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m6
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白话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整体赏析
此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而就是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首席执行官CEO
你这个是一首诗的前半部分,还是后人总结的一句话?我查了资料,只有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请明确告知,我好回答。
趴在井口的蛙
相遇美好
人生长河里,我是春风,你是绿柳,他是秋雨,她是红枫。各有各的窝,各有各的坡;各奔各的路,各走各的道;各经各的沟,各过各的坎,悲悲喜喜、欢欢乐乐,各人自己去言说。
他有他的她,我有我的的你,风雨中各自安安静静在等候那漂流一隅的扁舟,相依相伴、相亲相爱欣过万重山;生活里,凭什么、为什么一定、偏要去当那丛乱七八糟的蕉草,整天眯缝着眼晴瞎琢磨,成天深陷污淖浊泥中?
六千万万分之一的机会,有幸置身于广阔的天地,只要感恩于心,至爱亲朋相拥;只要感激于情,兄弟姐妹相陪;只要感念于意,亲戚邻居相伴。
世上有妻子儿女、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各遵各的规,各守各的矩,哪里来那么多的不可以?何须那么多的瞎猜疑?光明正大地相处、胸怀坦荡地同行,不跨界、不越界,哪天都是美美的,哪时都是棒棒哒!
诚愿生命律动中,所有的相遇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