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賣老豆腐 黃飛虎發明裘皮染色術

商紂年間,在比干的協助下,姜子牙在大營

賣起豆漿,他做買賣誠實,不為賺錢,只圖客商方便。他賣的豆漿鮮嫩,而且碗大,盛得滿,還買一碗饒碗,喝湯不要錢。久而久之,在姜子牙的帶動和影響下,大營的飲食業發展起來了,也帶來了旅館、客棧的發展。

姜子牙賣老豆腐     黃飛虎發明裘皮染色術

一次,黃飛虎幫姜子牙燒火,他穿的狐皮大衣角落在術炭灰上,被沸出來的漿湯染黑了。怎麼洗也掉不下來。他從世間萬物相生相剋中得到啟示,後發明了染色技術。

姜子牙,名望,又稱姜尚,道號飛熊。東海許州人。其祖父與禹一起治水有功,封於呂,遞以呂為氏。因周文王曾封尚為專官軍事的太師,故又稱“師尚父”。傳說,姜子牙早年家境貧寒,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雖有才華,卻懷才不遇。後聽說文王求賢,遂到渭水支流釣魚,果然獲得文王賞識。文王被囚麥裡(今河南湯陰縣北)時,他曾同散宜生,閡天一起求美女進獻於商付王贖回文王。文王歸國後重用了姜子牙,參與策劃伐商大計,後來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民間常稱姜子牙為姜太公。傳說古代兵書《六韜》為他所著。

姜子牙是一個即人又仙的人物形象,成為溝通神與人之間關係的橋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曾在崑崙山玉虛官掌闡教道法元始天尊門下修道,並應天尊之命柘助武王安幫治國,所以,一方面不失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幾人的特性,他有結拜兄弟宋員外;他也和常人一樣有七情六慾,72歲上娶了馬家一個68歲的黃花閨女;他也有常人-樣的缺陷。他雖能預知未來,諳熟六爻八卦,卻不會做買賣,賣笊籬;賣麵條都賺不了錢。在渭水河釣魚,-連釣了三天三夜也沒釣上一條魚來,氣得他把衣服、草帽摔在地上,不想再釣了。一位善於釣魚的老人告訴他:“要想魚上釣,魚線得選細細的;魚餌要選香噴噴的,還要慢慢的投放魚鉤,不要把魚兒嚇跑了.....

姜子牙賣老豆腐     黃飛虎發明裘皮染色術

姜子牙照著老人教的方法去做,不一會兒就釣上來一條大鮒魚,接著又釣到一條鯉魚。高興地回到家中剖開魚肚,裡面卻藏著一條黃絹,上面寫著:

“呂望封於齊”五個大紅字。

孺民間,還有的傳說姜子牙釣魚不用餌,-連釣了56年一條魚也沒有釣到。後來釣到一條大鯉魚,魚肚子裡藏著一塊元帥印和天書《陰符》。後人稱為“太公陰符,用來行軍佈陣。還傳說,姜子牙釣魚用直針,不用曲鉤。才有了後來“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歷史典故。《封神演義》中說姜子牙用直釣釣魚,是“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只釣王與候”。這說明姜太公釣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不過故意擺擺樣子,以引起過往行人的注意罷了。

還傳說,美子牙在滑水河邊釣魚常常忘了吃飯。一天,他夫人馬氏去看他,見他用的是直針,就生氣地說:“怪不得你的不上魚來,哪有用直針釣魚的?你快回家做飯,讓我來釣美子牙的魚杆被老婆奪了過去,他不言不語的回到家中,正在做飯,忽聽外面一聲巨響,猶如天崩地裂。他放下灶火急忙跑到外而一看,東南角的天空比以前低了許多。他不顧一切跑到河邊,見他老婆正攥著一條大整魚,想往家走,就急忙城:“快把 魚放到水裡!”他老婆生氣地說:“你這個傻老頭子,幾天釣不了一條魚,如今我釣上來了,還讓我放到河裡,沒門!”姜子牙忙解釋說:“天空 的四角由四條鰲魚支撐著,你把東南角的整魚給釣上來了,快快放到河裡去,不然天的東南角就要塌了!”被姜子牙這麼一說,他老婆真的害怕了,把魚放入河中,但這條整魚因受了傷,支撐力小了。所以至今天空的東南角看起來有點低,傳說就是這個緣故。

