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菩提》:窮小子變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個超級思維成為傳奇

一、一生信奉曾國藩,一幅箴言藏半生


曹德旺一生信奉曾國藩,在他的辦公室裡,有這樣一幅對聯: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短短12字箴言,被曹德旺收藏下40年,這幅對聯是晚清名臣曾國藩在彌留之際,一個和尚開給他的藥方。


上半句的意思是:做人要有敬畏之心,為人勤勉不鬆懈,在聲色犬馬的環境中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下半句的意思是:以正直陽剛為表率,認清自己,以大格局解讀世界,不忘初心,有自己的稜角。


如今曹德旺74歲,雖已經步入古稀之年,仍不忘初心,日日精進踐行,這為人處事的12字箴言。

《心若菩提》:窮小子變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個超級思維成為傳奇


二、曹德旺草根逆襲的傳奇一生


曹德旺的父親曹河仁是個生意人,早年曾在日本做生意,後落戶上海,曹德旺出生時,父親忙於事業,連名字都忘了取,曹德旺出生後的第二年,就隨母親回到福建老家。


母親原本是地主家的千金,變賣了嫁妝才買的一個棲身的房屋,那時家裡貧寒,母親和曹德旺經常會餓肚子,每當孩子們餓的難受時,母親就帶他們唱歌、做遊戲,並告訴他們:“窮不可怕,最怕的是沒志氣。”“要擺脫貧窮,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出門要抬頭微笑,不要說肚子餓,要有骨氣、志氣。


母親的這些話,深深紮根在曹德旺幼小的腦海中。


因為家貧,曹德旺9歲入學,14歲便輟學,


失學後,德旺跟隨父親學做生意,倒過菸絲,販過水果……可以說,他最初的經商理念,都來自於父親,他的很多人生感悟,也來自於父親。


可父親在曹德旺心裡的地位並不高,因為父親生意起起落落,把做生意當成了人生歸宿,對曹德旺來說,他想要賺錢,越來越多的錢。


曹德旺22歲那年,與新婚妻子結婚後不久,他便提出與母親分家,理由是要出去闖蕩一番,幹出點名堂。


自此,曹德旺開始自立門戶,湊夠本金村民收白木耳,在福建收購,只能賣1元,而賣到江西是三元,為了賺差價,曹德旺遠赴江西。


時值年底,正當他以為可滿載而歸時,沒想到卻被民兵盤查,弄了個“投機倒把“的罪名,賺不到錢,賠的一無所有,還欠了一屁股債,曹德旺回到福建老家在深夜痛哭,幾乎流乾了這輩子的眼淚。


哭完後,曹德旺找到村民挨個解釋,承諾一定會還上錢,村民相信了他,可欠債的滋味不好受。


為了還上欠鄉親們的錢,他去修水庫,那時他打工一天3塊工錢,拉車子,走十公里,一天三個來回,還要做修車員、炊事員。


因為兢兢業業的工作,及不抱怨工作的形象,以及心善,經常遇到知遇之恩的貴人。


1967年,在父親介紹下,曹德旺去了高山鎮玻璃廠當採購員,因為這個,才有了後來的福耀。


玻璃廠常年虧損,也在曹德旺的帶領下,一年內銷量從幾十萬到200萬片,淨賺20萬。


《心若菩提》:窮小子變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個超級思維成為傳奇

有一次曹德旺去武夷山,給媽媽買了柺杖,坐上車時,司機說:小心玻璃,你們賠不起。


曹德旺回去一查,才猛然發現,國外的玻璃成本高昂,這麼暴利的行業,中國人竟然沒有人會做玻璃。


隨後,曹德旺便與福耀玻璃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6年,40歲的曹德旺開始研究-中國人自己的汽車專用玻璃。

曹德旺面臨2個難題:1是吸引資金 2是形成產品,然後推向市場。恰逢國家鼓勵汽車零部件國有化,曹德旺很幸運的在籌備階段,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的投資。


但最大的難題是產品技術,沒有技術連入門都沒戲。曹德旺連夜趕到上海,找玻璃設備圖紙,後到最先進國芬蘭考察,引進第一個先進機器。


經過多次調試,最終生產出:成本不到200元,售價2000元。這對曹德旺來說已經是不可思議的暴利了,但即便如此,還是比市場上的外國貨便宜了很多。


曹德旺認為,這一生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替中國人做出來第一塊自己的汽車玻璃。人,首先是方向正確,方向決定結果。


找到方向的曹德旺,開始步入人生快車道,福耀玻璃公司成立,不久上市,打贏反傾銷案,曹德旺本人獲得首位華人 “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殊榮。1986年在美國獲得企業界奧斯卡之獎。


隨著事業上的發展,一路苦過來的曹德旺,也熱衷做慈善,據說他從1983年捐款至今,累計個人捐款已達60億元,成為中國首善。

《心若菩提》:窮小子變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個超級思維成為傳奇

而《心若菩提》是中國首善曹德旺先生的第一本自傳書籍,講述他從窮小子成長為福耀董事長的傳奇故事。


曹德旺可以說是草根逆襲的典範,可那麼多草根,為什麼只有曹德旺成了笑到最後的人?是因為他勤奮、能吃苦麼?是因為他運氣好,有貴人幫麼?還是因為他站在了時代的風口?


