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已傳染40多人,還“跨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聚集性感染疫情傳染鏈條還在繼續延長。


據黑龍江衛健委4月17日晚通報,2020年4月16日0-24時,黑龍江省省內新增確診病例3例(哈爾濱),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例(哈爾濱4例、牡丹江1例)中的4例,均與此前哈爾濱出現的醫院內交叉感染有關。


4月16日新增的3例本土確診病例,病例1王某3月28日-4月8日,曾在哈醫大一院住院治療,病例2龔某系病例1王某的丈夫,病例3李某系確診病例於某的保姆(於某是此前“引爆”哈醫大一院聚集性感染患者陳某的病友)。


此外,4月16日黑龍江新增的5例無症狀感染者中,來自哈爾濱的4例均與哈醫大一院出現的聚集性感染有關。


1人已傳染40多人,還“跨省”


無症狀感染者1龔某(男,13歲,學生),與16日確診病例王某夫妻住同一小區,多次生活接觸。


無症狀感染者2李某(女,68歲,退休職工)、無症狀感染者3李某(女,69歲,退休職工)、無症狀感染者4李某(男,62歲,無業),均曾在哈醫大一院陪護,系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


值得注意的是,13歲的龔某,是4月9日哈爾濱發現本土病例以來,最小的一名病患。


據哈爾濱市衛健委通報:從4月9日哈爾濱市新發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截至4月15日,累計確診病例23例,無症狀感染者15例。除解某待查外,其餘37宗病例(確診病例22例、無症狀感染者15例)均與韓某(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境外輸入)及4月9日確診病例郭某、無症狀感染者王某、曹某、李某和4月10日確診病例陳某相關聯。加上16日新增的病例,意味著截至4月16日24時,哈爾濱共有44例病患(25例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與這一波從美國返回哈爾濱的22歲女留學生韓某引發的本土疫情傳播有關。


這一波本土疫情是如何傳播開來的?


第一波:環境感染


據調查,從美國返回哈爾濱的22歲女留學生韓某為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境外輸入)。曹某與居家隔離的韓某為樓上樓下鄰居,雙方沒有見面,共同居住生活在同一棟樓裡,曹某可能接觸韓某所汙染的環境(如電梯等)致病。


第二波:親友感染


之後,曹某傳染給男友李某及自己的母親王某苓和母親的男友郭某明。


第三波:聚餐感染


之後,郭某明與王某苓同陳某一家聚餐,87歲的陳某及兩個兒子參與聚餐,被傳染確診。陳某的兩個女兒也隨後被確診。


第四波:醫院交叉感染


陳某因腦卒中先後在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和哈醫大一院就醫,致使兩院同病區多名患者、陪護人員及護士被感染。


如今,這個傳染鏈竟然出現了“跨省”傳播。據遼寧衛健委4月17日通報,4月16日,遼寧撫順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張某華(女,46歲)證實與哈爾濱確診病例有交集,交集點依然是哈醫大一院。


張某華4月1日與弟弟自駕車到哈爾濱看望父親,4月2日和弟弟陪父親在哈爾濱醫大一院就診, 其父在呼吸一科9病室住院治療期間,她一直陪護。4月12日其駕車由哈爾濱返回撫順。直到4月15日接到哈爾濱市疾控部門電話通知,告知其在哈爾濱醫大一院同科室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建議進行核酸檢測,才在當日21:30許由愛人陪同步行至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就診,隨後轉入隔離病房治療。


令人揪心的是,這起感染還有極大風險引發下一宗聚集性感染。為何這麼說?因為在遼寧衛健委的通報中,4月10日,張某華在父親病癒出院後,曾在家中與母親姚某琴、姑姑徐某鳳、姨姚某茹、姨夫張某龍、姨姚某芝、姨夫王某國等一起吃晚飯。


1人已傳染40多人,還“跨省”

4月17日17時50分,撫順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張某華已由瀋陽急救中心120負壓救護車運往省集中救治瀋陽中心(瀋陽六院)治療。來源:遼寧日報


扎堆聚集,吃飯聚餐,正是病毒“鏈式”傳播的關鍵所在。3月29日,郭某與陳某一家及多位朋友共同聚餐,後來陳某及其兩個兒子相繼確診,由此病毒進一步蔓延。


“聚集性疫情是防治的重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曾表示。根據現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特徵的認識,發現有一些病例屬於輕症,有一些病例在潛伏期有傳染性。有部分人在前期沒有任何明顯徵兆,卻有傳染性,過了潛伏期就會有發熱、乾咳等症狀。在聚會、聚餐過程中,無法判斷一起聚集的人是否有傳染性。


聚會、聚餐時,相互交流頻繁,吃飯喝水張口,是病毒傳播的最佳途徑。既然這種疾病在人際間傳播能力較強,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就顯得極其重要。

國家衛健委等多部門提醒,為避免人群聚集引起的交叉感染,要減少出門、杜絕聚集,不去人多的地方,對自己也是對他人負責。


“目前,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並且我們還面臨著境外輸入性病例的壓力以及無症狀感染者等傳播的巨大風險。因此,我們依然要遵守不聚餐、不聚集、出門戴口罩等相關規定,切不能存在僥倖心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喻成波提醒。


來源:人民日報、法制日報、封面新聞、北京日報 光明日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