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道歉,支行行长遭到撤职,信息共享≠隐私共享

谁都没想到原本属于娱乐圈的争议纠纷,让看似不搭边的中信银行登上了热搜。事情是这样的,在笑果文化与脱口秀演员池子产生纠纷双方交涉之时,笑果文化从中信银行获得了池子近两年的个人账户流水,而根据池子的说法,中信银行回复称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中信银行道歉,支行行长遭到撤职,看似一场侵犯个人隐私信息的事端得到了解决,但是由此折射出的问题不由使我们深思,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吗?

其实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信息爆炸和信息共享的时代,作为极具商业价值的个人信息备受瞩目。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主要以个人数据的形式呈现,不仅仅如财务信息等个人信息越来越以数字化的形式留存,每个人也每时每刻产生着大量的数据,购物数据、社交数据、出行数据、餐饮数据层出不穷,难以自我掌控。

这就导致个人隐私的外延难以界定,当个人隐私受到侵犯时也难以判定。

某种意义上,个人隐私信息已具备了很强的商业性的色彩。个人数据的采集、挖掘、交易已经成为当今市场中的重要一项商品。通过对个人数据的分析,企业等社会主体可以掌握个人的消费行为习惯、消费特点等,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而实现对个人服务的私人定制。

这就导致有时候很难把握隐私与公共数据的关系数据的安全性不再如传统隐私容易保护,商业公司钻法律漏洞,不法分子违反法律盗取个人信息的情况比比皆是。


中信银行道歉,支行行长遭到撤职,信息共享≠隐私共享

而有些隐私数据是可以共享的给我们带来便利,而有些则触及到自己的底线和切身利益,解决这种矛盾的一个重要的点在于,保存我们隐私信息的机构在使用我们的信息之时是否明确地获取了我们的授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