都不是,而是他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方法及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心智的底層操作系統


曹德旺上學不多,但他的心態、思維方式,支撐著他一路熬過貧窮,走過困苦,創立福耀,走出國門,成為中國首善,獲得企業家奧斯卡獎。


因此,本文就從曹德旺的個人傳記《心若菩提》中,深度提煉他所使用的4種思維方式,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中擺脫平庸和倦怠,煥發新的認知,讓你的一年頂十年,成為職場中的“黑馬”。

《心若菩提》:窮小子變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個超級思維成為傳奇

三、心若菩提:曹德旺憑藉這4種超級思維跑贏人生

1、利他思維:想他人之所想,憂他人之所憂,實現雙方的共贏。

《心若菩提》中曹德旺寫到,他最早做白木耳生意,因為沒有本錢,便跟老婆鳳英商量,賣掉了嫁妝,湊夠錢後,馬上收購老鄉的白木耳,賣到江西。1970年底,曹德旺已經賺了3000元。


沒想到卻被民兵盤查,以“投機倒把”罪名把貨沒收了,這下一分沒賺到,還欠著老鄉們的債,曹德旺曾在深夜痛苦不已。


為了還上老鄉們的錢,他去水庫打工拉車子,拉車子要走十公里,一天三個來回,很是辛苦。


有一次,工地大火,把車子燒壞了,曹德旺沒有找營指導員要賠償,而是自己申請修車,解決生產問題,營教導員看重曹德旺腳踏實地的作風,等到項目結束時,給了他很多賠償款。


並在營指導的幫助下,找回了被民兵奪走的白木耳,這下還清了欠款,曹德旺一下卸了欠債的大山,很是開心。


不久,曹德旺到大洋農場做果苗技術員,因為善意,幫了一個同鄉王以晃,王推薦他到農場當銷售,賣樹苗。 曹德旺去後,承諾給村民80%的利,自己只拿20%,那時整個村民的樹苗都是曹德旺在賣。這一票讓他賺到人生第一桶金6萬元。


老子在《道德經》第八章講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說的是至高的品行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爭一時長短,不計一時得失,老子之所以推崇水,是因為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只有利他的人,才是無敵的。


無論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職場中,一旦牽涉到利益,只有兩種思維選擇,要麼利己思維,要麼利他思維,正如曹德旺那樣,

即使身處困境,也始終如一把別人的利益放在心上,想他人所想,憂他人之憂。從而實現雙方的共贏。


因而,秉持利他思維的人,首先思考的是:我能為大家帶來什麼價值?而不是我能獲得什麼。真心利他的人,總是為他人考慮,一定會得到福報。

《心若菩提》:窮小子變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個超級思維成為傳奇


2、破局思維:及時止損,不計個人得失,斷臂求生找到轉型之道

1993年,玻璃市場由原本的藍海變成競爭激烈的紅海。福耀痛苦轉型,主攻配套市場,市場佔有率40%,同年,福耀在上海證券掛牌上市。


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上市後的企業規模擴大,企業管理問題日益凸顯,曹德旺主動學習引進美國的獨立董事制度,確保大小股民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並與法國聖戈班合作,其中法國控股51%,福耀佔股49%,曹德旺想借聖戈班把銷售狂漲到海外。但聖戈班只是把福耀作為全球佈局的棋子。


合作僅僅維持3年,福耀出現首次虧損,為了保護股東利益,曹德旺出資3000萬美元回購了聖戈班的所有股份。


在這件回購案中,曹德旺面對股東內部意見不一、聖戈班失去信心,股東退股的情況下,敢於捨棄個人得失,保住企業信譽,也間接維護中國人的信譽。可以說是曹德旺打的最漂亮的第一仗。


擁有破局思維,關鍵在於找到規則的漏洞,破掉對方的局,甚至順勢再做自己的局。它要求我們打破現有系統,進入更大的系統,從而製造更多可能性。

《心若菩提》:窮小子變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個超級思維成為傳奇

《稀缺》的兩位作者曾經研究過貧窮和忙碌的關係,為此他們做了一個實驗:給貧窮的人發放補貼。


結果你猜發生了什麼事? 研究結果是貧窮的人並不會考慮買保險、投資、學習之類的事,而是忙於柴米油鹽。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進入了稀缺模式,當一個人缺什麼,就會關注什麼,進而陷入認知的泥沼,看不到其他更重要的事。


越窮,就越沒時間想,越沒時間想就越窮,這就是惡性循環,一個一個的局,把他們死死拖住,動彈不得。


2019年,忽然而至的經濟寒冬和疫情,導致很多公司破產,員工失業,當有的人還在低頭找工作時,鬱悶仿徨時,有的人已經靠自媒體帶貨、拍VLOG等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破局思維就是打破原先的就業舒適區,不斷的探索職業邊界,找到更多就業的可能性。敢於走出去,化被動為主動,職場的路才會越走越寬。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局,所以隨時都要做好終身破局的準備。


