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談略·其人

汪亓/文


而今的河南孟津會盟鎮老城村,坐落著一片佔地面積180餘畝、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的明清風格的建築群落。其中五進深宅大院,青牆碧瓦,屋明室淨,高低錯落,格局嚴整,此間的主人就是明弘光政權內閣大學士、清禮部尚書——王鐸。王鐸官居高位,書畫兼擅,為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


王鐸談略·其人


王鐸其人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十樵、石樵、嵩樵、雪山、煙波漁叟等,河南孟津人,是明末清初的書畫家、詩人。明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崇禎年間官至禮部尚書。南明弘光朝官至大學士,貴為次輔之位。清軍南下,攻陷南京,王鐸與弘光朝諸多大臣迎降,後受命以原官禮部尚書管弘文院學士事。清順治九年(1652)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諡文安。


王鐸談略·其人


天幸寒門

孟津是黃河河道狹窄之處,據傳大禹治水時在此建立渡口,故名。王鐸的十世祖王成自山西洪洞縣遷來此地,於是家族繁衍,世代生息。

王鐸幼年之時,家境貧寒,生活艱辛,曾有“不能一日兩粥”的苦狀。14歲時師從舅父陳燿,得其指授篇章,16歲入庠,愈發勤奮。

天啟元年(1621)八月鄉試中舉,冬日入京準備次年會試。天幸寒門,不負眾望的王鐸連科及第,殿試名列三甲第五十八名,從此步入仕途。

當年六月,與倪元璐、黃道周等36人同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之後,歷任翰林院檢討、經筵侍從官、翰林院侍講、右春坊右諭德、少詹事、禮部右侍郎等職。

面對明末宦官亂政、黨派內爭的政治場面,為人謹小慎微的王鐸並未過多裹挾其中,雖然自居清流,政治思想傾向於與之關係密切的東林名士呂維祺、倪元璐、黃道周等人,但未如復社成員、東林黨人言語激烈,與閹黨發生尖銳矛盾,所以做官之路算得平穩。


王鐸談略·其人


入閣輔政

崇禎十三年(1640),王鐸欲南下就任南京禮部尚書,因戰亂而避亂於懷州(今河南沁陽),傾力相助自洛陽逃亡至此的福王王妃與世子朱由崧,為其後成為南明重臣埋下了伏筆。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軍隊攻入京師,明思宗朱由檢行至紫禁城北的煤山,自縊身亡。

五月,朱由崧監國於南京,因念舊時照顧之恩,召王鐸為東閣大學士。次月,王鐸從蘇州一帶前來南京,即入內閣,成為次輔,位置顯要。

弘光一朝,外有李自成軍隊和滿清入關的軍事威脅,內有朱由崧耽沉酒色,疏於朝政,加之馬士英、阮大鋮等奸臣禍亂朝綱,時勢動盪,憂患依舊。

儘管王鐸有中興大業之思,在不及一年的時間裡屢次上疏,針砭時弊,提出應對之策,無奈大勢已去。


王鐸談略·其人


失節降清

弘光元年(1645,清順治二年)五月,豫親王多鐸率軍攻陷南京,王鐸與禮部尚書錢謙益等眾多官員做出了同一選擇——投降清朝。因首輔馬士英已經落荒而逃,故王鐸成為南京降清明臣中官階最高之人。

順治三年(1646)正月,清廷封王鐸為禮部尚書,充《明史》副總裁。順治六年(1649)正月,授禮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實錄》副總裁。

順治八年(1651)夏,王鐸奉旨祭告華山、峨眉。歸途之上身染重疾,及至家中未久便不治而逝。

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帝在命國史館修編《貳臣傳》時,將“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受命,輒復畏死幸生,忝顏降附”的王鐸、洪承疇、宋權、錢謙益等列入其中,為他們貼上了官方認定的“貳臣”標籤。

其實,仕清之後的王鐸與錢謙益、龔鼎孳等文人均備受心靈折磨,各自採取了不同的帶有自汙性質的行為,以逃避內心的慚疚以及世人的譴責。

錢謙益為王鐸撰寫的《故宮保大學士孟津王公墓誌銘》記載:“(王鐸)既入北廷,頹然自放。粉黛橫陳,二八遞代。按舊曲,度新歌,宵旦不分,悲歡間作。”也許,這既是王鐸的生活寫照,也是同為“貳臣”的錢謙益的自況。


王鐸談略·其人


詩書傳世

在為官從政之外,王鐸的詩文、書畫皆有成就。

其詩名揚當時,有中州詩派代表人物之美譽,論者稱“中州苞靈孕秀,固多詩人,近如大宗伯王覺斯先生,其磅礴穎灝之氣,能令操觚之士變色避席”(魏裔介《兼濟堂文集選》卷五《張越青留別詩序》)。

其詩文著述為數眾多,由三弟王鑨於順治十年(1653)匯為《擬山園選集》,付梓行世。其中,文體涉及制誥、敕書、奏疏、頌、贊、論、箴、碑、序、策、書牘、記、傳、題跋、墓誌銘等,王鑨在序言裡講到“其卷帙浩繁,約有萬卷,裝潢牙籤,凡五十餘帙”,可知其規模之大。

與詩文相比,王鐸的書畫藝術更為人所熟知……


(原文刊發於《紫禁城》雜誌2016年4月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