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西部打造經濟“新動力源”

2020-11-07 10:00

新華社重慶11月6日電題:中國在西部打造經濟“新動力源”

新華社記者李勇、惠小勇、趙宇飛

每天凌晨時分,就會有一列滿載電子信息產品、汽車零配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出重慶團結村車站站臺。它將橫跨亞歐大陸,抵達一萬餘公里外的歐洲。

幾乎同一時間,300餘公里外的四川成都國際陸港,一列滿載電子信息產品、服裝鞋帽等貨物的中歐班列,也迎著朝陽,向著遙遠的歐洲駛去。

3月27日,成渝地區第10000列中歐班列發車前,鐵路工作人員在確認信號。 新華社記者唐奕 攝

鐵路貨運量被認為是經濟的晴雨表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地處中國西南地區的重慶、成都,中歐班列開行量均超過1500列,同比增長30.7%和55.9%,物流線路已覆蓋杜伊斯堡、莫斯科等數十個歐洲城市。

作為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以重慶、成都為核心的成渝地區,正在成為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

7月28日拍攝的成都科學城(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形成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三大經濟圈,成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源。如今,中國正在西部地區打造經濟“新動力源”。

今年初,中國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並強調成渝地區要“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這是3月19日拍攝的重慶夜色。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攝

“國家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目的是要將地處西部的成渝地區打造成為繼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之後的第四增長極。”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姚樹潔說。

當前,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數據顯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經濟圈用2.8%的土地聚集了約18%的人口,貢獻了約38%的經濟總量。而西部地區面積約佔全國三分之二,經濟總量僅佔全國的20%左右。

“西部地區是中國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只有激活這個4億人的內需市場,推動西部崛起,才能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說。

3日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強調,“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等。

3月12日,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的施工現場,工人正在按尺寸切割鋼管。 劉應華 攝

成渝地區有能力承擔起這個重要使命。它以重慶、成都兩大國家級中心城市為核心,擁有1.2億人口和近7萬億經濟總量,經濟總量佔西部比重高達33.25%。今年前三季度,雖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重慶、四川經濟增速分別為2.6%和2.4%,位居全國前列。

在產業基礎、基礎設施、科研教育等方面,成渝地區均在西部保持領先地位。成渝地區已形成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產能約佔全球三分之一。另外,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數量、外國領事機構數量等各項指標均在西部保持領先。

新發展格局並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依託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成渝地區承東啟西、聯通南北的地位日益凸顯。

從地圖上看,多條國際物流大通道在成渝地區形成聯結點--向東,長江黃金水道直接聯通大海;向西,中歐班列可直達歐洲各國;向南,西部陸海新通道可經廣西、雲南抵達東南亞國家;向北,重慶、成都均已開通直達俄羅斯的國際班列。

“成渝地區已將中亞、南亞、東南亞、歐洲及中國西部、長江沿線等國內外市場緊密聯繫起來。”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李敬說。

獨特的區位優勢,助推成渝地區進出口總值逆勢上揚。受疫情衝擊,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0.7%,而重慶、四川則分別同比增長11.4%和22.7%,遠超全國增幅。

7月23日,市民在重慶市江北區北濱路漫行步道的自行車道上騎行。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攝

今年初,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提出以來,重慶、四川正全面展開互動合作。

截至目前,重慶、四川已簽署框架合作協議200餘份,涵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部分領域。雙方在完成工作機制、工作方案等制度設計的基礎上,在產業協作、交通基礎設施、對外開放等多方面的一體化正加快推進。

資源要素正在向成渝地區聚集。如,地處重慶、成都中間地帶的重慶榮昌區,正在從招商困難地區崛起為投資熱土。

今年以來,榮昌區每個季度都有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籤約,幾乎每個月都有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工業企業集中投產。其中,大部分企業是為搶抓成渝地區市場機遇而來。

今年6月,四川綠然集團投資150億元的重慶西部電子電路產業園在榮昌建成投產。“重慶、成都都是5G智能終端、汽車電子的重要生產基地,產業園主要生產兩地急缺的高端HDI電路板等產品,將填補兩地電子信息產業鏈的空白。”總經理劉尚佺說。

“成渝地區腹地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要素成本比較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不僅將為中國拓展發展新空間,也將在中國與歐洲、中亞、東南亞等區域深度合作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李敬說,這對於中國和世界都是新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