《心若菩提》:窮小子變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個超級思維成為傳奇


3、預見思維:敢為天下先,不隨波逐流,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石

《心若菩提》一書中,曹德旺是地道農民出身,沒上過幾年學,他從承包鄉鎮企業開始,一步步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企業。它的發展也是改革開放的見證。


1976年,他與朋友合夥生產水錶玻璃的鄉鎮企業,不久響應國家號召,試行經理承包責任制,曹德旺就帶頭承包了水錶玻璃廠,僅用4個月,就賺回了本金。


隨後,曹德旺開始探索鎮政府與私人承包者合資經營,當其他合夥人抱著賺一票就走的心態,相繼退出時,曹德旺甚至將自己的房產作抵押,向銀行融資成為最大的個人股東。


當時很多人罵曹德旺是傻子,他們認為,如果承包政策變了,就會被當成投機分子抓起來,而曹德旺認為改革就會先人一步,需要有個探路者。最終福耀成了國家試點企業,歷經兩年,成功上市。


這一切得益於預見思維。所謂:“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預見思維是用將來、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彈性調整的思維方式。擁有預見思維的人,有創新意識和洞見,並有助於做出科學的決策。


現實中,很多走上職場快車道的人,不會只盯著一個方向,而是像下棋一樣,走一步看三步,以未來方向為行動的燈塔,每個階段都有細化的目標,及計劃。既能高瞻遠矚,也能俯身前進,從而實現個體能力的躍遷。

《心若菩提》:窮小子變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個超級思維成為傳奇


4、系統思維:打反傾銷案,正面反抗,捍衛個人和國家的命運

2001年2月,美國三家玻璃公司起訴中國玻璃的傾銷,當時福耀內部有兩種聲音:一種聲音是無所謂,不應訴。畢竟產品在國內供不應求,而且內銷利潤比外銷高。如果在美國打官司會給企業造成負擔,輸贏難料。


另一種聲音是積極應對。如果這次放棄應訴,就等於默認了傾銷,那麼以後,福耀在國際市場的路會很難。


曹德旺主張應訴,理由是:首先,客戶主要是全球八大廠,他們是全球採購策略,中標的供應商是提供全球服務的,退出美國市場,最終也意味著退出中國市場。


其次,反傾銷訴訟是國際貿易組織唯一允許使用的行政壁壘,福耀不去澄清,國家也不會出面干涉,這樣中國就會被動背黑鍋。最後,要改變美國對中國人的看法,只有主動迎戰。


持有系統思維的人,明白自身並非是孤立存在,是於周邊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結果,自身的榮辱與系統環境息息相關。

那麼如何擁有系統思維?

①學會升維思考,努力不白費

《三體》裡有句話:毀滅你,與你何干。這話說的就是地震局,因為這種局,往往是最核心的部位傷害最大。一棵樹的樹根會了,上面的樹幹、樹枝和葉子長得再好也白搭。

甲和乙工作10年的大學同學,10年前甲選擇進BAT,至今是獵頭追逐的對象,而已在傳統報媒行業深耕拼殺,但因為行業沒落,新媒體的崛起,可能一切都要推倒重來。

這就是升維思考,降維打擊。

十年前,在傳統行業的人看不到他所處的侷限,這並不是說兩人能力差異,或領導問題,核心在於兩個單位所依託的經濟體。

《心若菩提》:窮小子變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個超級思維成為傳奇


②用點線面的概念,梳理系統層級

點線面空間理論是湖畔大學的曾鳴教授提出來的產品戰略定位方法,我們把自己放在一個長方形中,點必須依附在線上,線必須依附在面上,面必須依附在體上。

比如我們作為職場個體是點,我們選擇了什麼行業、公司就是線,行業興衰決定了公司所在行業的前景,這就是面。就像傳統紙媒行業,做的再好,也擋不住行業的沒落。


所以我們做選擇時,不僅要考慮點,還要顧及點背後的線和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經常審視環境才能在系統中存活下來。


系統思維要我們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個人、團體利益,小家、大家利益,只有站在理性的角度,做到全面思考,注重不同環節的相互連接,推進不同階段的目標,才能實現共贏的生態圈。

《心若菩提》:窮小子變玻璃大王,曹德旺用4個超級思維成為傳奇

結語

普通人與牛人的區別,不在於智商,不在於勤奮,不在於運氣,而是思維的差異,《心若菩提》的作者曹德旺,雖然學歷不高,但其為人處世、創業學習的思維方式,讓他成為時代的佼佼者,成為中國玻璃大王第一人,掌控了自己的生活和命運。


而曹德旺的逆襲的4種思維,很值得我們職場人借鑑和學習,在文中我已做了詳細的闡述:

01、利他思維:想他人之所想,憂他人之所憂,實現雙方的共贏。

02、破局思維:及時止損,不計個人得失,斷臂求生找到轉型之道

03、預見思維:敢為天下先,不隨波逐流,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石

04、系統思維:打反傾銷案,正面反抗,捍衛個人和國家的命運

參考文獻:《美國工廠》《心若菩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