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先谋局

编者按 “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研究系列丛书”——《宋志平:联合共赢》于今年8月出版,本书剖析了将国药集团和中国建材集团两家央企带入世界500强的“双料董事长”宋志平先生,40多年的国企改革实践探索与总结,他“联合重组”的企业管理思想书写了我国国企改革的成功典范。

社会各界不少知名人士纷纷品读此书、撰写书评,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及行业协会负责人。本报特选数篇刊发。敬请关注。

成大事者先谋局

成大事者先谋局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务部特聘专家 祝合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自1995年中国第一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以来,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不断增多。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达129家,首次超越美国位居第一。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达133家,蝉联世界第一。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拥有一批敢于改革和善于创新与经营管理的企业家。他们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为了总结其中的杰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我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苏勇教授主编了“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研究系列丛书”。其中有一本研究我国杰出企业家宋志平先生的著作《宋志平:联合共赢》。拜读之后,受益良多,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感受。

《宋志平:联合共赢》这本书对我国杰出企业家宋志平先生的管理思想和实践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将宋志平先生的管理思想从企业成长的逻辑、包容经营、机制改革、管理创新和人本文化五个方面进行了高度的凝练,最终发现,在不断变革的实践中,宋志平先生的“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管理思想始终没变。在变与不变的实践中,宋志平先生引领着中国的两家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不断发展壮大进入世界企业500强,这在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上是一大奇迹。

宋志平先生在国有企业工作40多年,经历了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全过程。从一名年轻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在40多年国企工作的岁月中,做过10年大型国企的厂长、18年的央企董事长,其中有5年时间还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央企董事长,把原本规模不大的两家国有企业带入世界500强,这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日本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因同时带领两家日本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而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神”,宋志平先生也被称为中国的“经营之神”。

成大事者必先谋局。宋志平先生在国企工作几十年,正如他自己所言,琢磨最多的事情就是谋篇布局,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战略是旗帜,是目标。做企业最重要的事情是制定战略,先想清楚了再做,而不是边想边做。因为企业的发展需要战略来引领,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譬如,在中国新型建材集团面临破产边缘的关键时刻,他曾主持研讨公司发展战略,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认为企业之所以今天困难重重,就是因为昨天没有把企业发展的战略想清楚,今天必须为明天想清楚。经过企业内部领导与外部专家共同研讨,建议中国新型建材集团应该大力发展水泥业务。尽管当时对水泥行业很外行,但他力排众议,开辟水泥行业新业务。通过这一转型,抓住水泥行业当时如日中天的风口,将中国新型建材集团从破产边缘拉回到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为中国新型建材集团长期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也是企业成长的动力。宋志平先生非常重视创新,譬如,在他的正确战略决策指引下,中国建材集团共有五次大的创新选择,每次选择都对中国建材集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次是从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业的企业转做综合性的大型建材集团;第二次是选择以联合重组的方式开展水泥业务;第三次是采用双重上市的方式在中国香港上市融资;第四次是提出做“大建材”战略;第五次是实施“三新”战略,用集成创新的方式快速进入新兴产业领域。通过五次创新,中国建材集团不断成长和壮大。

宋志平先生创造性地提出“央企市营”经营模式,开创了国有企业发展的新天地。“央企市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央企控股的多元化股份制,确保了国有控股的方向属性;二是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了公司运作规范,防范风险;三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确保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符合现代化大公司的运作模式;四是公司内部机制市场化,确保了公司内部运营充满活力;五是依照市场规律经营企业,确保符合市场竞争法则要求。他提出的“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的主张得到了政府部门和业界的高度赞赏。“央企市营”这一创举,不仅巩固了央企的国有属性,还有效地结合了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模式的指引下,他带领中国建材集团赢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提供了样板,成为全国国有企业学习的标杆。

联合重组构建生态圈是当今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向。在我国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如果按照传统的经营思维,走内生式成长之路,企业则难以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大多是通过搭建平台,整合企业外部资源获得快速发展。联合重组模式是企业快速、健康成长的主要选择。宋志平先生敏锐地看到这一趋势,彻底摆脱传统经营思维,他率领中国建材集团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果断地选择了联合重组模式,迅速发展壮大。这不仅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演绎了联合重组快速成长的经典传奇,有效地促进了建材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联合重组的成功,在联合重组中他提出了四个原则:一是战略导向原则,要求被重组的企业符合中国建材的战略目标;二是协同效应正向原则,要求联合重组后,重组的双方能够产生正向的协同效应,能够增加企业在管理、财务、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效益,能够产生“1+1>2”的效果;三是潜在重组价值原则,要求被重组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与规模,在重组后能带来一定的效益;四是风险可控原则,在重组过程中,采用专业的评估手段与方法,对重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恰当的衡量,始终将重组风险把控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这四大原则就是联合共赢的真谛。

世界上优秀的企业家,莫不以洞察人性和人性化管理闻名于世。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500强企业第一的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总结自己52年零售生涯十大成功法则时,发现其中八条法则涉及员工和顾客。以致于全球第一CEO通用公司的韦尔奇先生生前曾经这样评价山姆·沃尔顿:“他了解人性,就象爱迪生了解创造发明,亨利·福特了解汽车一样。他给员工最好的,给顾客最好的。”宋志平先生就是中国的山姆·沃尔顿。在他的管理思想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思想。年纪轻轻初降大任于身的宋志平先生到北新建材就任厂长时,就是因“点燃员工心中之火”这把金钥匙而解开企业的困局,与员工们心心相印,上下齐心,开创企业和事业新局面。此后,不论职位有多高,企业规模有多大,他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与员工共同成长,与管理团队共同进步,带领企业一步步走向辉煌。

40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宋志平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十分有益的管理思想和经验,它不仅对正在深化改革的国有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谋求发展的非国有企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责编:李帅 张子豫

校对:和新龙

监审:陶璐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