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心中的紅色,我們這樣填充

檔案

特稿|心中的紅色,我們這樣填充

❒ 今年,是偉大祖國七十週年華誕。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大喜事。特別是從七月份以來,各地為祖國慶生的活動此起彼伏。河北檔案人也用自己的方式,為歡慶的時節填充著一抹紅色。

崇尚承傳

河北檔案工作者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展示珍貴館藏,宣傳紅色歷史,在各地舉辦了多場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的展覽宣傳互動。在省會,河北省檔案館與石家莊市檔案館承辦了由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主辦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

特稿|心中的紅色,我們這樣填充

序廳展板鮮豔醒目

此次展覽充分發揮檔案部門的獨特資源優勢,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以中國共產黨為謀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為主線,通過中央檔案館、河北省檔案館和石家莊市檔案館館藏的400餘件珍貴檔案文獻(其中不少檔案文獻是首次公開披露,彌足珍貴),全方位展示了建黨九十八年來和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進行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等不同階段,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奮鬥歷程和巨大成就。

特稿|心中的紅色,我們這樣填充

河北省檔案館館長田昌明(中)同各單位參觀者一起觀覽

由於本次展覽展期恰逢省會各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為各單位、團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黨史國史、接受紅色教育、重溫入黨誓詞的教育陣地,受到參觀單位的一致好評。很多人紛紛留言表達了對祖國的衷心祝福,既有幾歲小孩子寫下的歪歪扭扭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有飽經滄桑者留下的最誠摯的祝福和感慨。17幹休所武進府老首長,今年已經92歲高齡,曾經參加過解放石家莊的戰役,他在留言薄上寫下:感動又感動,祝福祖國繁榮昌盛!還有一位觀眾寫到“我是一名農民,可以肯定,我們的黨和國家絕對ok!”

特稿|心中的紅色,我們這樣填充

字體各異,年齡有別,但都抒發著同樣的真誠祝福

一位講解員說,我接待的單位中,有小學,也有行政機關;接待的人,有普通的遊客,也有領導和幹部同志。雖然他們的年齡不同,身份不同,但在本次檔案文獻展的參觀過程中他們都變成了同一個群體——“極度渴望瞭解祖國母親歷史的中華兒女”。當我講到一件大家熟悉的歷史事件,參觀者有共鳴的點點頭,亦或是當我介紹了一個歷史事件的背景,大家恍然大悟的發出一聲“哦”……這些細節都讓我在講解過程中忍不住的興奮和驚喜,收穫了傳播紅色歷史的快樂和講解工作被認同的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這份看似枯燥的講解工作對我來說變得無比光榮。

特稿|心中的紅色,我們這樣填充

這名當年曾經參加過解放石家莊戰役的老同志,看展後留下自己的心聲

本次展覽於8月20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區5號廳開展,展期至10月7日圓滿結束。展期內,參觀的團體達300餘個,講解場次近400場,參觀總人數逾二十萬人。從展覽的影響力上看,這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是河北檔案展覽歷史上的一次圓滿的紅色記錄。

特稿|心中的紅色,我們這樣填充

此次展覽,除了特聘了優秀專業講解員之外,籌備展覽的檔案人還精心準備客串講解角色,用自己最好的儲備助力展示的高質量

河北檔案人的紅色,不僅僅是自身珍貴的館藏。肩負“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重任的檔案人,對珍貴的記載和紅色精神傳承有著天然的敏銳。十一前夕,唐山市檔案館組織機關黨員幹部在館長侯永坤的帶領下,來到遵化沙石峪體驗學習。在山村的變化中,在過往記憶的陳列中,全體檔案人用心體會那份初心,牢記宗旨使命。

特稿|心中的紅色,我們這樣填充

唐山市檔案館館長侯永坤帶領黨員幹部參觀沙石峪紀念館

遵化市新店子鎮沙石峪村位於遵化市區東南部20公里處,舊時曾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溝,素有“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頭”之稱。然而沙石峪村的人民人窮志不窮,在第一代黨支部

書記張貴順的帶領下,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靠肩挑臂挎,從石頭縫裡取土,在青石板上造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的奇蹟。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讚譽沙石峪人民為“當代活愚公”和“中國北方農業的一面旗幟”。

特稿|心中的紅色,我們這樣填充

唐山市檔案館黨員幹部在紀念館前合影留念

唐山市檔案館一行參觀了大口井、中阿友誼樹、萬國田、愚公洞以及沙石峪陳列館等,瞭解了幾代沙石峪人愚公移山、戰天鬥地、改變山村面貌的感人事蹟,領略了山村鉅變的實物景觀。大家表示,要以沙石峪人民不怕困難的精神激勵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崗位,蘭臺築夢!

守護記憶

特稿|心中的紅色,我們這樣填充

冀小蘭

在大家的關注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