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

二世即位後,海內大眾無不是引頸觀其新政,希望能糾始皇之過,任用賢人,廢除苛刑,賑窮濟困,以安天下,然而孰知其非但不能將始皇遺下的暴政予以改善,反而賦役加重,刑法增酷,大肆征戰天下刑徒修築驪山陵與阿房宮,寵幸趙高,貪圖享樂,一切軍國大事竟一併交由趙高處理,以至於指鹿為馬,竟不可自知。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於大澤鄉,拉開了起義運動的序幕。陳勝,字涉,河南陽城(今河南登封)人,少時受傭於他家,雖出身貧寒卻少有大志,工作閒暇之餘,悵然久矣,與同傭者講“苟富貴,勿相忘”。同傭者笑著講“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勝嘆息講“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此年七月,陳勝與吳廣(陽夏人(今河南太康),字叔),被秦政府徵調到漁陽去戍邊,一行共九百人,行至大澤鄉時,天降大雨,洪水氾濫,已然不能按期到達漁陽了,按秦律,失期皆斬,陳勝和吳廣因其身體強壯被委任為屯長(領隊),當此時,逃亡也是死,起義也是死,於是乎,陳勝與吳廣商議欲為國而死,詐稱奉了公子扶蘇和項燕之命,倡導天下去推翻秦的暴政,先以錦曰“大楚興,陳勝王”在眾人中取得威望,又殺死將尉,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由此獲得了這支隊伍的指揮權。

陳勝自立為大將軍,吳廣為都尉,攻佔了大澤鄉,蘄縣(今安徽蘄縣),後又兵分五路攻打苦(今河南鹿邑)、譙(今安徽亳州)、酇(今河南永城酇城),銍(今淮北臨渙),柘(今商丘柘城),陳勝親率一路攻打陳(今河南淮陽),邊走邊招募,等打到陳時已經是戰車六七百乘,騎兵一千多,步兵好幾萬人的龐大隊伍了,佔領陳郡後,陳勝自立為王,號“張楚”。以吳廣為假王,監督諸將西擊滎陽(今河南滎陽);令陳人武臣和張耳、陳餘等北向攻趙地;令汝陰人鄧宗攻略九江(今安徽壽縣);因吳廣未能破三川郡守李由堅守的滎陽,圍而困之,陳勝便決定進襲關中,拜周文(故項燕軍視日,即占候卜筮的人)為將,攻破函谷關(今河南靈寶西南),已有戰車千乘,步兵數十萬,一直打到戲下(今陝西臨潼東),關中大震,因秦軍主力尚在邊境,關中空虛,二世下令免去驪山服役的數十萬刑徒之罪,急令少府章邯統率抵禦,打敗周文軍於函谷關,後章邯調集西北邊防秦軍主力後,再敗周文軍於曹陽(今河南靈寶東),最後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處徹底打敗周文軍,周文自殺。此後章邯率軍向東逼近滎陽,欲解除滎陽之圍,由於此時吳廣尚未攻下滎陽,一旦秦軍到,便有腹部受敵的危險,原吳廣將田臧,矯陳王令,殺吳廣奪其權,分兵西上迎擊章邯軍,戰於敖倉,田臧戰死,起義軍大敗,隨後章邯解滎陽之圍,引兵東進擊陳,陳勝親自率軍出戰,不敵,逃至汝陰,又至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被其馭手莊賈所殺。至此陳勝吳廣起義結束。

雖然陳勝自起義至犧牲,前後只有短短的六個月的時間,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陳勝吳廣起義,就是點燃了秦朝這堆乾柴的一點星火,方有劉邦起義於沛縣,項梁起義於吳中,六國豪傑並起,天下郡縣群起響應,紛紛殺掉郡屬主官,揭竿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的原因:一是,深受當時社會思想的影響,平民與貴族的號召力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陳勝振臂一揮之所以在起初有那麼大的號召力,在於其以詐立威,利用天下苦秦久矣的現狀,“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作為反抗暴秦的第一音,給與了民眾更大的心理衝擊和一個宣洩口,一旦度過這個紅利期,廣大真正的六國貴族也同時揭竿而起的時候,民眾的選擇就發生了偏移,以至於在人才的聚集度上就產生了更大的差異。二是,由於陳勝自身的平民屬性,雖然他曾說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等頗具前進歷史強音,但是依然掩飾不了他的目光短淺,貪於享樂,看似寬容,心實好忌的特性,才有當年同傭者載而同歸,極為寵之,後為其常言陳勝耕傭田間狼狽之事而誅之。三是,才不能盡用,偏聽偏信(大多數領導者的通病),符離人葛嬰有功而被誅,因其於東城立襄強為楚王,而當此時陳王已立,雖斬襄強還報,卻信胡武之言(葛嬰常有不臣之心),設宴伏殺葛嬰;又自立陳王之時,張耳曾言,不宜稱王,應引兵西進,立六國之後為王,為秦增敵,此為敵多則力分,我眾而力強之道,陳勝不聽,喜朱房之語(張耳因公徇私,只欲借力復楚國),進位為王。這也同時造成了後面先有周市北攻魏地時,立故魏國後人魏咎為王,後有武臣北向攻趙地時自立為趙王,(後又有韓廣攻略燕地時,自立為燕王),陳勝雖明面承認其政,遣送家屬至彼國,然實欲殺而洩憤,遣送回國乃無奈之舉,於是間隙已成,以至於章邯攻陳時,無誰前來相助,被一馭手所殺,不勝感慨啊。四是,雖然秦國內部被二世胡亥和趙高弄得烏煙瘴氣,人心惶惶,然而其軍事力量還是未遭到重大的打擊(鉅鹿之戰方被項羽重創),陳勝所領導的人民起義軍相對於基本健全的秦國軍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還是太過弱小了,以至於章邯臨時訓練的驪山刑徒便可大敗了陳勝麾下最能打仗的周文。


陳勝吳廣起義

古陽城,陳勝耕傭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