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注重以下幾點,提高辣椒產量

辣椒病害主要有辣椒疫病、炭疽病、青枯病、病毒病等,辣椒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蝨、茶黃蟎、棉鈴蟲和煙青蟲等。

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注重以下幾點,提高辣椒產量

(一)辣椒疫病

1,症狀識別

由鞭毛菌亞門真菌辣椒疫黴侵染所致,是一種毀滅性病害。

主要危害莖、葉、果實,葉片病斑暗綠色,並迅速擴大,使葉片一部分或大部分

軟腐易脫落,莖或果實染病也產生暗綠色斑,莖部從分枝處變為黑褐色,病部縊縮,植株凋萎死亡,此病俗稱“死得快"。

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注重以下幾點,提高辣椒產量

2,發病規律

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主要通過澆水或雨水傳播。病菌在10~37℃均可生長,最適溫度是30℃。棚內溼度大,種植過密病害較重。

3.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輪作倒茬;高壟栽培;加強田間管理。

(2)藥劑防治。64%嗯霜靈·錳鋅(殺毒磯)可溼性粉劑600倍液、72%霜脲氰·錳鋅可溼性粉劑(克露)8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噴2-3次。然後地面撒波爾多粉。

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注重以下幾點,提高辣椒產量

(二)辣椒炭疽病

1,症狀識別

由半知菌亞門真菌辣椒炭疽菌和辣椒叢刺盤孢侵染所致。主要危害果實及葉片。果實上感病最初在表面出現水浸狀黃褐色病斑,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凹陷,有稍隆起的同心輪紋,輪紋上有黑色小點,病斑邊緣紅褐色,潮溼時病斑上有淺紅色黏稠狀物質,乾燥時病斑常幹縮破裂;葉片被害,最初出現水浸狀褪綠斑,逐漸成褐色,中間為灰白色的圓形病斑,上面生黑色小點,病葉易脫落。

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注重以下幾點,提高辣椒產量

2,發病規律

病菌在種子或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靠氣流、雨水傳播蔓延。發病溫度為12-33℃,最適溫度27℃,相對溼度為90%以上。

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注重以下幾點,提高辣椒產量

3.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用55℃溫水浸種15min;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的抗性。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75%百菌清600倍液、80%福·福鋅(炭疽福美)6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6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噴3-4次。也可用波爾多粉撒在根系周圍,每株用50g藥土,7月中旬用100g藥土。

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注重以下幾點,提高辣椒產量

(三)辣椒青枯病

1,症狀識別

由細菌侵染所致。危害初期僅個別枝條的葉片或一張葉片的局部呈現萎蒿,後擴展到全株。葉片初呈淡綠色,後變褐枯死。縱剖莖部木質部變褐,髓部腐爛空心,橫切面保溼後可見乳白色液溢出,有別於枯萎病。

2,發病規律

該病為土傳病害,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通過雨水、澆水及昆蟲傳播蔓延。在高溫多溼的條件下極易發生,發病適宜地溫為20~25℃,適宜氣溫為30~35℃,尤其大雨或連陰雨後驟晴,易造成該病流行。

3,防治方法

主要以預防為主,如實行水早輪作,深溝高畦種植,定植後用硫酸銅800~1000倍液淋根部等。發病初期噴或淋3000 ~4000倍硫酸鏈黴素,或用77%氫氧化銅(可殺得)500倍液與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交替灌根,每株250ml,7-10天1次,連用2-3次。

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注重以下幾點,提高辣椒產量

(四)辣椒病毒病

1,症狀識別

由病毒侵染所致。常見的有花葉、黃化、壞死、畸形四種。有時由幾種病毒複合侵染,幾種病狀同時出現,引起落葉、落花、落果,嚴重影響辣椒的產量和品質。

2,發病規律

高溫乾旱有利於蚜蟲發生,可加重病毒病擴展蔓延。日照強度過大,病毒加重。另外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

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注重以下幾點,提高辣椒產量

3.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尖椒類型品種較圓椒類型品種抗病;培育無病壯苗。

(2)種子消毒。先用清水將種子浸10~12h,再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30min,撈出後沖洗乾淨再催芽。

(3)藥劑防治。徹底提早防治蚜蟲,把蚜蟲消滅在點片階段,藥劑選用吡蟲啉、啶蟲脒等;發病初期噴鹽酸嗎啉胍1000倍液或鹽酸嗎啉肌·乙酸銅(病毒A)600倍液。

辣椒病蟲害防治技術,注重以下幾點,提高辣椒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