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真正打動我們的,從來不是大場面而是細節。

《我和我的祖國》2019國慶節一部口碑炸裂的電影橫空出世,以新中國成立70年間普通百姓與國家息息相關的7個故事為核,譜寫了一曲送給祖國的讚歌。該片上映後,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再次紅遍大江南北,而影片最終也斬獲了30億元人民幣以上超高票房,實為2019年度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代表作品。

《我和我的祖國》真正打動我們的,從來不是大場面而是細節。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融合銀幕光影、巧用敘事手法的範本,而其“迎頭相撞的戲劇高潮和情感高潮”打動了許多觀眾。

《我和我的祖國》之《相遇》一位為研發原子彈而隱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高遠,受輻射影響下,生命垂危。原子彈爆炸成功的一幕將是他人生的高光時刻,亦是影片的高潮段落。高遠與戀人方敏在公交車上偶遇的細節片段。

《我和我的祖國》真正打動我們的,從來不是大場面而是細節。

一個長達6分鐘的長鏡頭,詮釋了一切。三年前,不辭而別,如今相逢卻不能相告。在公交車上心有無數情緒翻湧而來的兩人卻必須彼此正視、不能迴避脫逃。

影片一開始讓觀眾完整地、近距離地感受兩個人物內心的翻江倒海,相見不能相識、欲說只能還休。方敏不斷地說,高遠卻只能默默的聽,這種無法達成雙向反饋的愛,在一動一靜的對比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和我的祖國》真正打動我們的,從來不是大場面而是細節。

接下來,人群,旗幟,歡呼,漫天飛舞的報紙。高遠夢寐以求的祖國的勝利到來了,觀眾為他的夢想實現而感動,更為他生命的最後一刻而悲傷。方敏在人群中拼命想奔向高遠,但鏡頭卻緩緩拉開,兩個相愛卻不能相聚的“可憐人”,在全民歡慶的喜樂氛圍裡面臨永遠的別離。

《我和我的祖國》真正打動我們的,從來不是大場面而是細節。

最後高遠慢慢褪下口罩,將自己真實的樣貌留給那個只能遠遠站著的、自己心心念唸的愛人。情感,也被推到了最高點。

就是我和我的祖國的主題最好的傳達,祖國的歷史,正是那甚至叫不出名字的無數的我,用他們的生命、鮮血、汗水所譜寫的。

《我和我的祖國》真正打動我們的,從來不是大場面而是細節。

《我和我的祖國》之《奪冠》1984年,中國女排爭奪奧運冠軍正實況轉播。那個時候沒有有線電視,都靠天線接收微博信號。而鼕鼕青梅竹馬的夥伴小美即將出國,他們約好走前見面,相互贈送禮品。這時天線發生故障,爸爸又不在家,鼕鼕不得不上房頂調整天線。

《我和我的祖國》真正打動我們的,從來不是大場面而是細節。

先是修天線的鼕鼕和看電視鄰居的兩頭敘事:一方面用大量的動作性短鏡頭,表明鼕鼕的焦急,另一方面,則是看電視的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一邊是心急火燎,一邊是不緊不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再加上鼕鼕從樓上的俯視和樓下眾人的仰視鏡頭的交叉剪輯,構成了一種具有強烈喜劇性的效果。

《我和我的祖國》真正打動我們的,從來不是大場面而是細節。

鼕鼕心急火燎,觀眾略帶誇張,而小美則是一種不知情的迷惑,共同構成了情緒交響,觀眾的心也跟著“提了起來”。鼕鼕究竟該如何抉擇?電影的矛盾點由此凸顯。

《我和我的祖國》真正打動我們的,從來不是大場面而是細節。

經過足夠的情緒積累之後,才讓他回頭直奔房頂天線,這時候用了一連串的仰拍鏡頭,來襯托鼕鼕小孩子形象的高大。而當父親終於出現,鼕鼕再也憋不住自己的情緒,大哭起來,說“咱們家的天線太爛了”。

《我和我的祖國》真正打動我們的,從來不是大場面而是細節。

孩子世界與成人世界的迎頭相撞、個人情感與眾人需求的迎頭相撞、孩子的使命感與少年純真性的迎頭相撞。成全大人們的鼕鼕,失去了與小夥伴道別的機會。喜與悲的雙重交織,為觀眾此時的情感體悟中添上了更復雜的、更說不清道不明的別樣味道。“迎頭相撞”,既是戲劇性的高潮,也是人物形象的昇華,更是觀眾情感的釋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