们对于纯手工制作这些竹编物的手艺师傅,似乎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看重了”。那段时间,除了一些水果大户和鱼农等需要做箩筐以外,就基本没什么活了。他开始一度为自己的经济来源感到担忧,甚至有拿起农具下地干活的想法。但几十年都没下过地的他,在田里做农活实在有些为难,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

58岁那年,徐茂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在电视上看到有个关于介绍微工艺品的节目,而这其中正好有他擅长的竹编。这让徐茂盛灵机一动,他觉得这些工艺品对自己来说,并不陌生,只不过是个头比一般的农具要小,做起来应该不会很难,可以尝试,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徐茂盛开始研究制作微型竹编。但是开始做以后,他才发现,尽管微缩版的农具个头很小,但相对于大型农具,做起来一点也不省力。首先编制微缩版农具所用的篾条都很细,编惯了大型农具的篾匠编这些小细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次,微缩版农具的精致度要求更高,在编的过程中,有些微型农具如果有根篾断了,就要全部拆掉重编。在这过程中,徐茂盛从一些简单的小东西开始做,逐渐将这些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完善起来,做得也越来越精致。

他还拿出笔记本给我们看了他记录的制作每样微缩竹编的尺寸和手绘图样。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最后,他说:“自己的儿女也都不愿意继承这门手艺,都选择了其他行业。传统的东西实在太廉价了,做竹编,要花很长时间,也赚不了几块钱。年轻的都愿意出去打工,不愿意在家做这个事。要学得好,学得精,需要很多年,又费力气,又挣不到钱,谁愿干呢?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唱歌跳舞、玩电脑游戏、看手机,编竹编需要心静,这样的人很难找到了。我现在这么大年纪,再没有人来学,说失传就失传了”。

打扰了他们这么久,我们实在感到不好意思,临走时花了50块钱,挑选了一个小巧玲珑的鱼篓带回家,老家父母问起价格都说好贵,看来徐师傅说得对,传统的东西确实太费时间,又太廉价了。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二、走访竹编非遗传人——何文良

为了走访竹编艺人何文良——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专门跑到了武义郭洞,一个风景秀丽的古村。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1961年出生,15岁就开始做篾匠,制作农村普遍使用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到现在已经从事竹编手艺40多年了。1998年7月,郭洞景区对外开放,开启了武义旅游开发的序幕,也改变了他的人生,他由一个篾匠华丽转身变成了竹编艺人。当时来郭洞做旅游开发规划的省市专家和县领导看到何文良制作的许多竹编作品,便建议他用微缩竹编工艺制作农具,并鼓励他说,改行做竹编工艺不仅可丰富新景区业态,也能让他在家门口致富扬名。

何文良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甚至带我们到他家去,向我们展示了他珍藏的艺术品,并且不厌其烦、如数家珍地一一作了介绍,同时把这么多年来有关他和竹编艺术的报纸、杂志、书刊、照片等都拿出来给我们看,言谈之间充满了自豪。他的竹编非遗传承事迹被央视、人民日报、浙江日报、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和本地媒体广泛报道,他的竹编代表性作品金丝灯笼、箩筐等还在影视剧《康熙私访》《少林寺传奇》《聊斋志异》等中充当道具。2005年,他创作的竹编金丝灯笼(含灯笼和垫)、火笼、箩筐、簸箕、菜篮、米筛、托盘等申报了8项国家发明专利。

但是他又说: “刚开始转型试做微缩竹编工艺的困难真的是难以想象的。微缩版竹编农具个头虽小,但构思制作起来并不比大件实用农具简单,小个工艺品的灵巧精致度要求很高,制作时有一根竹篾断了,就要拆掉全部重新编制”。当时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当篾匠已面临失业危险,何文良只有凭借几十年的竹编经验开始钻研制作微缩版的竹编农具。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底子,但脑子活、爱摸索,能够屡屡在创新中打开新天地。何文良在制作常规农具间隙,爱看书、常到离门口不远的何氏宗祠观摩先人留存的古老农具,从前的农耕器具和生活起居日常用品现在成了非遗了,文化历史和艺术内涵的含金量变得更加厚重了。经过40多年的摸索创新,他能还原出江南农耕时代的农具器具簸箕、箩筐、犁、耙、耖、风车、水车,以及自行车、鱼篓、葫芦、米筛、花瓶、金丝灯笼等40多种作品。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他指着一个长长的竹制品,介绍说这就是竹夫人。清代赵翼《陔余丛考》载:“竹夫人是编竹为筒,空其中而窍其外,暑时置床席间,可以憩手足,取其清凉也”。由于它特殊的形状,除了消暑之用,在浙江宁波民间还是“男性的象征”,在嫁妆中,它和“子孙桶”两者缺一不可,代表传宗接代。在民间,竹夫人还有弃妇的形象。《红楼梦》中有一道灯谜:“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就是“竹夫人”,意思是说如果女子不能为丈夫生下子嗣,无论出嫁时多么风光,都有可能成为弃妇,到时候只有冰冷的竹夫人陪伴她度过漫漫长夜。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竹夫人

