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开童年的奔波,承受成年的辛酸!

从九十年代起,减负的呼声就逐渐开始,大家开始呼吁素质教育,传导给大家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孩子太累,每天就是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差;

外国的孩子快乐教育,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创新能力强,而且综合能力都比我们强上一大截。

但实际上,减负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1

减负,减得是谁的负?

以前我们读书,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小学一年级就有早自习,初一就有晚自习,在老师的监督下,大家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你愿意付出,那你的成绩就会更优秀,相对来说,家长的金钱和权利,在孩子教育的作用上是有限的。

但是现在,孩子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短,下午三点钟就放学,放学后孩子们去干嘛呢?

特别有钱的家庭,请专门的老师,给孩子进行一对一的精英教育;普通有钱的家庭,给孩子报小辅导班;中产阶级的家庭,给孩子报大辅导班;没钱的家庭,家长自己在家辅导;没钱又没文化的家庭,孩子只能放养,让孩子快乐成长。

公共教育资源的缺失,换来的是私人教育的繁荣,市场上各种辅导班越来越多,你有钱,就能为孩子买来更多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更优秀,你没钱,那只能看着自己的孩子被落下,被减负,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减负,减得是有钱人家孩子的负,因为他们可以不用面对寒门学子的强势挑战,利用自己的私人教育资源,轻轻松松碾压被减负的寒门学子。

2

前不久,哈佛大学对2021届新生进行了一个背景调查,调查包括学术、生活及家庭情况。

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哈佛学生,都来自精英家庭和富豪家庭。近30%的新生,其父母或亲戚,都曾是哈佛校友。

躲开童年的奔波,承受成年的辛酸!

还有一组数据是关于2021届哈佛新生的家庭经济收入的。

据统计,新录取的哈佛新生里,46%来自超级富豪家庭,比例远超去年的26.6%。

躲开童年的奔波,承受成年的辛酸!

父母的素质和格局决定了孩子的教育,越有格局的家长越重视孩子的教育的问题,他们越明白,要想孩子未来能过的更好,在现阶段,孩子就越不能放松,他们有钱,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他们有格局,更加会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但是很多普通家庭,甚至还在实行快乐教育,看着孩子每天辛辛苦苦的写作业,累死累活的只为考高分,很多把孩子当宝贝的家长再认同不过了,成天把“快乐教育”挂在嘴边。

于是,孩子作业少了,家长每天就放任孩子疯玩,美其名曰,让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童年。

对于那些严格要求孩子的家长,他们嗤之以鼻,认为这些家长太自私,把孩子当做自己虚荣的工具,剥夺了孩子的童年。

这是家长的自私,孩子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你所认为孩子童年该有的样子: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夏天捉知了,冬天打雪仗,春天满山跑,秋天爬果树。

说到底,那是你的童年,所以你认为孩子的童年就该是那样,实际上,社会不断在发展,每一代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你认为那样的童年才是快乐的,你怎么知道,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童年,对于未来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真正为孩子好,是要让孩子未来能生活得更有尊严,不要等到孩子长大后,才开始埋怨:“为什么当初没人逼我?”

3

今天的轻松

换来的是未来的被迫谋生

在古代,寒门想要出头,想要跨越阶级,读书考取功名是唯一的出路,在今天,读书依旧是寒门最好的出路。

你鼓吹快乐教育,孩子作业多了,那就少布置作业,孩子睡眠时间不够,那就缩短在校时间,孩子考试压力大,那就不公开排名。

孩子负担是轻了,可是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中国教育晋升体系还是那样,中考是依然存在的,高考也是依然存在的,这些考试不会因为减负就降低标准,谁的分数高谁先上仍是主流。

纵然这些年扩招迅猛,但优质资源永远是有限的,除非你彻底摆脱参加高考的命运,否则优胜劣汰仍然是这套游戏规则的应有之义。

孩子今天不努力,随心所欲的快乐成长,当别人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时,孩子只能望洋兴叹。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竞争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的童年是在吃喝玩乐中度过的,都要学会生存本领。

这句话如果放到我们的中国学生身上,我觉得也是非常贴切的,高考就是一场学生之间竞争考核,优胜劣汰将在每年的6月份决出胜负。

钱文忠说:“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额制度,但它是最不坏的制度。”

教育评价体系不变,高考就是唯一。减负,就意味着减分数,意味着你可能落在别人的背后,意味着你考不上好的大学。

你今天让孩子轻松度日,孩子考不上好的大学,那么未来孩子到了社会上,面对那些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有知名学府文凭的同龄人,孩子怎么和他们竞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孩子今天轻松了,那么未来就艰难了,如果你没有丰厚的家底让孩子足够挥霍一生,那么你就不要盲目给孩子减负,你现在减掉的,不只是孩子学习的负担,更是孩子未来的竞争力。

每个家长都可以给孩子减负,但是,你必须明白,孩子步入社会后,要开始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今天的轻松,换来的是未来的被迫谋生,没有成就感,甚至失去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