姜子牙賣老豆腐     黃飛虎發明裘皮染色術

相傳,姜子牙在朝歌宰牛賣肉,肉臭了也賣不出去。他又到孟津渡口開飯鋪,生意也不好,常遭老婆的臭罵。後一氣之下來到大營。看到此地做皮毛買賣的人多,都是來去匆匆,好歹吃點就行。他曾與比干有過舊交,好多年不見了。這次來到大營後他先去找老友敘舊,倆人徹夜長談。比干對他說:“大營一帶農作物中佔比重大的是豆類,每到年節家家戶戶磨豆腐,做豆漿、壓豆腐。做豆漿非常容易,把豆汁燒開用滷水一點,只要掌握好火候就行,簡單方便。因豆漿又嫩又鮮,白裡透青,營養豐富,人人愛吃,又不用下多少本錢。這叫水中求財,一木萬利的買賣。你要是做,保準能發財。”姜子牙被比干說得動了心。

比干一向扶貧濟困,對姜子牙更是另眼相待了。他讓府中的人從周圍村裡買來水磨,毛驢和豆子,又幫助姜子牙置辦了一套做豆漿的家僕等等。經過一番籌劃,幾天後,姜子牙與馬氏倆人在大營南街街口搭起蓆棚,個起鍋灶,賣豆漿的生意就張開了。

姜子牙賣老豆腐     黃飛虎發明裘皮染色術

那時,大營街上沒有實吃食的。各地來的客商都是自帶乾糧,有時一帶就是幾天的。無論是住店,還是臨時歇腳,都是餓了啃口乾糧,渴了喝口開水。這回姜子牙賣豆漿可成了稀罕事。過去,人們只能到年節時才能吃上“老豆腐”。現今,平時有了賣的可樂壞了當地人。姜子牙的“豆漿鋪”一開張,生意就非常興隆。人們不僅是為了吃鮮改口味,主要是他做買賣誠實,不圖賺大錢,只為客商行方便,而且碗又大,盛得滿,買一.碗還饒一碗,另外饒碗湯喝不要錢。這樣以來,不僅來此地買賣皮貨的客商、作坊裡的皮匠,當地的村民都經常來吃薑子牙的老豆腐,就連比干、黃飛虎和他們的屬下、隨從也成了姜子牙“豆漿鋪”裡的座上賓,常來常往。久而久之,在姜子牙的帶動和影響下,大營街上逐漸增加了賣果子,烙大餅、賣油條的,後來又增添了幾個小飯店,專賣燜餅、燴餅、燻菜。飲食業的發展,方便了南來北往的客商,進而又促進了旅館、客棧的發展。

一次,黃飛虎獨自一人來吃老豆腐,鍋還沒開,他就幫著姜子牙燒火。那時,沒有煤炭,生意剛開張還買不起劈柴,只好低價買一些棗棵針當柴燒。因黃飛虎一個勁的往灶裡填柴,火勢太旺,鍋裡的豆漿湯沸了出來,濺在灶外的木炭上。黃飛虎蹲著燒火,他穿的狐狸皮大衣角搭落在木炭灰上,被漿湯一染成了黑色的,幹了以後怎麼洗也變不過色來了,他想,世間萬物相生相剋,棗木炭硝大性,鹼性強,加上豆汁含酸,這樣的變化使色澤不退。越想,他心中越高興。高興的是,獵獸的色澤大為黃色,如果白色、灰色都能按著人們喜歡的顏色變化那該多好哇!於是,他從這裡得到啟發,便帶著幾個隨從,邀集幾個皮匠去試驗。經過幾次反覆,很快成功了。從此,民間皮匠們傳說是黃飛虎發明了“皮毛染色”技術。

話說周文王領著大隊人馬打獵途中,文王見到一位老者,身著青衣,頭戴斗笠的老者在那裡釣魚。文王細打量,見這位老者與夢中見到的那位童顏鶴髮的老人一模一樣。於是,急忙跳下車來,並向老人行了禮,姜太公從從容容的接待了文王,提出條件,要坐他的龍車風輩,還要文王親自拉車,方才答應進京保國。文王為了實現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就管應屈身拉車了。姜太公坐在龍車上,文王光著膀子,一步一喘的拉車。打了約有半里來路,就已經渾身是汗,氣喘噓噓的拉不動了。便停住腳步對姜太公說:“老人家,我實在拉不動了,換換別人拉車吧?”姜太公不緊不慢地說: “那不行,換別人拉,我不去,你再拉幾步吧!”文王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竭盡全力又拉起來,約模拉了一里多路,累的實在拉不動了,又向姜太公央求說: “老人家,我實在拉不動了。”

說完,就坐在地上,上氣不接下氣地喘起來。姜太公看他這般模樣,就慢條斯理地說: “實在拉不動就別拉了。算來你一共拉了我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坐江山八百零八年。”文王一聽,驚慌失措地說: “老人家,我再拉你幾步吧?”姜太公笑著拍拍文王的肩膀說:“算了吧,再拉就不靈了。”這就是民間傳 說中的“姜太公80歲上遇文王的傳說。果然,周朝坐天下總共80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