他参加展会时看一眼塑料鸭型水果盘,回家就反复琢磨,能用竹子编出精致实用、栩栩如生的鸭型果盘。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鸭型果盘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鸭型果盘


他会在米筛中制作出微缩版武义人文地标“温泉之城”这种具有空间感的立体竹编。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温泉之城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这就是入选首批非遗的代表作——金丝灯笼


他作为竹编非遗的传承人,同时还兼做“非遗进校园”的校外辅导员,其中最常去的是武义县古竹小学,该小学位于省级万亩竹产业基地的大田乡,有着浓浓的竹文化氛围。外形精美、栩栩如生的“非遗”竹编工艺品勾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在课堂上,何文良手把手教学生编制装谷用的箩,放菜用的篮子等工艺品,为传播传统民艺和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回到摊位上,他又现场演示了如何用篾刀劈蔑丝的绝活。只见他拿起简单的工具,顿时翠竹飞花,瞬间就被他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越分越细,劈出了又薄又柔的篾丝。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告别时,突然要下雨了,我们连忙帮他用塑料布把摊位盖起来。感觉他像父亲一样的忠厚和老实,神情里有说不出的孤寂与落寞,我们打扰了他半天,实在不能为他做什么,于是匆匆离开。

木心老人有一首诗《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里黑暗无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子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我们不禁感叹,这一件件带有手艺人生命温度的器物,不仅仅是材料与工艺的组合,也是一段过去的慢时光,更是一段回忆里的喜怒哀乐。

三、指尖上的国粹—竹编的保护与传承

竹编工艺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门类,几千年来大多沿袭作坊的形式,工艺传承多采取师傅带徒弟或者子承父业、口传身教的模式。随着农耕社会的衰落和工业文明的兴盛,竹编工艺变得越来越冷门,出现了从业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如今,“文化自信”备受重视,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下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指尖上的国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如何保护和传承竹编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和精神内涵,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竹编艺人尤其是立体竹编艺人的保护力度。从事竹编的老艺人本来就越来越少,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从事平面竹编的艺人,从事立体竹编者则凤毛麟角。中国东阳竹工艺大师何福礼就是这样的立体竹编大师,他通过故宫博物院的层层筛选,入选了故宫乾隆书斋“倦勤斋”的修复工程,被誉为“天才的艺术家”。他认为在保护传统民艺上,传承人和大师是活载体,是最稀缺的资源,国家和各级政府,一定要在保护他们的基础上,给他们提供创作、授徒和研究所需的基础条件,以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加入。他毫无保留地说:“只要喜欢竹编,我都愿意教”。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其次,完善竹编教育,特别是相应的职业培训体系,进一步开发产业人力资源。目前很少有专门传授竹编技艺的培训学校,民营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也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浙江东阳在木雕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从大学到中等技校再到聋哑学校都开设了木雕培训班,学艺者可获得政府一定的经济补助,而与之并称为工艺“奇葩”的竹编却始终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能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竹编课,用三年时间就可以培育出一批熟练的技术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民间竹编艺人走进中小学校园,开拓第二课堂,将“工匠精神”融入青少年教育之中,让高超的技艺能够传承下去。

同时,出台竹编产业中长期保护和发展规划。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市场,进行差异化保护与开发。传统竹编还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市场化程度也不高,产业化程度更低。市场上充斥着许多低端、粗放的竹编制品,缺乏高端的艺术竹编产品,不利于竹编产业的推广和发展。有关部门可以指定竹编基础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在政策、资金和人才上给予支持,鼓励从业者授徒、传艺,做大竹编产业。

当然,数字化保护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开发中的重要保护方式。竹编工艺具有活态性和地域性,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博物馆,将工艺特色记录下来,构建传播学习的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推动竹编工艺的普及与传承。

再次,要结合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竹编文化产业旅游。我国的竹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竹文化旅游不仅为景区或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旅游资源,也能让传统的竹编艺术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另外,最重要的是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融合发展。传统的竹编制品往往千篇一律,如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结合起来,推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和消费观念的产品,这就需要为竹编产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产生更多更有创意的设计。比如,竹编在家居创意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竹编灯具。现代人选择灯具不仅考虑照明效果,还讲究丰富的室内视觉感受。传统竹编工艺用细篾条编织的灯罩让光源变得温暖而不刺眼,能够营造出温馨朦胧的氛围。

最后,还要学习借鉴国外的竹编工艺理念。比如,在日本,竹编艺人不断创新编织纹样,编织方法打破了平面的局限,延伸到三维的立体空间。立体竹编或将成为未来竹编的重要发展方向。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日本竹艺大师中臣一(Hajime Nakatomi)的精美竹编


科普成果 | 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②

日本竹编中的淡淡禅意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会有一种追求复古和自然的天然倾向。《留住手艺》的作者盐野米松说:“生活的变迁势必要使一些东西消失,又使一些东西出现,这是历史发展的惯性”。没有传统的衰微就不会有“留住手艺”的愿望,正是这类传统的衰微,才激起人们保存、珍惜并复兴它的兴趣。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20KPW15M

课题名称:武义微缩竹编—指尖上的农耕风情

课题负责人:何雅叶

工作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