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真正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大场面而是细节。

《我和我的祖国》2019国庆节一部口碑炸裂的电影横空出世,以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国家息息相关的7个故事为核,谱写了一曲送给祖国的赞歌。该片上映后,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再次红遍大江南北,而影片最终也斩获了30亿元人民币以上超高票房,实为2019年度票房口碑双丰收的代表作品。

《我和我的祖国》真正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大场面而是细节。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融合银幕光影、巧用叙事手法的范本,而其“迎头相撞的戏剧高潮和情感高潮”打动了许多观众。

《我和我的祖国》之《相遇》一位为研发原子弹而隐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高远,受辐射影响下,生命垂危。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一幕将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亦是影片的高潮段落。高远与恋人方敏在公交车上偶遇的细节片段。

《我和我的祖国》真正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大场面而是细节。

一个长达6分钟的长镜头,诠释了一切。三年前,不辞而别,如今相逢却不能相告。在公交车上心有无数情绪翻涌而来的两人却必须彼此正视、不能回避脱逃。

影片一开始让观众完整地、近距离地感受两个人物内心的翻江倒海,相见不能相识、欲说只能还休。方敏不断地说,高远却只能默默的听,这种无法达成双向反馈的爱,在一动一静的对比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和我的祖国》真正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大场面而是细节。

接下来,人群,旗帜,欢呼,漫天飞舞的报纸。高远梦寐以求的祖国的胜利到来了,观众为他的梦想实现而感动,更为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而悲伤。方敏在人群中拼命想奔向高远,但镜头却缓缓拉开,两个相爱却不能相聚的“可怜人”,在全民欢庆的喜乐氛围里面临永远的别离。

《我和我的祖国》真正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大场面而是细节。

最后高远慢慢褪下口罩,将自己真实的样貌留给那个只能远远站着的、自己心心念念的爱人。情感,也被推到了最高点。

就是我和我的祖国的主题最好的传达,祖国的历史,正是那甚至叫不出名字的无数的我,用他们的生命、鲜血、汗水所谱写的。

《我和我的祖国》真正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大场面而是细节。

《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1984年,中国女排争夺奥运冠军正实况转播。那个时候没有有线电视,都靠天线接收微博信号。而冬冬青梅竹马的伙伴小美即将出国,他们约好走前见面,相互赠送礼品。这时天线发生故障,爸爸又不在家,冬冬不得不上房顶调整天线。

《我和我的祖国》真正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大场面而是细节。

先是修天线的冬冬和看电视邻居的两头叙事:一方面用大量的动作性短镜头,表明冬冬的焦急,另一方面,则是看电视的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一边是心急火燎,一边是不紧不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冬冬从楼上的俯视和楼下众人的仰视镜头的交叉剪辑,构成了一种具有强烈喜剧性的效果。

《我和我的祖国》真正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大场面而是细节。

冬冬心急火燎,观众略带夸张,而小美则是一种不知情的迷惑,共同构成了情绪交响,观众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冬冬究竟该如何抉择?电影的矛盾点由此凸显。

《我和我的祖国》真正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大场面而是细节。

经过足够的情绪积累之后,才让他回头直奔房顶天线,这时候用了一连串的仰拍镜头,来衬托冬冬小孩子形象的高大。而当父亲终于出现,冬冬再也憋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哭起来,说“咱们家的天线太烂了”。

《我和我的祖国》真正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大场面而是细节。

孩子世界与成人世界的迎头相撞、个人情感与众人需求的迎头相撞、孩子的使命感与少年纯真性的迎头相撞。成全大人们的冬冬,失去了与小伙伴道别的机会。喜与悲的双重交织,为观众此时的情感体悟中添上了更复杂的、更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样味道。“迎头相撞”,既是戏剧性的高潮,也是人物形象的升华,更是观众情感的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