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希望把事情永久地握在自己手裡,天地都不能長久,何況人呢?

人類愚不可及之處便在於,總希望什麼事情,都能永久地把握在自己的手裡。“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這是原則。

老子曰,“希言自然”。“希言”,佛曰“不可說”。“道”究竟是什麼,該如何描述?朋友們,你們有答案嗎?

南懷瑾老師說,人生的規律,逃不過一個法則,有生必有滅。人類愚不可及之處便在於,總希望什麼事情,都能永久地把握在自己的手裡。“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這是原則。原則歸根究底,便是所希言的自然之道。南懷瑾老師一直告誡世人,不要企圖將任何事都抓在手中。

人總希望把事情永久地握在自己手裡,天地都不能長久,何況人呢?


天道不可說,所以屈原才向天提出疑問:“請問:關於遠古的開頭,誰個能夠傳授? 那時天地未分,能根據什麼來考究? 那時渾渾沌沌,誰個能夠弄清? 有什麼在迴旋浮動,如何可以分明? 無底的黑暗生出光明,這樣為的何故? 陰陽二氣,滲合而生,它們的來歷又在何處? 穹的天蓋共有九層,是誰動手經營? 這樣一個工程何等偉大,誰個是最初的工人? 這天蓋的傘把子,到底插在什麼地方? 繩子,究竟拴在何處,來扯著這個篷帳? 八方有八根擎天柱,指的畢竟是什麼山……”

天問,就是屈原對於客觀世界一切不可解、不合理的現象的問難,正如郭沫若所說:“是屈原把自己對於自然和歷史的批判,採用問難的方式提出。”

有人笑言:“算命之人命運都很坎坷,不是孤單一人無親無故,便是身有殘疾病魔侵擾。上天要麼是怨你洩露天機懲罰你,要麼怨你信口開河懲戒你。天機不可洩漏,洩露絕非天機。”佛曰:不可說,不可說。得道昇天,涅槃成佛,在上天的考試中,必有一道題是保密的。

人總希望把事情永久地握在自己手裡,天地都不能長久,何況人呢?


芸芸眾生,一切皆有道。春暖時節,花開正豔,生命的燦爛一覽無餘,但花開之後就有凋謝的那一天,就像生命必有終結之時一樣。可是生命的燦爛平息之時,生命並不會停止,就像莊子所說的那樣,“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生命會繼續生生不息地存在下去。正如白居易的一首詩所寫得那樣: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有一個人搭船到英國,途中風暴來襲,全船的人驚慌失措,只有一個老太太非常平靜地禱告,神情安詳。等到風浪過去,大家脫離了險境,這人很好奇地問這位老太太,為什麼風暴襲擊之時一點都不惶恐畏懼。老太太回答:“我有兩個孩子,女兒已經被上帝接走,兒子住在倫敦。剛才風暴肆虐時,我就向上帝禱告,如果接我回天國,我就去看我的女兒,如果讓我留在人世,我就去看我的兒子,其實到哪裡去都一樣,又有什麼可害怕的呢?”把命運交託上蒼,充實而用心地過好生命中每一天,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都不會懼怕。

王國維曾說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之境界,“昨日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光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當人們跳出了前兩重境界,便會發現人生驀然回首間的幸福,那種體悟便是道的真諦。

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好比那一次的回眸,又像是迦葉尊者的拈花一笑,只有聽者懂,說者明,卻心領神會。真正的真理往往難以用一個答案來界定,那就用心來體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