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如果讓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出戰,能有多大勝算?

袁世凱小站練兵,由於培養出了段祺瑞、馮國璋等眾多民國風雲人物,使得小站新軍名聲大振。但事實上,小站新軍的真實實力,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強,如果八國聯軍侵華,讓小站新軍出戰,依然改變不了恥辱的結局。

在熱兵器時代,拋開經濟因素,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排第一的是武裝裝備,而冷兵器時代推崇的戰術,只能屈居第二位,最後是軍隊的兵員素質。下面,我們逐一來分析這三大因素。

先說武器裝備。

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又稱武衛右軍,它是晚清政府新編的五支新軍之一,另外四支分別是武衛前軍、武衛後軍、武衛左軍和武衛中軍。在這五支軍隊中,聶士成的武衛前軍武器裝備最優。

八國聯軍侵華,如果讓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出戰,能有多大勝算?

武衛前軍由舊淮軍而來,保存淮軍步炮混合的傳統。步隊營以德制11公釐口徑舊毛瑟步槍一萬支為訓練用槍,另配有奧制Mannalicher8.5公釐步槍一萬支為戰備用槍,以及當時德國最新銳7.92公釐Gew.98步槍數百支。

炮隊營除使用最新型克魯伯75速射炮16門外,另有舊型克魯伯60公釐口徑速射炮32門(七磅炮)、格魯森57速射炮32門。而且,每個炮營另配有當時世界最新銳的馬克沁機槍二挺。

而袁世凱的小站新軍,步兵配有配奧國Mannalicher8.5公釐步槍,炮兵配格魯森57速射炮,武器裝備和武衛前軍相差甚遠。武衛前軍參加了抵抗八國聯軍的戰鬥,可是依然不是八國聯軍對手,聶士成最後壯烈犧牲。

再說戰術水平。

中國是個軍事戰術思想悠久且豐富的國家,但是,現代以前,中國的戰術思想主要是冷兵器戰術思想,而晚晴時期,世界早已進入熱兵器時代,用冷兵器的戰術思想指揮熱兵器作戰,就好比用拔刀的姿勢訓練開槍,很不實用。

八國聯軍侵華,如果讓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出戰,能有多大勝算?

論熱兵器作戰的戰術,還處於學習階段的晚清將領,不可能超越西方列強。要知道,晚清政府訓練新軍,學習新式作戰方式,學習的目標就是西方。所以,就戰術水平而論,晚清沒有半點獲勝的可能。

再說兵員素質。

不得不說,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兵員素質,可能比聶士成的武衛前軍還強。袁世凱的選兵標準極其嚴格,以其《募兵告示》的標準,每個士兵都是“力限平託一百斤”的肌肉男,軍官們許多有留洋背景,關鍵是,軍隊的精神面貌、戰鬥意志,較晚清其他部隊都要強不少。

我們以武衛軍中武器裝備最優的武衛前軍為例,庚子之難時期,當聶士成率部與八國聯軍鏖戰時,有一個營竟有大量士兵與義和團串通,大叫聶軍造反並開槍射擊聶軍,使聶士成腹背受敵。該軍紀律如此之差,怎堪大用?

然而,小站新軍的兵員素質,雖較晚清其他部隊強,卻未必比得上八國聯軍的兵員素質。八國經濟實力強大,軍隊供給充足,他們的士兵所得到的營養補給,是小站新軍難以望其項背的。

八國聯軍侵華,如果讓袁世凱的小站新軍出戰,能有多大勝算?

既然無論武器裝備、戰術水平還是兵員素質,小站新軍都不如八國聯軍,它如何打敗八國聯軍呢?而且,小站新軍不到萬人,而八國聯軍軍隊規模最高達5萬餘人,從軍隊數量上說,小站新軍也不是八國聯軍的對手。

這一戰,清政府無論如何部署,都不可能打敗八國聯軍。慈禧就不該因一己之私,向列國宣戰。這不是說不應該反抗列強的侵略,而是凡事當講策略,不思自強,卻一下子得罪所有列強,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