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社會等級

起始語:本為自己讀呂思勉著《秦漢史》所做總結,勿要攻伐,有所曲解,還望指正改善,拜謝。

秦漢時期的社會等級,也分五個方面:豪強貴族 ,奴客門生部曲,遊俠,君臣,士大夫

一、豪強貴族

豪強貴族,在當時有著非同一般的優勢,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物理上,即便陳勝曾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外乎是當時歷史強音,然而反過來看,我們便可揣測出民眾認為王侯將相是有血脈相乘的,非平常人所能觸及;《史記。項羽本紀》也記載:陳勝吳廣起義後,東陽少年殺其縣令,欲推舉陳嬰為王,然而他的母親就認為,自打入陳家後,從未聽說過陳家祖上有富貴的時候,所以不贊成陳嬰立為王。由此可見,當時平民百姓在心理很難有成王富貴的念頭,大多都是安貧守分。漢朝建立以後,漢高祖劉邦以平民之身而得天下,故漢時選舉並不是特別重視門閥,然而中樞要職,依然多為貴族子弟,《漢書。地理志》記載:“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期門。”所謂良家子,即為名門貴族家庭的子女。累世而行,門第之見,便更加深入人心了,然而豪強貴族,尤其是強宗巨族,在平時便已經擾法亂政了,亂世的時候就更加後患無窮,《漢書。酷吏傳》記載:涿(zhuo)郡,有大姓人家,高氏,郡吏一下的人等,在路上遇到了他們,都避開,不敢與之正面相逢。有盜賊逃到了高氏院裡,連吏兵們都不敢進去抓捕。所以對於強宗巨家的法律也特別嚴苛,一是凡兩千石以上官吏,不可阿附豪強,否則便直達天聽,禍已至矣;二是當時封疆大吏,多視豪強猶如外寇,以致小民有罪,多有容貸,豪強有罪必定罪加一等,《漢書。酷吏傳》記載:嚴延年治郡,務在摧折豪強,扶助貧弱,貧弱雖陷法,曲文以出之,其豪桀侵小民者,以文內之。

二、奴客、部曲、門生

所謂奴客,即為奴婢,其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俘虜,《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二是罪人,一般皆為觸犯法律所判刑處罰的人士及其家屬,是由官家登記造冊的,即所謂官奴婢。三是粥買,多為因貧困不得不賣為奴婢,雖法律禁止買賣人口,但是又實難禁也,更何況為奴或尚可活命,不為奴,必定餓死鄉野。又或有先為質,後漸漸淪為奴婢的,而且當此時已有買賣外國人的,《三國志。陳群傳》記載:子泰,為護匈奴中郎將,京邑貴人,多寄寶貨因泰市匈奴婢。所謂奴婢,多可買賣,或者賞賜,如漢武帝曾賜其同母異父的姐姐修成君奴婢三百人;《漢書。毋將隆傳》記載:傅太后曾派謁者收買官家婢女,收取價錢極其低賤。隨後又從毋將隆府中收買婢女八人。而當時奴婢之命賤若薄紙,《史記。韓長孺列傳》記載:韓安國被人掠走賣到了宜陽為奴,天寒,為其主人到山裡採炭,又有奴婢百人在所築暖岸下為其主人取暖,岸崩塌了,所有人都被掩埋,由此可知,主人對奴婢的生命是置之不顧的。然而一旦為奴婢其所生子女亦為奴婢,當時稱之為家產奴,而且若有良人娶嫁奴婢,則亦被視為奴婢了。既有收羅為奴,亦有赦免為民,如漢高祖五年五月即赦免粥買為奴者為庶民;漢文帝四年,大赦天下,免官奴婢為庶民。又有私家免奴的,比如韓桌,雖有奴婢臘月偷竊食物祭祖,然感其孝心,便免除了他的奴隸身份,不過此等義舉,並不常見,常見多為用錢財贖身,如三國時期,楊俊因為戰亂被人掠去賣做奴隸,而後其宗族用財物贖回。

所謂部曲,為軍中行伍之詞,將軍五部,部下有曲,曲下有屯,多指亂離之世,無所歸去,永隨主帥的兵士,後因有利可圖,便漸漸便成了私屬的代名詞。後世常為平時之賓客,亂時以兵法部勒之,即成部曲。

所謂門生,分為兩種,一種與賓客相似,也是依附於豪強世族,也謂之為食客,其地位略低於賓客,不過暫時還沒有查詢到其具體的區別;另一種即為學生,弟子,例如追隨墨子推行墨家主張的墨家弟子都可以稱之為墨子的門生。

三、遊俠

所謂遊俠,其多為“陰鷙(zhi)善謀之士,馭愍(min)不畏死之徒”,此實乃一語中的,也如韓子曰:“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所謂遊俠實乃多行作奸犯科之事,《漢書。貨殖傳》記載:如曲叔、稽發、雍樂成之輩,多為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此其實和暴徒已經沒有多大區別了,為何呢,因為遊俠多為生計所迫,不得已而為之,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江湖流丐,地方惡棍了,雖投奔豪強世族,為其所養,然其名為利人,其實都是自利而已,朝三暮四之輩也是不少的,而太史公所言:“其言必信,信不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此遊俠者,實少有啊,然當時士大夫亦喜與遊俠交往,多因兩者性情相近,更兼有此少有遊俠的緣故啊。

四、君臣

秦漢時,其民尚有各忠其君之心,《史記。孝景本紀’》記載:臨江王劉榮,因為侵佔宗廟的土地修建宮殿而獲罪,被景帝召往長安,臨行時,其所乘坐車的車軸突然折斷,其治下百姓哭泣的說“我們的王沒有造反啊。”,此等民情非後世所能有,又有凡為所闢置或舉薦之功,即同家臣,如三國時,王脩為孔融主薄,守高密令,聽聞孔融有難,便連夜趕去救孔融。此為生死存亡之際,亦不為背棄的;又有龐淯(yu)以涼州從事守破羌長,武威太守張猛造反,殺了涼州刺史邯鄲商,龐淯便手持匕首假裝拜謁,想依靠此能刺殺掉張猛。此為外戰陳之際,即便身死也要極力捍衛君主的。除此之外亦有見君被俘虜,以自身代替君主的,即便最終無可奈何,也要冒死去收葬的,並贍養其家人,乃至為之君守葬而棄官不做的。

五、士大夫

士大夫,專制之世,國家的楨幹,賈誼言:“為人臣者,主而忘身,國而忘家,公而忘私。”;董子言:“皇皇求財利,常恐匱乏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義,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此皆為士大夫的美德,不惜命,不愛財。然而後世士大夫的風氣也漸漸崩壞了,原因何在?蓋因後世人君奢侈淫靡,以致於亡國敗家,士大夫不得不自謀生活,往商賈之行漸近了,而後商賈之氣漫延,士大夫中忠良耿直之輩就越來越少了,乃至後來竟然不知仁義,不明是非,只為利往了。《續漢書。五行志》記載:順帝末年,民間有童謠說:“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候”,由此可見當時士大夫之風崩壞到何種程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