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95公里路:我“跑馬”走過

42.195公里路:我“跑馬”走過

小時候,以及長大後,電視裡看過馬拉松比賽,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也能跑,即使上學時年輕力壯,在操場上最遠才跑過一千米。新時代,我“跑馬”了。2019年,我參加了7場賽事,並且完成首個42.195公里的全程馬拉松。

我在發電廠工作,長期從事生產,現已人到中年。改革開放40年,變化翻天覆地。年輕時特別是上學期間,營養不良攢不起“膘”,需要節省體力,體育鍛煉很“奢侈”,胖代表健康;中年時,體重“與時俱進”,脂肪肝、“三高”成了負擔,瘦反而代表健康,減肥成了第一要務。我騎過車,節過食,擼過鐵,但管不住嘴,無奈吃飯是剛需,抽菸、喝酒、熬夜,體檢報告書慘不忍睹。十八大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啟發了我,我要減肥,我要管控健康,對自己、家庭、崗位負責。

五年前,在公園遛彎兒,無意間發現有人跑步,我也開始嘗試,還加入了大眾跑團。從遛彎兒到快走、暴走、小跑、長跑,從500米到1公里、3公里、5公里,逐漸突破到10公里,從“瞎跑”到科學跑步,克服“跑步膝”疼痛困擾,用毅力戰勝心理障礙,經過幾年的堅持,每月跑量100多公里,已經累計跑步4000多公里,戒菸少酒,成功減肥,身體有型,走路帶風。如今,跑步成了一種習慣,每到星期天,一撥人,一條道,一身汗,10公里,健康跑,成了一種享受。

過去,馬拉松是專業體育運動員的專利,賽場上非洲籍“黑哥”“黑妹”獨領風騷,如今城市馬拉松蓬勃發展,進入尋常百姓家,連我這種中年人都可以跨進門坎,2018年全國就舉辦了1000多場賽事,賽事都安排在星期六日,非常方便。

“跑馬”的路上,遇到過全國各地的,遇到過“老外”和港澳臺同胞,總會遇到志同道合、同頻共振的跑友,不跑不相識,一路相伴一路交流。遇到的都是風景,其實“跑馬”的路上,是一個孤獨的旅程,遇到的是一個真實的自己,是一場自己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沒有人能幫助你,只有自己揮汗如雨負重前行;“跑馬”的路上,是用腳步丈量一座城市,是一條刻骨銘心的心路,只有調整好自己,知行合一才能到達目的地。

每跑完一場賽事,記憶深刻一次。每一次“跑馬”,都是自己戰勝自己,明心淨心,成就自己的偉大。賽後想想,幾十公里的苦都能吃下,還有什麼難事不能克服?次數多了,心態越來越平淡平和,回到工作崗位上工作效率特高,執行力特強。

未來,我一定要把這個習慣保持住,如果允許的話跑它個100場,讓“跑馬”跑出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42.195公里路:我“跑馬”走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