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猶如“近在眼前”

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5G最大的特點在於高速率、低時延、大帶寬,這幾個特性正好契合了醫療領域的需求。隨著5G技術的發展,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步伐正在加快,汕頭就搶先吃到“甜果”。

粵東首次5G SA網絡手術直播

2019年11月29日,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成功完成黃斑孔及白內障手術,並藉助汕頭移動5G網絡的實時回傳,讓身處汕大醫學院會議現場的一眾專家學者猶如親臨手術現場,與手術團隊無縫交流,並進行了手術點評。

這是粵東首次5G的SA模式網絡手術直播,開創了本地醫療學術研討與手術實踐案例現場對接的先河。同時,也是5G從概念走向現實,從單純的網絡信號走向複雜的實際應用場景的一次落地和突破。

此後,汕頭國際眼科中心與汕頭移動簽訂了共建“5G+互聯網+醫院”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汕頭移動將優先配置5G網絡資源,支持汕頭國際眼科中心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醫學科研和醫療創新,助力該中心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點學科標杆醫院,打造粵東區域醫療新高地。

專家表示,5G網絡下,醫療診斷和治療將突破地域限制,增加就醫渠道,實現醫療資源的共享,為人民群眾帶來更便捷的就醫服務,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質量和生活幸福感。

目前,汕頭聯通在5G+應用尤其是醫療領域的產業應用已有嘗試,前期已負責多個醫療平臺的建設,如汕頭市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平臺、汕頭市基層醫療衛生專網、遠程醫療專網、電子健康碼專網建設、自研自建服務於醫院的雲災備平臺等。

3月25日,汕頭聯通與汕大腫瘤醫院舉行“5G+智慧醫療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聯合組建成立5G+智慧醫院聯合醫療研創中心。研創中心成立後,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資源,充分發揮5G網絡、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在提升患者就醫服務體驗、優化服務流程、加速院內信息化建設、升級院內核心平臺等方面,推進智慧醫院服務的產品研發、應用、推廣和優化,實現5G以及智慧醫療的強強聯合。

聯通5G+智慧醫院建設規劃主要體現在利用智能化的信息手段,改進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實現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面向醫院管理者的“智慧管理”。其中5G+院前急救,即可實現120救護現場和救護途中,能夠及時傳輸連續、穩定、高清的將車載現場的患者生命體徵以及視頻和影像資料給醫院,必要時直接遠程診斷並指揮現場及救護車上的搶救,提高急救診療水平和提升急救效率,打造5G遠程綠色急救通道。

利用5G技術實現遠程機器人診療

汕頭電信在5G+醫療行業方面也已加大投入和嘗試:2019年陸續和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汕頭中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眼科中心、汕頭市澄海區人民醫院、新聖骨科醫院等多家醫院簽署“5G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前期已投入2000多萬佈設5G站點,成立信息化建設小組,就5G醫療、醫療雲在醫療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開展定期溝通。

2019年8月,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汕頭分公司與新聖骨科醫院簽署創建“5G應用智慧醫院戰略合作協議”,就5G遠程機器人診療開展合作。新聖骨科的5G遠程機器人診療平臺與國家骨科手術機器人應用中心大數據平臺所對接,利用中國電信5G高速率、低時延、多鏈接的優勢特點,和北京積水潭醫院遠程連接,由專家通過5G遠程操控機器人進行手術,大大地提升了醫療健康的數字化、智能化服務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汕頭電信和澄海人民醫院簽約百核天翼醫療雲項目,根據院方數據訪問量波動性大、性能突發性、系統穩定性、安全性高等特點和要求,多次與醫院深入研究,提升優化,最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醫療雲方案,提升醫院信息化水平,目前已在澄海人民醫院佈設5G站點,接下來將基於5G技術體系,實現醫療線下向線上遷轉,共同推進5G信息技術在澄海人民醫院醫療信息化上的應用。

南方日報記者 餘丹

通訊員 周秋敏 林伊莎 林凱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