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自己腦子壞掉了,三個小妙招培養孩子作業好習慣

米樂放學回家後先是在小區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然後回家看電視,媽媽下班督促他趕緊寫作業,米樂就像沒有聽到一樣,繼續看電視,媽媽放大聲音,米樂還是不理會,媽媽很生氣罵米勒你是不是腦子壞了,米勒看著媽媽說“是的,我就是腦子壞掉了”


孩子說自己腦子壞掉了,三個小妙招培養孩子作業好習慣


因為作業問題爆發的親子矛盾越來越多,事實上孩子不喜歡寫作業是正常的,就像沒有人天生喜歡工作,除非工作解決他的某些需求,有工資,有成就,有意義等等,孩子寫作業或者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喜歡作業的孩子大都面臨以下問題:


孩子說自己腦子壞掉了,三個小妙招培養孩子作業好習慣


1、父母嚴防死守,孩子敬而遠之。

“吃完飯寫作業”“今天必須寫完”“寫不完別睡覺”“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都不會”一提起作業,孩子腦海裡都是關於父母因為作業如何對自己嚴防死守,如何批評辱罵,如何諷刺打罵,這樣的情形下,作業就成了孩子和父母之間關係的導火索,父母會因為作業問題隨時點燃帶有殺傷性的“情緒武器”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和歸屬感,那麼孩子自然就逃離,反抗或者厭惡。

相反的如果父母可以信任,將作業的主動權交還給孩子,讓孩子對作業的結果負責,則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激發孩子做作業的動力,或許會是不一樣的結果。


孩子說自己腦子壞掉了,三個小妙招培養孩子作業好習慣


2、作業讓孩子感到壓力和痛苦

孩子對於作業的態度取決於作業這件事帶給他什麼樣的體驗,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有沒有價值感和成就感,如果孩子在作業中體現出學習的快樂,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並能因為不斷學習而獲得成就感,那麼就會對作業這件事產生興趣

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人體大腦中的一種酶,受到壓力誘發,就會攻擊大腦海馬區域負責調節神經突觸的分子,使其神經細胞間交流變少,進而導致情緒煩躁,理解力和記憶力下降。

當作業這件事帶給孩子壓力和痛苦的體驗後,孩無論是孩子的情緒狀態,還是理解記憶能力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而讓孩子對作業這件事失去興趣,愛因斯坦曾說:“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他遠遠超過責任感”


孩子說自己腦子壞掉了,三個小妙招培養孩子作業好習慣


3、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需要經過下面三個階段才能形成。

第一階段 興奮期

這一階段因為好奇,孩子會很有興趣的去嘗試,也很有動力去做,做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得到積極的反饋,就會一直堅持下去,相反如果遇到很多困難和阻力,這時候就會出現退縮傾向。就像作業,最開始因為好奇所以願意嘗試做,但是慢慢發現做作業即費腦也費神,做不好還會挨批評,這時候就會不想做,逃避做,不願意做。

第二階段 倦怠期

這是很多人養成習慣失敗的關鍵點,但是如果能夠堅持過這一段,掌握正確的方法和工具,後面就會越來越好,直到成功。這樣的行為曲線在孩子身上表現更加明顯,如果說成人需要一週開始進入厭倦期,那麼孩子可能只需要兩三天就會進入厭倦期,

第三階段 穩定器

如果在第二階段中找到正確的方法和工具,而且能夠獲得顯著的結果,例如做作業收到來自父母老師和同學的鼓勵,考試成績排名提升等等,就會給孩子帶來動力並堅持下去,最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進入穩定期


孩子說自己腦子壞掉了,三個小妙招培養孩子作業好習慣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呢?

一、制定學習目標

目標是孩子學習路上的燈塔,指引孩子不斷前行。為孩子制定有效適合的學習目標,有助於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一二年級的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孩子在小學時的學習成績並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學習能力,比起成績,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優秀學習能力的重要體現。

二、先扶後放

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是一項新的挑戰,在開始的時候父母需要承擔“輔導員”的角色,教會孩子如何學習,怎樣高效學習以及學習的技能和辦法,就像孩子開始學習寫字的時候,一定離不開父母手把手帶孩子做,然後及時講解和示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才能學會如何正確的書寫漢字,但是等到孩子學會的時候,父母們就要大膽放手,相信孩子可以做好,並及時鼓勵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強化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


孩子說自己腦子壞掉了,三個小妙招培養孩子作業好習慣


三、讓主動意識成為火車頭

“吃完飯寫作業”“趕緊寫作業”“快點寫作業”家長的“嚴防死守”在孩子眼裡,父母最喜歡的事就是讓自己寫作業,只要自己寫了,父母就高興,所以孩子認為作業就是給父母寫的。小菲老師的孩子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孩子從外面玩回來…

“媽媽我要看電視”

“好啊”

“媽媽你對我真好,我也會對你好的”

“讓你看電視就是對你好嗎”

“是啊,就像我寫作業就是對你好”

所以父母的強制,指責,批評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作業的主人,自己只是為了父母在做作業。讓孩子成為作業的主人,主動承擔火車頭的作用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父母要把對於作業的權利交還給孩子,讓孩子成為作業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主動做作業的習慣。

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橄欖球教練沒有教五花八門的矩陣,而是隻教了幾種,並要求學員們反覆訓練,直到他們的動作自然而然的出現,而且別人幾乎無法追上他們的速度。這也是培養孩子作業習慣的重要意義和精髓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