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這些,還怕豬飼料成本降不下去嗎?


掌握了這些,還怕豬飼料成本降不下去嗎?

在養豬生產中,飼料成本約佔總成本的70%~80%,是豬場最主要的開支。一般情況飼料浪費的數量是飼料消耗總量的5%~10%。所以,減少飼料浪費是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的主要措施。上一期我們分析了造成飼料浪費的罪魁禍首,下面我們再來探討下在該基礎上如何巧妙應對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豬場經濟效益。

避免飼料浪費的應對措施

努力做到飼料配方、加工、保管、飼餵科學合理,充分提高飼料利用率

1)進一步提高對全價料重要性的認識。結合本場的實際,根據不同生長階段豬在不同生長季節的營養需要制定科學的飼料配方,並要求職工嚴格按照飼料配方配比各種原料,防止配比錯誤。


配合飼料是按動物的營養需要、飼養標準和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科學配製的;由於配合料中的營養物質是平衡配製的,以求用最低的飼料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所以要在此基礎上選取質量可靠的原料,嚴格按照科學的飼料配方生產全價配合飼料,其營養全面而不浪費,(feedguy)料肉比低,經濟效益高。為了儘量降低成本,可以就地取材,但當原料及其性狀發生改變時,飼料配方也要進行合理的調整。如果豬場不具備生產配合飼料的能力,應從信譽好的飼料廠家購買。

2)要特別重視母豬不同生理階段對飼料能量要求的變化,並採取相應措施:①根據母豬的不同生理階段配制飼料,分為配種前期料、懷孕初期料、懷孕後期料以及哺乳料。其中懷孕初期能量要低,其他幾種母豬料能量要高;②母豬配種後的當天立即減料,而未配種的母豬則應充分飼養。因此,配種後的母豬必須及時與未配母豬分開飼養;③建議將懷孕後期加料時間從傳統的懷孕85天改為90天。這樣更利於母豬乳腺發育。

3)重視飼料保管,要因地制宜地改善飼料保管條件,確保飼料在整個存放過程中達到“5無”:“無潮、無黴、無鼠、無蟲、無汙染”;重視飼料原料加工及配製,及時改善加工工藝,確保飼料加工設備性能良好,提高飼料原料粉碎度及混合均勻度,提高其消化和吸收率;要及時改進或增加不合理或不夠用的飼槽,杜絕給豬群喂料、加料時出現汙染和浪費;確保處於哪一階段的豬用哪一階段的飼料,嚴格實行科學定量投料。

做好飼料的防黴抗黴工作,儘可能地使豬群不受黴茵毒素的侵害

關鍵抓好如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控制好飼料原料的水分含量在13%以下,同時控制貯藏環境相對溼度在75%以下;二是發現黴變飼料應及時更換;三是做好欄內清潔衛生,及時檢查食槽內和地面剩料是否黴變;四是在飼料中添加高效抗黴劑。

新型高效的抗黴劑產品應同時具備如下性能:能抑制黴菌毒素生長,能強力吸附黴菌毒素,能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能預防黴菌毒素中毒後出現的休克與肺水腫,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能有效防治繼發感染。

切實控制飼料原料購進成本

1)要結合本場的實際原料採購制度,規範原料質量標準,明確過磅員和監磅員職責、收購憑證的傳遞手續等,平時要注重通過當地養殖協會、當地畜牧服務機構、互聯網、養殖期刊等多種渠道隨時瞭解價格行情,準確把握價格運行規律,處理好原料採購季節差、時間差、價格差。

2)要處理好價格與質量的關係,購買飼料時要貨比3家,在價格合適的情況下,質量必須放在第1位。

總之,只要做好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降低飼料的外購成本;把好收購關/儲運關/飼料的配製和加工混合關;根據豬群的營養需要及氣候特點制定飼糧配方;根據每個階段生豬的生長標準來制定合理的飼養方法;在選擇豬的品種時可以選一些長得快的豬進行飼養等這些方面就能降低飼料成本。(資料來源:今日養豬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